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物】詩人的別號:趙倚樓、鄭鷓鴣、溫八叉、趙倚樓、張三影

前言

詩人經常因為某一作品而揚名,甚至因為一首作品而得到名號。昨天的文章裡,介紹了十位詩人的別號,他們是唐朝的鄭鷓鴣、溫八叉、趙倚樓,宋朝的梅河豚、張三影、紅杏尚書、賀梅子、謝蝴蝶、張孤雁,還有明朝的袁白燕。

今天單獨說一下趙倚樓。

一、長笛一聲人倚樓。

趙倚樓的名字叫作趙嘏

,大約生活在

806年——853年之間,即唐憲宗至唐宣宗時期。

趙嘏,字承佑,原籍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年輕時,他曾經遊歷塞北,後來去了大詩人浙東觀察使元稹那裡作幕僚。

元稹去了武昌以後,趙嘏去了大書法家宣歙池觀察使(兼宣州刺史)沈傳師的幕府。在沈傳師的手下,彙集了李景讓、

沈子詢、

蕭寘、杜牧、裴坦、盧弘止、趙嘏等名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杜牧和趙嘏。

五代《

唐摭言

·

卷七》中,記載了杜牧稱許趙嘏的故事:

紫微覽趙渭南卷《早秋詩》雲:“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吟味不已,因目嘏為“趙倚樓”。復有《贈嘏詩》曰:“命代風騷將,誰登李杜壇,灞陵鯨海動,翰苑鶴天寒,今日訪君還有意,三條冰雪借予看。”

紫微指杜牧,杜牧曾官中書舍人, 唐中書省又稱紫微省,故名。趙渭南即趙嘏,後來擔任過渭南尉。

杜牧稱許的這首詩,是趙嘏七律名作《長安秋望》:

雲霧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二、公卿門戶不知處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在沈傳師的幫助下,趙嘏通過了鄉試、府試兩級的選拔, 於是他遠赴長安參加了禮部貢院所舉行的進士科考試。

大和七年,趙嘏第一次考進士名落孫山,曾經作《下第後歸永樂裡自題二首》,詩云:

無地無媒只一身,歸來空拂滿床塵。尊前盡日誰相對,唯有南山似故人。

玄發侵愁忽似翁,暖塵寒袖共東風。公卿門戶不知處,立馬九衢春影中。

趙嘏留寓長安多年,到處干謁沒有結果,又遠去嶺外當了幾年幕府。 北迴後,曾經居住在鎮江。

三、陽臺去作不歸雲

據說趙嘏在這裡有一個美妾,因為母親不喜歡,所以沒有帶走,結果在中元節時被當時浙帥擄走。

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趙嘏終於進士及第,因思念自己美妾,作了一首七絕:

寂寞堂前日又曛,陽臺去作不歸雲。當時聞說沙吒利,今日青娥屬使君。

中唐詩人韓翃,有妻柳氏曾被番將

沙吒利搶走,後來驚動唐

肅宗,詩人得以破鏡重圓。

趙嘏的這首詩用了這一典故,浙帥聞聽後連忙安排人把趙嘏美妾送到長安。半路上,送人的的車隊遇到了剛出函谷關的趙嘏,美妾遂下車相擁而哭,悲喜交加之時竟然暴卒。

四、莫有群儒定是非

趙嘏在大中初年又去了長安,得到一個渭南尉的芝麻官。

趙嘏原先是有機會得到皇帝的眷顧而升官的,但是他和孟浩然犯了一個毛病,獻上的詩作惹得皇帝不高興,因此失去了機會。

宋人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

宣宗索趙嘏詩,其卷首有《題秦皇》詩,其略雲:“徒知六國隨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上不悅。

大意是,皇帝是知道用武力平定六國,卻沒有文化不懂得治理國家。唐宣宗為什麼不高興呢?老街沒有搞明白。

唐宣宗登基以後,馬上把李德裕等人貶謫,同時抑制宦官,還平定了藩鎮的叛亂。開始了後人稱頌的

“大中之治”。

趙嘏曾經有詩云:“早晚粗酬身事了,水邊歸去一閒人。”後來,還真在渭水之南得到了一個小官。大約唐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趙嘏卒於任上。

結束語

北宋錢易《南部新書》記載,施肩吾與趙嘏不和睦,因此作詩譏諷趙嘏雲:“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隻眼看花。”原來趙嘏有眼疾,在及第時已經失去一目。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詩一首為今天作業,前幾天在江西吉安遊覽了白鷺洲,作七律《遊

廬陵白鷺洲書院

》:

二水中分清濁流,緩尋白鷺繞芳洲。書聲隱約雲章閣,舟楫往來風月樓。

勸學先生終殉難,從戎子弟與同仇。浮沉世事波濤裡,多少前賢為國憂。

@老街味道

觀唐習律77|須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官場上的另類薛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