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如果李自成成功招降吳三桂,清朝還會滅亡嗎?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從實力上講,即使是李自成成功招降了山海關守將吳三桂並形成合力,也是難以擊敗滿清的,更何況是吳三桂和滿清的聯軍!倘若李自成真的做到了,甲申公元1644年的天下恐怕也還沒有那麼容易歸屬大順。雖然大順軍已經佔領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區。但此時的中國還有多股割據勢力同時存在。西南有八大王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華中武昌地區有擁兵自重的寧南侯左良玉的數十萬大軍。南京為中心的江浙地區還有機構健全的南明小朝廷。這些勢力大都是兵多糧足,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尤其是與李自成同為陝西米脂老鄉的張獻忠,其麾下也多是揭竿而起的農民軍,甚至其戰鬥力和戰鬥經驗還強於大順軍。

李自成的大順軍能夠快速崛起,除了其自身百折不撓、數次死裡逃生外,還與北方地區天災不斷、瘟疫流行、明廷多線作戰且失誤連連有著莫大的關係。在潼關殲滅了明廷關內最後一支機動兵團孫傳統部以後,大順軍僅僅用了兩個多月就進抵北京城下。兵鋒正盛的大順軍除了在寧武關長城遇到了山西總兵周遇吉部的頑強抵抗外,其餘地方的明軍不是一觸即潰就是望風而降。在闖王李自成“均田免糧”的口號鼓舞下,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和破產的中小商人源源不斷地加入大順軍。短短几年前被洪承疇、孫傳庭打得還只剩下十七騎人馬、狼狽躲入商洛山中的李自成依靠政治口號的正確一呼百應、迅速積累起數萬大軍,並以野火燎原之勢席捲了中原大地。然而必須要看到的是,大順軍的崛起主要是依靠政治口號的正確,而非軍事上的勝利。成分複雜、未經惡戰的大順軍在打順風仗時還能一鼓作氣戰而勝之。如果遇到了類似關寧鐵騎或者滿洲八旗軍這樣的勁敵可能就會異常艱難,甚至一度作戰不力時極容易全盤崩潰。

反觀西南地區的張獻忠大西軍,卻是在與明軍左良玉部及南方各路明軍主力數年惡戰後壯大起來的。陣中大將孫可望、李定國等人都有勇冠三軍之才。幾年後清軍肅親王豪格引兵入川,付出了極大的傷亡才擊敗了大西軍。為報復大西軍和支援其抵抗清軍的四川人民,清軍在四川大肆殺戮並嫁禍給張獻忠。從此即可看出大西軍的戰力明顯強於在北方面對清軍幾乎難以有效抵抗的大順軍。至於兵力強大且屢次擊敗過大西軍的明軍左良玉部,大順軍勢必更不是其對手。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亡,給南明小朝廷上下引發了對大順軍的深仇大恨。在封建道德體系中,君父身死是為臣民的奇恥大辱。平西伯吳三桂投降清廷的理由即是請求清軍為崇禎報仇,幼稚的南明君臣也一度有此類荒唐的想法。如果直面逼死了崇禎皇帝的大順軍,兵力和財力都比較雄厚的南明政權肯定也會調兵遣將拼死抵抗,雙方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起兵時採納謀士朱升的策略。這個策略最終幫助朱元璋在群雄並起的元末擊敗了各路諸侯贏得天下。在明朝末年實力並不算一枝獨秀的李自成大順軍也應當採取這個策略。李自成賬下謀士李巖就曾提出過類似的建議,可惜被暫時勝利衝昏了頭腦的大順軍領導層沒人聽得進去這個建議。羽翼不算十分豐滿就冒天下之大不韙奪佔北京,眾矢之地的後果可曾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