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一聲“兩當號子”,吼出原始遺風

“兩當號子”是兩當地方民歌中的一個獨特種類,自古擁有“隴南樂府”的稱號。主要流行於嘉陵江以南深山林區的站兒巷、雲屏、泰山、廣金等鄉鎮,屬於甘肅省兩當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兩當號子”曲調優美高亢,音域寬廣,節奏明快,粗獷而極富變化,猶如咆哮的江河,颯爽的林濤,抑揚頓挫有致,歌者舞之,聽者蹈之,猶有原始遺風。 一直是當地群眾喜聞樂見、自娛自樂的藝術表現形式,兩當號子的曲調主要有羽、徵、商三種調式,不同的曲調表達不同的情感。曲體結構流行的有一段體、兩段體和三段體,其旋律幅度跳躍較大,演唱時的表現力豐富而又強烈。

“兩當號子”的傳唱歷史可以追溯至二百多年前的清嘉慶年間,戰爭與動盪打破了北京城的平靜,也同樣侵襲著秦巴山中的漢江上游和嘉陵江以南的站兒巷、雲屏、泰山、廣金等地。在刀耕火種的過程中,勞動號子成為他們彼此交流、傳遞情感、疏解心懷的媒介,不同的旋律表達不同的心境,在數省移民文化的碰撞、融合與創新中,形成了極具地域特色的“兩當號子”。高腔、無歌詞、無伴奏的聲樂藝術形式,保留了古老的巴楚文化特徵。兩當號子有“花號子”和“排號子”兩種,它的獨特不僅在於“花號子”音調本身的聽覺效果,還在於“排號子”的即興編唱,以“拉箱號子”和“山歌套號子”兩種表現形式為主,將其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價值,展現的淋漓盡致。

“兩當號子”的傳承是以師帶徒、口口相傳,是當地傳統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的基因,是難能可貴的民歌遺存。它以淳樸的嗓音,唱響了中華民族最原始、最基礎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凝聚起當地文化的影響力,提升文化自信。

“兩當號子”代表曲目有《久不唱歌忘了歌》《三根竹子長上天》《豐收號子飛滿天》《大嗩吶號子》《畫眉鳥兒跳架上》《大雞公號子》《生雞公號子》《箱夫子歌》。

(圖片來源於隴上非遺)

責編:李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