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黑衣宰相”姚廣孝在歷史上著名謀士中可排第幾

中國歷史可追溯的有5000多年之久,每朝每代都有不世出謀士輔助君王開疆拓土,建功立業。周之呂望,漢之張良,便為其傑出代表。明朝有兩個著名謀士,一個是幫助朱元璋一統天下的劉伯溫,另一人是著名黑衣宰相姚廣孝。姚廣孝是明朝唯一一個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的,可見其功勞之大。如果放在歷史上著名謀士之中,姚廣孝大致可排第幾?

1:周之呂望

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兵學奠基人。七十多歲時於渭水之濱垂釣遇周文王姬昌,被封“太師”,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成為西周軍事統帥,推翻商紂,建立周朝,因其居功至偉,被封齊候,成為齊國的締造者。後輔佐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促成成康之治,於周康王六年去世(公元前1015年)。歷朝歷代無不對其推崇之至,尊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著有兵書《六韜》,唐肅宗時期,奉姜子牙為主祭!

2:漢之張良

張良,字子房。著名政治家,謀士,西漢開國功臣。早年刺秦失敗後,遇黃石公得授“太公兵法”,韓國復國後成為韓國丞相,因見劉邦有仁義之心,劉邦與韓王會合後,同時為劉邦出謀劃策。劉邦對其言聽計從,一路順利破關而先入咸陽,鴻門宴謀劃得當助劉邦脫險。項羽殺韓王后,一心輔佐劉邦,成為畫策之臣。劉邦彭城大敗逃到下邑,張良審時度勢,提出著名的“下邑之謀”。聯合韓信,彭越,英布三方軍事力度攻擊項羽,後項羽敗於垓下之戰,依靠的也是這三支力量。劉邦被圍滎陽時,又是張良化解,劉邦統一天下之後,勸劉邦定都關中,後劉邦賜爵其留候,去世後諡號文成候。是武廟十哲中的副祭。

3:齊之管仲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著名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也是法家代表人物。齊桓公元年因得鮑叔牙推薦,成為齊國國相,在任期間,內修政理,外交列國,以義兵之名而攻列國,幫齊國攻城略地,同時齊國國力也為最強,成為最早稱霸的諸侯王。死前舉薦公孫隰朋,公孫隰朋、鮑叔牙兩位相國繼續沿用管仲所留下的政治制度。

4:明成祖之姚廣孝

姚廣孝,

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

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

姚廣孝是歷史上鮮有的精通

儒釋道三教之人,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廣孝於洪武十五年結識朱棣,

成為朱棣的主要謀士,並說服朱棣起兵奪權,朱棣起兵後,輔助世子朱高熾防守北平,防守期間,又令士兵於夜間用繩子吊出城外,與朱棣裡應外合,一舉擊敗

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後又獻奇計,

建議朱棣輕騎挺進,徑取南京,使得朱棣順利奪取南京,登基稱帝。以區區燕地一方土地敵全國兵馬,且最終獲勝,歷史上絕無僅有。朱棣登基後,數次徵蒙古,都留姚廣孝輔助太子監國,後又讓其

教導皇長孫

朱瞻基,不僅如此,姚廣孝還負責了明朝遷都,一手規劃

今日北京城之佈局。解縉編書失敗後,姚廣孝又擔任了

《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最高編撰官, 尤其是《永樂大典》,這是他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最大貢獻。1418年,姚廣孝病重,成祖數次探望,同年姚廣孝去世,

成祖廢朝二日,以僧人的禮制安葬姚廣孝,並

追贈榮國公,諡號恭靖。

皇帝親自撰寫神道碑銘,並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5:唐太宗之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

字輔機,

晉陽起兵後,前往投效,跟隨秦王李世民征戰四方,成為心腹謀臣。頗有功勳,受封上黨縣公,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

任左武侯大將軍,領吏部尚書、

右僕射

,遷

司空

司徒

侍中

、檢校

中書令

,襲封趙國公,圖形於凌煙閣,位列第一,位列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長孫無忌終身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曾評價道:“朕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高宗時期

長孫無忌在《

貞觀律

》基礎上,主持修訂《

唐律疏議

》,後因反對高宗李武則天為後失寵,後來被誣陷謀反,自殺。

6:曹操之荀彧

荀彧,

字文若。

東漢末年

政治家、

戰略家

曹操

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上,面對

呂布

叛亂而保全

兗州

三城,奇謀扼制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

鍾繇

荀攸

陳群

杜襲

戲志才

郭嘉

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

匡弼

、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

子房

”。曹操前期非常信任荀彧,拜其為

侍中

、守

尚書令

,封萬歲亭侯,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

令君

”。

後因反對曹操稱

魏公

,被調離中樞,於

壽春

憂鬱而亡。

7:劉備之諸葛亮

諸葛亮,

字孔明,號臥龍,

三國

時期

蜀漢

丞相,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

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

赤壁之戰

大敗

曹軍

。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

荊州

建安

十九年,攻取

益州

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章武元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建興十二年病逝於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後主劉禪追諡為忠武侯,

後世常以武侯尊稱。

8:朱元璋之劉伯溫

劉基,

字伯溫。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

明朝

開國元勳。

至正十九年,受

朱元璋

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

張士誠

陳友諒

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為

太史令

,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朱元璋即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曾諫止建都於鳳陽。

洪武

三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次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只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

胡惟庸

誣陷而被奪祿。入京謝罪後,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時贈太師,諡號“文成”。

劉基輔佐朱元璋平天下,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他為“吾之子房”。在中國民間,也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9:趙匡胤之趙普

趙普,

字則平。

五代

北宋

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

顯德七年,與趙匡胤發動

陳橋兵變

,推翻後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拜相,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

更戍法

、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趙普病逝,享年七十一歲。

宋太宗

親撰八分字

神道碑

賜之。累贈尚書令、韓王,諡號“忠獻”,並配饗宋太祖廟庭。宋理宗時為

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之一。

10:愛新覺羅·福臨之洪承疇

洪承疇,

字彥演。

松錦之戰

後投清朝,深受皇太極重視。

清軍入關後,順治帝對洪承疇極為器重,拔擢他為大學士,負責南方戰事。洪承疇採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進軍策略,以較少代價平定了江南。同時,洪承疇建議滿人“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倡導儒家學說,淡化了滿漢之間的差異。也曾針對

順治皇帝

達賴喇嘛

提出意見。其意見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在洪承疇的推動下,傳統文化的延續性得以保障,各民族逐漸和睦相處。

順治十年受命經略

湖廣

廣東

廣西

雲南

貴州

等處,總督軍務兼理糧餉。順治十六年督清軍攻佔雲南後回北京。康熙四年洪承疇逝世,康熙帝頒佈御詔,贈少師,諡文襄,賜葬京師車道溝,立御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