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為什麼說大明王朝實敗亡於萬曆皇帝萬曆年間發生了哪些歷史鉅變!

為什麼說大明王朝實敗亡於萬曆皇帝?萬曆年間發生了哪些歷史鉅變

最近看其他作者寫的文章,聊到了萬曆皇帝怠政的問題。竟然有人覺得萬曆皇帝對大明王朝的滅亡沒有直接的責任。不知道這些網友的思維如何如此天馬行空。什麼“大明王朝晚期已經有了內閣制度”,“皇帝不直接上朝,朝政仍然在正常運轉”“萬曆皇帝不上朝,其實是他的睿智——用另一種方式控制國家”······這些觀點,筆者只能一笑置之。“大明王朝的滅亡和萬曆皇帝沒直接關係”。筆者對這個觀點不敢苟同。

明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曆,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10歲登基,58歲駕崩,享國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皇帝在歷史上的風評很差,究其原因,無非源於他驚世駭俗的怠政程度。因為,萬曆皇帝不但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也創下了近30年不上朝的驚人紀錄。論“宅男”程度,縱觀歷史,沒有任何皇帝能與萬曆相匹敵。

在他幼年的時期,大明帝國實際的掌舵者是張居正。張居正依靠自己的鐵腕與雄心,在李太后和太監馮保的支援下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公元1581年,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使較多的農村產品投入市場,促使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為工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隨著“一條鞭法”的實施,明王朝的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由於皇親國戚、地主豪強也要交稅,百姓的負擔反而減輕了。大明王朝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

可惜好景不長,1582年,張居正病死,長期以來生活在張居正陰影下的萬曆皇帝開始親政。萬曆皇帝把張居正時期實行的一切改革全部推倒重來,張居正的一切心血付之東流。大明王朝的“中興”也就此無望,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後來在“國本之爭”中,萬曆皇帝又因為沒能如願將自己喜歡的三皇子朱常洵立為太子而與群臣交惡,於是便徹底放飛自我,開啟了近30年不上朝之徵途。

萬曆皇帝在位中後期三十餘年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止,朝政荒廢奏章堆積如山,因為朝廷從皇帝到文武百官都怠政,所以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大明王朝的江山處在火山口上,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萬曆皇帝縱情酒色不能自拔,荒淫奢侈不顧國家危亡,整天躲在皇宮之內不見大臣、不批奏章,身體每況愈下,更加沒有精力處理政務。

萬曆皇帝不上朝引發了三大惡果:其一是宦官專權,其二是官場腐敗,其三是黨爭加劇。但是,萬曆皇帝對於黨爭卻持一種徹底放任的態度,以至於東林黨獨掌朝政。沒有了制約,腐敗和怠政自然也愈演愈烈。這是明朝滅亡原因中關鍵的關鍵。

明朝表面上雖然是亡在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手裡,但李自成之所以能輕易成功,主要還是因為滿清的牽制讓明軍分身乏術,更何況,比起大順軍,八旗軍的實力更強,最終奪取江山的也是滿清政權。而東北女真部落的崛起正是始於明朝萬曆年間。綜上,始於萬曆年間的宦官專權、官場腐敗、黨爭加劇、萬曆三大徵、以及女真部落迅速崛起都是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明實亡於萬曆”的說法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必須強調的是,“明實亡於萬曆”是說明朝的滅亡在萬曆年間就已經埋下禍根,但並不意味著都是萬曆皇帝一個人的錯。萬曆皇帝長期不上朝沒錯,說他怠政也不假,但他並沒有不理朝政,軍國大事實際上都是有萬曆皇帝本人在做主。萬曆三大徵在客觀上掏空了國庫,埋下了亡國隱患,但是在當時來看,萬曆皇帝做出了出征的決定也並沒有什麼錯。而女真部落的崛起也不是萬曆皇帝能夠憑一己之力避免的。所以,“明實亡於萬曆”,這裡的“萬曆”解釋成“萬曆年間”更合理,而非“萬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