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學佛人有兩件事要守口如瓶,否則容易招惹麻煩,普通人也是這樣

在談論佛教時,許多人想到迷信,迷信擴充套件到佛教的各個方面。例如,在佛教經文中,很多人認為經文的含義甚至更具誤導性和不可信性。但是實際上,無論是佛教還是佛教經典,它們的最大作用是在幫助您的行為舉止,淨化心靈和對他人友善方面起指導作用。不要讓盲目迷戀神佛,不要本末倒置。

我以前不相信佛陀,後來遇見了一位老僧之後,,我開始研究佛陀,學習佛陀在世界上和世界上的生活智慧。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沒有深入地參與世界,不瞭解世界,這樣很容易受騙,我也曾經是這樣的。

直到有一次,一個朋友帶我燒香拜佛時,我遇到了一位老和尚,那時候我剛剛被騙,眉頭緊縮,也沒有留意自己的臉色很臭,老僧見到我的表情,疑惑地問我為什麼眉頭緊皺,我把自己的遭遇告訴他之後。

老僧很平靜地告訴我:“佛的學習者必須對兩件事保持謹慎,否則很容易造成麻煩,不止是‘學佛者’是這樣,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如此。”

1、對自己的善行要守口如瓶

佛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對於我們的善行,應當是我們本心使然,不為沽名釣譽,做善事,只需要讓自己心安理得,而並非是為了讓大家感嘆你的善良。

但是,末法時代的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貪婪,常常喜歡吹噓自己已經獲得了啟蒙,有足夠的功績,擁有超自然的力量以及自己是活佛等。 實際上,真正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麼吹噓標榜自己的。

《格言寶藏論》所說:“聖士觀察自過失,劣者觀察他過失,孔雀觀察自身體,鴟鴞給人起惡兆。”

2、對他人的過失要守口如瓶

以惑談他菩薩過,則將毀壞自功德,故於大乘諸士夫,不說過失佛子行。——《佛子行三十七頌》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自我的,這種狀態在佛經中被稱為“自執”。 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獨立的世界中,與我們自己的概念,習慣,習慣等聯絡在一起。 並且不能被解放,也就是說,我們經常被我們自己的“業力”所糾纏。

“若是真修行人,不見他人過。”真正的修行人,眼中只看到自己的心,時時審視自己的心是否清淨,是否妄想,是否分別和執著。

從同情的角度來看,可以在一邊發出善意的提醒,以便其他人可以自醒並糾正自己。 不要到處宣講,不要笑,這對別人或自己都沒有用。真正學佛的修行者,都知道“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嚴格守住自己的“身口意”,使其不造業,或少造業,這是最好的學佛修行。

總結:

我們誦讀佛經、學習佛法,主要是學習它所傳達的,讓人開悟、心靜、通透的智慧。以上2件守口如瓶的事,不光是佛門弟子的教規,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能夠讓我們在為人處世上低調避禍、謹言慎行、積累陰德,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幫助。

佛教的經書中,所蘊含的人生智慧和學問,以及對於人生的指導意義,遠遠不止以上的內容!如果能夠用心研讀佛經,必定會活得更加通透,人生也會越來越順利。

很多人說我不信佛、不修佛,完全沒有必要讀佛經,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

一本書之所以可以稱之為“經”,那是很了不起的。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歷代典籍中,能稱之為“經”是非常難得的。佛經是一門解讀人生和指導人生最好的教材,於人的行為與人生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身邊的朋友想讀佛經,不知道從哪一本佛經入門,《金剛經》、《心經》還是《法華經》?且經書記載的內容晦澀難懂,讓我們現代人閱讀起來非常吃力。

推薦一本我最近發現並在研讀的圖解佛經《一次完全讀懂佛經》。這本書融合了《法華經》、《金剛經》等幾十部大乘佛法的精髓,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解釋了其中所包含的人生真諦。

即便佛學零基礎,也能徹底理解這部經典的大智慧。

多讀讀這套《一次完全讀懂佛經》,為你的子女父母親友誦經的同時,可以幫他們消除業障,積累福報,何樂而不為呢?

現在下單,限時優惠價89。9元,少喝幾杯奶茶,少抽幾包煙,便能斷一切苦楚,淨化自己的心靈,改變自己的命運。

點選下方商品連結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