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史上最短命的朝代,從稱帝建國到兵敗滅亡,僅用了半年時間

東晉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比較憋屈的朝代,對外有五胡亂華,北方的中原大地被胡人佔了,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自己只能是偏安於江左,無力恢復中原。

對內則是權臣作亂,由於東晉皇室乃是南渡而來,屬於外來戶,掌控能力一般,不得不依靠江左的世家大族幫助鞏固權力,這也就造成了東晉王朝門閥作主的尷尬局面,王謝袁蕭等大家族,輪番上陣,爭權奪利。

而在門閥士族的權力爭鬥中,小家族的出身的桓溫成為了最大贏家。桓溫所在的桓氏家族,在東晉門閥中,實力一般。雖然出過江左八達桓彝這樣的名士,但其底蘊較弱,無法與王謝這樣的大家族相提並論。

直到桓溫的橫空出世,此人少年便有壯名,十八歲單槍匹馬,手刃殺父仇人的事蹟更是名動天下。後來桓溫娶公主,當駙馬,又在軍旅之中得到外戚庾翼的賞識,仕途通順,一路榮升,最終出鎮荊州,成為東晉王朝鎮守一方的大將。

當然,這對於桓溫來說僅僅只是開始。出鎮荊州之後,桓溫先是透過攻滅成漢,平定蜀地,建功立業。隨後又在朝堂之上鬥垮殷浩,由此成為東晉朝堂之上最具話語權的人物。

後來,大權在握的桓溫,透過三次北伐,在朝堂內外徹底的確立自己的權威,就連東晉皇帝的廢立,也僅在其一念之間。當初桓溫第三次北伐失敗,朝中反對勢力蠢蠢欲動,桓溫直接帶兵入宮,廢黜掉皇帝司馬奕,另立會稽王司馬昱為帝,以此來為自己立威。

由此可見,當時桓溫的權勢,在東晉朝堂已經到了可以隻手遮天的地步,就連謝安這樣有著頂級門閥為後盾的國之柱石,都只能是暫避其鋒芒。

當然了,謝安也很厲害,正是由於他的存在,使得一直心有異志的桓溫不敢輕舉妄動,最終至死也沒敢篡位。

值得一提的是,桓溫雖然一生沒能完成稱帝夢想,但桓氏家族卻因為他成長為東晉的世家大族,為後來的桓玄篡位打下了基礎。

桓玄是桓溫幼子,桓溫去世之時,他才四歲。然而估計桓溫也沒有想到,二十年後,這個小孩竟然踏著他的腳印,一步步走上了頂峰。當年桓溫去世,雖說桓氏家族沒有被清算,但是由於桓溫之前的作為過於犯上,所以朝廷對於其家族頗有忌憚,將其權力盡可能限制在封地,桓玄也因此無法像其他世家大族子弟,早早的就走上仕途。

桓玄都快三十歲了,卻只能在一個小地方當太守。當時桓玄因為不得志,甚至都已經辭官,回封地當自己的貴族公子去了。然而,桓氏畢竟是世家大族,底蘊深厚,是桓玄的最大資本。後來東晉王朝內亂,桓玄因為家族勢力受到拉攏,左右逢源之下,一步步攀升,最終出鎮荊州,重新走上了當初父親桓溫的道路。

當然,相比於桓溫因軍功的入主朝堂不同,桓玄在荊州時就已經公然和朝廷搞對抗,最終率兵攻入建康,以強硬手段拿下東晉大權。

當時的桓玄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所以桓玄也不墨跡,他效仿歷代篡位前輩,先是進位為楚王,裂土封國,然後加九錫,又駕車馬儀仗及樂器,走完了禪讓的一系列流程。最後接受晉安帝禪讓,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楚,是為“桓楚”。

從理論上講,桓玄是按照正規流程,接受東晉皇帝禪讓而稱帝建國的,有著東晉皇室的法統,應該算是東晉王朝的傳承。即和曹魏這些政權一樣,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之一。

但是,在一般的朝代劃分中,桓楚是不被承認的。因為其存在感實在太低了,桓楚建國僅僅三個月不到,就遭到了劉裕率領的北府軍討伐,僅僅數日,便被趕出了建康,桓楚政權宣告結束。

從晉興寧二年十二月到三年三月,桓楚政權也就存在了三個月,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為短命的朝代。即使是算上桓玄最後兵敗身死,也就半年的時間。

這樣的存在時間,基本上就是剛成立就滅亡了,根本沒能建立起有效的統治。人家王莽的新朝,好歹還實行了一段時間的託古改制,你這桓楚什麼都沒做就沒了,著實有些說不過去。

此外,桓楚政權本質上是桓玄叛亂奪權所建立的,雖然有著禪讓等正規流程,但是在東晉統治範圍內卻沒有得到普遍認可。尤其是禪讓退位的晉安帝司馬德宗,後來又重新坐上了地位,恢復了東晉王朝的法統。這意味著之前的禪讓被推翻了,更不被承認,那麼桓楚政權自然不能算是正規的改朝換代了。

這與歷史上的侯漢政權其實性質差不多,當初侯景叛亂,在建康接受梁帝禪讓,建立侯漢政權,名義上取蕭梁而代之。但是蕭梁其實並沒有滅亡,仍然在和侯景軍隊戰鬥,並且最終滅掉了侯景,恢復了蕭梁的正常統治。

從實際角度而言,不管是侯漢還是桓楚,那都是一次叛亂而已,不將其列入正統朝代也說得過去。當然,桓楚畢竟存在過,而且有著正規手續,不能完全忽略。所以,對於歷史上這種朝代,史學界通常會在其前面加上一個“偽”,以表示其名不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