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石樑高瀉月,樵路細侵雲,吳湖帆繪《廬山》

吳湖帆是近代著名海派畫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吳湖帆早期和中期的作品講究“以古為師”,在作品中處處可見前輩名家的筆墨特徵。他在60歲以後,拋開了傳統技法的束縛,開始透過寫生描繪大自然的真山真水。一位名家,不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敢於挑戰自我,尋找新的創作方面,這一點相當難得。

吳湖帆的創新,是根據他已經形成的風格進行調整,並不是進行改頭換面般的變化。這幅《廬山》是吳湖帆在1960年畫的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他的些許嘗試。

20世紀50年代,上海準備成立畫院,吳湖帆參與了籌備工作。為了做好新的工作,吳湖帆在繪畫風格上有了明顯變化。畫院成立後,吳湖帆在創作上開始嘗試創作新派山水畫。吳湖帆發揮他彩墨並重的特長,嘗試在傳統山水畫中引入光影和透視。

根據畫中題款可以知道,吳湖帆看到廬山美景,覺得很像李商隱詩句中描寫的景色。於是他有了創作靈感,欣然提筆畫了這幅《廬山》。遠方山巒處於雲遮霧掩之中,透過墨色變化,畫出天光乍現的感覺。墨色融融,帶有潤澤水汽,為接下來描繪瀑布提供鋪墊。

在畫面二分之一處有一道石樑十分顯眼,這道石樑將畫面分成兩部分。上部分古雅,下部分明豔。兩種色彩體系既對立又統一,畫出了廬山的美感。廬山的美是多角度的,可以靈動,可以厚重,可以清新,可以浪漫。

再仔細看,這道石樑也構成了簡單的透視。石樑的盡頭延伸到畫外,強調了廬山的壯美。至於畫中透視運用得是否成功,那就要從兩個角度來看了。石樑構成的平面在構圖上略顯突兀,畫面的節奏到此為之一變,造成了畫面的割裂感。另外,石樑作為“分割線”在焦點透視方面不是十分精準。

當然了,對於一位長期“以古為師”的名家,不能要求他一次就轉變成功。藝術創作要經歷無數次嘗試,才有可能略有小成。吳湖帆的改變,讓他的作品有了新的面貌。與此同時,他沒有丟棄傳統技法中的精髓。畫面下方的怪石、密林、飛瀑,體現了吳湖帆在筆墨上的掌控能力。

欣賞這幅《廬山》,聯想吳湖帆的創作之路,就能看到一位勤奮畫家的默默付出。名家之所以可以成名,少不了背後的努力。看到名家光鮮奪目的一面,也要想到他筆耕不輟的一面。

拓展閱讀

創作是一輩子的事,錢松喦晚年作品《楓橋夜泊》

尋常題材畫出新意,謝稚柳繪《消暑圖》

愛畫大作品的大畫家,朱屺瞻繪《江山圖》

看不懂的作品,吳冠中繪《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