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這是一件書法精品!勝過《蜀素帖》,用筆痛快淋漓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後期大臣、書畫家。正如李志敏所說:“主張學古變古,但在書法神韻問題上的迷信觀念,卻比古人尤有過之”。

萬曆十七年,考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一度擔任皇長子朱常洛的講官。歷任湖廣提學副使、福建提學副使、河南參政,因病辭職。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繼位,授太常少卿、國子司業,參修《明神宗實錄》。天啟五年(1625年),出任南京禮部尚書,因事辭官。崇禎五年(1632年),出任太子詹事。崇禎七年(1634年),迴歸鄉里。崇禎九年,去世,諡號“文敏”。

我們來欣賞:董其昌《杜甫醉歌行詩》,行書,絹本, 橫301cm 高31cm 。

董其昌擅於山水畫,師法於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存世作品有《巖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畫作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主張學古變古,但在書法神韻問題上的迷信觀念,卻比古人尤有過之”,作品《戲鴻堂帖》(刻帖)。頗能詩文,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等。

董其昌學書道路是十分艱難的,起因是在考試時書法不好,遂發憤用功自成名家。這在他的《畫禪室隨筆》有所記述,其中還自述學書經過:“初師顏平原《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晉魏,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謂逼古,…比遊嘉興,得盡睹項子京家藏真跡,又見右軍《官奴帖》於金陵,方悟從前妄自標評。”由此可見,他對於古代名家墨跡是認真臨摹的,在用筆用墨和結體佈局方面,能融會貫通各家之長。以古為師,以古為法,他的書法成就一方面得力於自己刻苦勤奮,善於深刻地悟通、反省,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其與大收藏家項元汴的交往,得以飽覽許多書畫真跡。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