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如果家中老人發出這三個“暗示”,證明他不久人世,兒女做好準備

人生百年,無論這個人的壽命有多長,也都是有限的,任何人都無法擺脫壽元歸零的結果。

關於生死,有賢人道:“死生皆有大限也,不憂不懼不怒,自待歸期。”

生死這種較為沉重的事兒,其實都是人所無法把控的。因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任何人都無法預知明天和意外到底誰先會到來。

面對生死,我們做人最好的態度,其實不是什麼害怕、憂慮和忐忑,理應是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當年曾國藩明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他毫無恐懼之心,而是在兒子的攙扶下,在園子內逛了幾圈,然後就跟兒子說,他要回書房休息了,便在椅子上端坐去世,臉上滿是從容。

曾國藩的生死觀,其實跟他做人的觀念是息息相關的,都是“隨心從容,順其自然”,不會說像某些人一般強行續命,落得死前還遭罪的下場。

不過,從曾國藩這件事中,卻透露出了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人離去之前,這個人肯定會做出較為奇怪的事兒。

如果家庭中的老人發出這三個暗示,那證明他離歸去很近了。

如果老人突然重病痊癒,這是迴光返照的表現

在通俗的說法中,有這麼一個名詞,叫做“迴光返照”。

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它竟然在某一瞬間發出了較為耀眼的光芒。儘管這是由於光線的反射而造成的現象,可這終究是最後的一抹絢爛霞光。

同樣的道理,當一位老人身患重病,早已被醫生判了“死刑”的時候,他突然醒了過來,而且還站了起來,活蹦亂跳,這不是痊癒的表現,而是迴光返照的行為。

很多人其實都不願意接受這種“油盡燈枯”的現實,可現實便是如此,任何即將走到盡頭的事物,它們都會有“最後一搏”的做法。

所謂的“迴光返照”,在醫學的層面來看,不過是人的大腦作出了最後的反應,迅速指示腎上腺皮質分泌出大量的激素,讓人表現出“痊癒”的假象,以此短時間來安排後事而已。

別認為人的某些病症能夠在瞬間痊癒,這世上並不存在這種“奇蹟”,所有的一切都是遵循著生命發展的規律而進行的。

如果老人突然間食慾大增,這暗示了老人即將歸去

曾見過這麼一件事,村中的某位老人,他已經患病多年了,而且在他去世的前幾天,他突然就下了床,在紙上寫了一大堆他想吃的食物,然後跟他的家人說,他餓了,希望家人能夠早點買回來。

他的家人很驚訝,認為老人家受到了上天的庇佑,不再受病痛的折磨了,便興高采烈地買了老人想吃的水果和其他食物。

不過,他的家人也很不解,老人家以往最厭惡吃酸的東西,怎麼今天他會讓他們買那麼多酸的食物呢?但是,他們也沒想太多。

老人看到家人買來了自己想吃的食物,其實也特別欣慰,然後便吃了起來,竟然在一天之內就吃光了。

過了兩天之後,老人便在睡夢中離開了,雖然遭受著病痛的折磨,但走得還是特別安詳。

那時候他的家人才明白,那些迴光返照的人,他們身體機能的突發增強,不過是生命對於死亡的最後反抗罷了。當這些激素全部耗盡的時候,那死亡就來到人的身邊了。

如果老人突然看到了以往的親人,這暗示老人離歸去很近了

中國人最忌諱的,其實就是在夢中,或者在某些時間內看到以往故去的人。在中國的傳統中,看到故去之人,那是特別不吉利的。

不過,這僅僅是民間的說法而已。

很多即將離去的老人家,其實他們在睡夢中,或者在神志迷濛情況下,會看到故去的親人出現在他們的眼前,甚至跟他們揮手示好。

而且,當孩子詢問老人家的時候,老人家還會把這些事兒說出來,讓孩子們都後背發涼,怎麼老人家會看到這些人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對於故去親人的思念,尤其是父母兄弟,人們更是與他們感情深厚。

一般來說,記憶當中的碎片,都會在人即將離去的時候,突然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像看電影一般回顧自己的一生,再看看這些已然離去的親人。

這,其實不恐怖,都是記憶的重組和回憶罷了。

寫到最後

人這一生最難接受的,終究是親人的離去,而自己又無可奈何。

對此,現實總跟我們開玩笑,讓人們在離去的前一刻“滿血復活”,給人們一些希望,讓人們的心理好過一些,然後在下一刻便讓人“燈枯油盡”。

這看似很無奈,也很讓人揪心。不過,這終究是大自然中的生死規則,是任何人都不可改變的。

生死,不由人來決定,而由人之壽命和自然之規則來決定。如此,坦然看待生死,自然觀望生命,這才是真正的生死觀。

不需要感慨太多,不需要惋惜太多,生與死,一切都是自然的選擇。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