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個老人真正的自律:讀閒書,交善友,見世面

01

陶淵明說過:“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走進職場,就像誤入網裡的魚,身不由己,一晃就過了幾十年。

退休了,終於擺脫了一切,再也不要受約束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殊不知,退休的那一天,還意味著你變老了,人生已經從夏天轉入到秋天了。

生活總是喜憂參半,如果你想一直有喜悅,就要自我約束,在變老的路上,持續走上坡路。

體力上你不能登高,但是你可以精神上登高。

02

讀閒書,提振精神。

《周箴》裡寫道:“夫自念斯,學德未暮。”

任何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會晚,只要你願意,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

學者胡適,晚年的時候,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出任圖書館館長一職。雖然收入很低,生活很艱苦,但是他節氣不改。

《胡適的日記》中,有這樣的場景:因為請不起傭人,他要親自做家務,常常是一個人在讀書,水壺裡的水開了,也渾然不覺,導致一屋子的水汽。

妻子江冬秀心靈手巧,做了很多的臘肉、梅菜等,放在陽臺上去曬,鄰居覺得味道太大,頗有微詞。

出門的時候,妻子擔心他不帶錢,在領帶裡夾兩塊錢。

再後來,他回到臺灣,在學術研究、文化發展、教育等方面,一直忙碌不停。

作家梁實秋點評:“胡先生,我從未見過他大發雷霆或盛氣凌人。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時候,他也不失其常。”

真正的讀書人,哪裡會有休息?哪裡會有時間去生氣?把時間留給了書,喧鬧的聲音,就真正停下來了。就算生活在鬧市,也能“兩耳不聞窗外事”,真正做到心靜。

上班那會,要學會技術和管理辦法,否則就沒有辦法提升。作為老年人,要學會生活方法,要把人生的經歷總結好,留下寶貴的財富。

有道是,早歲讀書無甚解,晚年讀書有奇功。

老年人讀書,“悟書”的能力更強。可以讓生活變得充實,也會提升對社會的認知,更可貴的是,在精神上,可以“永葆青春”。

03

交善友,溫暖人心。

《中老年時報》裡,有一位叫王樹苓的老大爺,家住濱海新區大港街福苑裡社群。自從退休之後,就一直投身小區裡的公益事業,鄰居鬧矛盾,他要去勸說一番;有人養雞,他要去做工作;清理小廣告,他主動帶頭……後來,他被評為“濱海好人”,身邊的人,都給他鼓掌。

最可貴的是,他的兒子受到了感染,主動加入到了公益的隊伍,社群的志願者,也更加忙碌了。

有道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老人是家裡的領頭羊,不能偏航。否則家庭就會走向衰敗,孩子就會誤入歧途。

人老了,呼朋引伴是常有的事情。但多數老人,是聚集在一起打牌、釣魚,或者一起看風景。

一些缺德的老人,到了鄉下,隨意採摘花朵,踐踏菜地,還爬上了樹梢,各種醜態,大煞風景。

因而,老人在交友的時候,要謹慎一些,要看清對方的人品。不要把一群人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主動靠近那些有陽光的人,你也會變成陽光的人。舉手之勞,不會帶來財富,但是可以留下芬芳,能夠聽到一句“謝謝”。

交友不僅是圖熱鬧,還要思考,可以做點什麼,給社會帶來什麼。如果是狐朋狗友聚會,那就別去了,表面上嘻嘻哈哈,實際上敗壞了社會風氣。

對於年輕人來說,朋友多了路好走;對於老年人來說,朋友多了心更暖。沒有了利益交往,感情更純潔。

04

見世面,放飛自我。

有這樣幾句順口溜:日落西山人未老,抓緊時間到處跑。

很多老人,都會制定旅行計劃,但是他們不知道,旅行不是看風景那麼簡單,還需要感悟當地的風土人情,要真正領悟到“地大物博”。

留下很多的照片,只能說明你去了某個地方,是“到此一遊”;有了深刻的感悟,體會了別人的不容易,感受到了社會的發展,才是真正的“不虛此行”。

唐代文學家劉禹錫說過:“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真正的旅行,是去見世面,從世界的風景裡,找到“金子”。也就是說,增長知識,陶冶情操,調整心態,真正擺脫功名利祿的貪慾,放下一生的疲憊。

一個人見了世面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需要什麼樣子的生活,餘生才能從容地渡過。

去了大海,才知道井底之蛙的狹隘;去了高山,才知道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去了北方,才能理解“千里冰封”的意境……

當然,見世面不一定要去遠方,你也可以去菜市場和攤販交流,到故鄉去吹吹風,幫助農人插秧割稻子等。

能夠讓你愉悅的地方,都是詩和遠方。

05

夕陽無限好,快樂爭分秒。

不要以為餘生很長,一晃就過去了。把時間分配好,你還能做很多事情,創造很多的幸福時光。

如果你無所事事,或者隨波逐流,你就是在混吃等死,每一天都是在重複過,毫無生趣。

別把時間浪費在酒局、牌場上,也不要抱怨。

多讀書,找到進步的階梯。

交善友,加入正能量的隊伍。

見世面,尋找人生的美好。

願你我,做一個自律的自由人吧。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