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認祖歸宗,蚩尤戰敗留下苗族,還留下了這些漢族姓氏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文丨麻辣讀史

(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姓氏文化在中國是源遠流長,從距今5000多年的伏羲氏開始,到現在流傳下來的姓共有5600多個。姓氏最早起源於部落的名稱或者部落首領的名字,他的主要作用是便於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便於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

剛開始的時候,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的,母系社會以女子為尊,因此那時候許多姓氏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等。後來到父系社會姓氏的演變越發複雜,出現了很多姓。這些姓有些是以國為氏,春秋戰國的諸侯國,齊、秦、宋等如今都是常見的姓;以居住地為姓,比如齊國公族住在東郭,就以東郭為姓;以官職為姓,常見的有司馬、司空、司徒等。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現存的很多姓氏其實是和上古大神是有密切關聯的,黃帝軒轅氏,因為居住在姬水就以姬為姓,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這就說明從黃帝這一支發展而來的姓就有12個新姓,比如紀、荀、任等姓都是黃帝的後代。

華夏一直以炎黃子弟相稱,但是實際上也有華夏三祖的說法,這第三個就是蚩尤。蚩尤原本是炎帝的部下後來不滿炎帝的統治,分離出去自立門戶了,傳說蚩尤有81個兄弟,應該就是81個部落。強大後的蚩尤為爭奪地盤曾經和炎帝打了一架,炎帝不敵。之後炎帝聯合黃帝約戰蚩尤。

當時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和以黃帝、炎帝為首的部落聯盟在逐鹿進行大戰,這次蚩尤戰敗,戰敗後的蚩尤被處死,而跟隨他的那些部落,大部分人融於炎、黃集團,從而成為部分華夏部落的祖先來源,也就是當今漢族的祖先。

漢族中的這些姓就是蚩尤的後裔鄒、屠、黎、蚩。鄒姓是蚩尤手下的“法師”,鄒氏部落協助蚩尤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後來蚩尤被打敗後就歸順了炎黃部落。屠代表的是蚩尤的勇猛;黎就是九黎部落的代稱;蚩就不用解釋了,就是蚩尤八十一個兄弟的直系血脈。

此外還有小部分成為苗族的先祖,史學家認為,本來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九黎部落在敗給黃帝部落後,不得已遷到貴州等地,在這樣繁衍生息就有了苗族。在苗族的地區,流傳著很多神話傳說、山歌民謠都與蚩尤有關。

雲南馬關、武定苗族有“跳月”或“踩花山”的風俗,傳說此風俗與蚩尤關係密切。當時蚩尤率領苗民抵抗黃帝東進,失敗之後退入深山。為召集四方苗人,蚩尤在山上樹起樹杆,繫上腰帶,令男女年圍繞花杆歌舞,吹奏蘆笙。熱鬧的聚會吸引了眾多苗人,並重振旗鼓,重新投入戰鬥。此俗後成為定期的歌舞盛會,成為苗族傳統節日。

苗族還有崇拜楓木的民俗,甚至以楓木為圖騰。此俗也可能與蚩尤有關。苗族史詩中的《楓木歌》更把苗族乃至人類都說成是從楓木中產生的,這與《山海經·大荒南經》所記載的“蚩尤所棄其桎梏進為楓木”的傳說有關,“楓神”就是蚩尤的化身。

此外黔東南、廣西融水等地苗族,每六年或十三年舉行一次大型祭祖儀式“吃鼓藏”時,也要首先祭始祖“姜尤”。還有苗族史詩《榜蚩尤》在民間傳唱,歌唱“第一位祖先”香尤公的故事。

(圖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