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做人的境界:儒家的敬,道家的靜,佛家的淨

儒家的敬

敬有多重含義。

一是尊重。

《孟子》有言:“敬人者,人恆敬之。”

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董卿曾經在一期《開學第一課》中,為了照顧年邁腿腳不便的翻譯界泰斗許淵衝先生,單腿跪在地上進行採訪,這不是譁眾取寵,而是為了以示對老先生的尊重。

這一舉動為董卿贏得了無數的掌聲和讚美,被網友們稱讚為“跪出了最美的中華驕傲”……

懂得尊重的人,如夏日涼風、冬日暖陽,讓人倍感舒適自在。

二是敬畏。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心懷敬畏之心,才能行有所止,若是人生無所畏,難免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懂得敬畏之道,做事才會權衡利弊,有所取捨,不迷失自己的心智。

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三是謹慎。

《論語·學而》中說:“敬事而信。”

意思是,對待事情要恭敬謹慎。

曾國藩就認為謹慎是為人處世的第一要義,位居高官後見家族中人坐“四抬大轎”,便告誡道:“凡事當存謹慎簡樸之見。”

他深知,一朝得志便猖狂不自持,不可取也不可學的道理。

恰恰是這份謹慎,曾氏家族得以長存而百年不衰。

修己以敬,行事思敬,為人懷敬。心中有敬,才能讓我們眼下無憂,未來無憾。

道家的靜

《道德經》中說:“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世間萬事萬物的本源就是靜,唯有靜才能讓我們迴歸生命。

靜是出世的智慧,也是入世最好的修行。

古代皇帝帽子上都掛有垂珠,是為了讓皇帝保持靜的狀態,不急躁。

因為,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

水面平靜倒影才會清晰,人心寧靜才能有辨明是非的智慧。

看過一則很短的小故事。

傍晚,有一位木匠帶著弟子們在院子裡鋸木料,一不小心,手錶滑落在地上的刨花堆裡。

弟子們見狀,於是立馬過去幫忙尋找。

可天色已晚,刨花也太多,大家怎麼也沒找到,木匠讓大家先去休息,明日天亮了再繼續。

出乎意料的是,不一會兒,木匠的小兒子拿著手錶交給了父親。

木匠非常好奇,問:“我們這麼多人都沒找到,你又是用什麼方法找到的呢?”

孩子答:“你們都離開院子後,就很安靜,我聽到手錶指標滴答滴答的聲音,順著聲音,很快就找到手錶了。”

心靜的人,方能細緻地觀察事物,發現細微之處,做起事來事半功倍。

老子說:“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

如何使一杯渾濁的水變得清澈?

放著不動,慢慢靜下來,混濁的雜質就會沉澱,濁水自然轉清。

心靜如水,是人生最好的狀態;靜而生慧,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佛家的淨

曾在書中看到一句話:“我心淨時,何時不見如來;我心淨處,何處不是西天。”

自性清淨的人,無論在哪,心中都有一片淨土,不會被外界事物所影響。

有一次,老和尚帶著小和尚下山去化緣。

路上老和尚叮囑小和尚不可親近女色,小和尚聽後就點頭應下。

兩人走到一條淺水溪邊時,看到一位姑娘在河邊猶豫,像是要過去,但是又怕弄溼了鞋子衣裙。

老和尚走過去詢問:“姑娘,你是要去對岸呀,不如我來揹你過去吧。”

小和尚看在眼裡,惑在心中。

又走了十幾裡地,小和尚終於憋不住了,問:“師傅,為什麼你和我說不能近女色,卻要主動揹著那姑娘去對岸呢?”

老和尚笑了笑,說:“你看,我把姑娘背到對岸就放下了,而你過了十幾裡地,還是沒放下啊。”

是小和尚的心還不淨啊!

佛語有云:“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

一個人,只有看破緣法,才能生出真正的清淨心,處處得自在。

正如延參法師所說: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人若淨心,歲月無恙。

何不修一顆安然自如的淨心,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修籬種菊,坐臥隨心。

身存敬意,才能自持有序;

內心平靜,才能神悅福生;

靈魂乾淨,才能不忘初心。

當一個人能修行到這三種境界時:面對困境,可以遊刃有餘;面對誘惑,依舊不忘初心;面對生活,也能從容自若,福氣和運氣,也會自然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