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岑參寫給杜甫的一首詩,悲嘆仕途之坎坷,一代文人的惆悵心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初次讀到岑參的詩,就被這兩句給迷住了,瞭解之後才知道,大唐竟還有這樣的詩人存在。想來也不奇怪,唐代的繁盛,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李白和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還不夠令人驚豔嗎?而西北地區的風月,壯美的景色,都在岑參這一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展現了,作為一首送別詩,卻沒有其他送別詩中的傷感,反而是充滿了綺麗的幻想,用大量的筆墨去描寫西北的風情,真是浪漫。

岑參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少時便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天賦,五歲讀書,九歲屬文,於公元744年登進士第,三年後開始邊塞生活。也許人生經歷的原因,岑參的詩歌中,成就最大的就是邊塞詩,與另一位邊塞詩人高適一起,被後人並稱為“高岑”。詩歌的成就相似,人生經歷卻不同,高適用了十幾年,華麗的轉了個身;而岑參雖出身官僚世家,卻壯志難酬,一生羈旅,最終客死他鄉。

公元756年,岑參出塞東歸;一年後,杜甫從安史之亂叛軍的囹圄中脫身,逃到了鳳翔,見了唐肅宗,唐肅宗給了他一個左拾遺的職位。兩人在這一個時期同在朝廷任職,一個是中書省下的右補闕,一個是門下省的左拾遺,同為諫官。兩人既是同僚,因為互相欣賞對方的才華,所以又是詩友。他們常常相互唱和詩作,今天要說的這一首,是岑參的《寄左省杜拾遺》。顯然,這首詩是寫給杜甫的,詩中有詩人悲嘆自己仕途的坎坷,更是將一代文人的惆悵心態寫了出來。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商朝的時候一同登上那紅色的臺階,分開辦公了,我倆之間就相隔一個紫微。“紫微”是皇帝的居所,而在這裡,指的是超會的時候皇帝所居住的宣政殿,中書省和門下省一個在宣政殿的西邊,一個在東邊,所以說“分曹限紫微”。“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早晨跟著皇帝的儀仗,進入朝廷大殿上朝,晚上帶著御爐的香氣迴歸。“天仗”是皇家的儀仗,也是皇帝上朝時的陣勢,而“御香”是上朝的時候,大殿上點燃的爐香。

首聯和頷聯敘述的是詩人和杜甫一同在朝為官的日常,在詩人的描寫中,好像是在說皇家的陣勢有多大,天子的權威,皇家的榮華富貴。可將這榮華富貴的面紗解開,看到的確實另一番場面:朝臣們每日跟隨在天子身後,惶恐進入朝廷,亦步亦趨,分為兩邊,煞有其事的說哪些地方發生了什麼。多麼的無趣,每日重複一樣的生活,每日上朝,可是並沒有討論出什麼結論,也沒有改變民生。看似威嚴的儀式,留下的也只是滿身的香氣而已。

“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滿頭白髮,感嘆春花凋謝,有時候反而更羨慕那高飛的鳥。詩人直抒胸臆,向自己的老朋友宣洩心中的悲憤,大好的年華都在這樣無聊而又沒有什麼成就的生活中浪費了。低頭的時候,看見了庭院中掉落的鮮花,不禁感到悲傷,自己的一生就要這樣碌碌無為嗎?一抬頭看見了天空中無憂無慮的飛鳥,頓生羨慕之情。將安史之亂後的國家現狀,和詩人的悲結合起來,就會知道頸聯這兩句的悲憤和感慨。

“聖朝無闕事,自覺讀書稀”,悲憤至極,故作反語,諷刺的說:大概是朝廷聖明吧,所以規諫皇帝的奏章越來越少了。安史之亂使盛唐衰敗,也給唐朝的百姓和政事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損傷,外邊民不聊生,朝廷中“無事退朝”。只有那些昏庸的統治者,才會認為自己是聖明的,自認為太平,拒絕他人的規諫。詩人想必是相當的失望,才會有這樣的不滿,想必在某一刻,詩人更想念邊塞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