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找尋“文獻上沒有記載的廣州”

漢 鴞形五聯罐蓋 廣鋼新城工地出土

唐 青瓷燈臺 解放中路安置房專案出土

西漢銅鼎 廣州港療養院工地出土

在日前於南漢二陵博物館開幕的“發現·保護·傳承——‘十三五’時期廣州城市考古與文物保護利用成果展”上,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易西兵透露,五年來,廣州開展考古發掘專案69宗,發掘面積4。57萬平方米,發掘新石器時期至清代墓葬2380座,出土各類文物13016件/套。

易西兵說,過去五年是廣州文化遺產事業快速發展的五年,成績顯著,亮點紛呈。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通訊員:穗文考

展覽的很多文物

都是第一次與觀眾見面

“發現·保護·傳承——‘十三五’時期廣州城市考古與文物保護利用成果展”展出的336件/套考古出土文物,是廣州五年來考古發現的精華。但廣州考古人在這期間發現的寶貝可遠不止此。這些發現,包括了增城墨依山,黃埔馬頭莊、茶嶺、甘草嶺、沙嶺、大賢墩,廣東廣雅中學,廣州市大佛寺南院區,增城蓮花書院等令人欣喜的重要專案。出土文物中,漢代陶鴞形五聯罐、“大親”銅鼎、陶樓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蓮花書院遺址及考古出土文物、以曾邊窯為代表的陶瓷窯業及相關文物,也是在這個展覽裡,才第一次與觀眾見面。

曾邊窯遺址是廣州地區目前考古發現的唯一一座唐代窯址,也是廣州發現最早的瓷窯遺址,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廣東陶瓷發展史上的空白。南漢二陵博物館展陳宣教部主任、曾邊窯遺址考古發掘專案現場負責人陳馨指出,這次發掘出土陶瓷器在器物型別、形狀、挖足工藝以及裝燒方式上都與新會官衝窯極為相似。著名的唐代馬來西亞沉船“黑石號”出水陶瓷器中之前被判斷為官衝窯產品的廣東青釉瓷器很有可能部分來自曾邊窯。所以,曾邊窯遺址是廣東外銷陶瓷業發達的重要物證,對於研究海上絲綢之路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幾年間,廣州市文物部門對明代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霍韜及其家族墓進行了全面調查勘探,對明代大儒湛若水創辦的蓮花書院遺址開展了全面勘探和發掘工作,為後續保護和展示利用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透物見人 感受廣州先民的生活意趣

五年,13016件/套文物,看似不少,但如果將它們放到歷史時空中,只能說是滄海一粟。考古是用拼圖方式來接近歷史實景的技術,但大多數情況下,能依賴的拼圖材料很少,那就需要多學科的綜合分析。經過專家們抽絲剝繭的解讀,觀眾可以“透物見人”,感受廣州先民的喪葬習俗與生活意趣,也讓廣州的城市記憶和歷史圖景更加豐滿、鮮活而生動。

沙嶺位於廣州市黃埔區九龍鎮湯村南部,中新知識城範圍。2017年8月-12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工程範圍內的沙嶺遺址西區展開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28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早商墓葬1座,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越人墓葬67座,出土文物100餘件套。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強祿說,這一帶的考古發現時間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五六百年,西周、春秋時期的遺存也很豐富,“這樣我們可以對廣州東北部的早期情況,有一些新的認識。這些在早期的歷史文獻裡也沒有記載”,為史前到先秦的廣州東北區域的早期歷史與整個珠三角的早期歷史整合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墨依山遺址位於增城朱村街官田村的一處山坡上。2016年為配合廣州北三環高速二期工程建設專案而開展考古發掘工作,發掘面積1600平方米。清理商至明清時期墓葬127座,出土各時期文物197件套。其中以先秦墓地為主,是廣州地區發現的第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商晚期墓地,填補了廣州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的空白。

環市西路的廣雅中學蓮韜館復建工程專案,發現了迄今考古距離廣州古城最近、分佈最集中的先秦時期遺存,為探索廣州建城以前珠江北岸、越秀山附近的人類活動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也為研究廣州建城歷史提供了重要線索。

層疊的城市 層疊的故事

和很多古城一樣,今天的廣州建立在層疊的歷史之上,從考古角度來說,就是不同的“文化層”。這些像書頁一樣,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故事。

“廣州是典型的古今重疊型城市”,展覽的說明牌上如是寫到,“2200餘年來,以今中山四路、北京路為中心向四周拓展。‘十三五’時期,廣州古城考古不斷有重要新收穫。越秀北路發現宋代廣州城東城東北角臺,大佛寺南院區發現五代南漢大型建築基址,中山六路發現宋代大型磉墩,解放中路出土大量唐宋時期文物……為我們提供了關於不同歷史時期廣州城規模、佈局以及歷史地理環境變遷等方面的更多資訊。”

其中,越秀北路宋代城牆角臺基址為確定廣州宋代東城的東北界提供了考古遺存依據,具有重要的歷史地理座標意義。解放中路安置房專案在800平方米範圍發現晚唐、五代南漢、宋元明清時期豐富的文化遺存,出土各類文物近3000件/套。眾多與骨器加工、製陶、紡織等手工業生產的相關文物,進一步證實了晚唐五代時期廣州手工業門類豐富,並具有一定規模。

中山六路RJ-6/7地塊漢至清代遺址發掘面積2400平方米,是近年來廣州城市考古發掘面積最大的專案。遺址考古出土陶瓷器、鐵器、磚瓦等各類文物2500多件/套,除了裝飾豐富的建築構件外,還有多樣的飲食盛器、樸素的盛儲器……

“它們承載了千年來不同時期廣州人們的生活圖景”,考古專家表示。

2021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週年。未來,廣州考古還將給人以怎樣的驚喜?

作者:卜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