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武漢盤龍城遺址開啟新一輪考古,專案負責老師:近期聚焦於王家嘴,考古並非枯燥的工作

近日,為配合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之“長江中游文明程序”專案,武漢盤龍城遺址早期聚落核心區——王家嘴眼下正在開展新一輪考古發掘。

7月4日,專案現場負責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孫卓告訴九派新聞,盤龍城遺址的發掘,極大推進了對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的認識。

盤龍城歷年考古中,發現有城垣、壕溝、宮殿基址群、貴族墓葬、鑄銅作坊、大規模鋪石等豐富遺存,表明盤龍城遺址等級很高。

孫卓介紹稱,“之前一直認為中原地區才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直到盤龍城遺址的發掘,歷史書上才進行修改,才說長江和黃河流域共同為中華文明的搖籃。”

據公開資料顯示,盤龍城遺址發現於1954年,發掘了城址、宮殿等大型建築及多座高等級貴族墓葬,出土有數百件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遺物。

2021年10月18日,盤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2022年1月,入選“湖北百年百大考古發現”150項名錄。

盤龍城遺址。圖/來源網路

【1】目前考古工作聚焦於王家嘴地點附近

孫卓告訴九派新聞,目前已經結束了田野發掘的工作,進入到了室內整理階段。

王家嘴是盤龍城遺址的一個重要組成地點,其位於盤龍城遺址南部,府河河堤兩側。

孫卓介紹道,之所以說王家嘴的發掘意義十分重要,是因為本輪考古已初步發掘,盤龍城最早階段聚落的核心,正是王家嘴區域。

考古隊發現了藉助原始崗地人工修建的黃土臺地,表現為高強度、大量人力資源參與的工程活動,與北部盤龍城城垣興建相呼應。同時發現多處規模較大的建築基址,出土大量陶器、石器,以及綠松石殘片、青銅殘片等,可見此處聚落的社會等級較高。

相關新發現為了解盤龍城始建時的聚落性質、佈局提供了重要材料,為探索夏商之際中原王朝在南方的經營提供了方向。

而王家嘴地點的挖掘也存在著一定難度。考古地點位於河堤兩側,因此在府河豐水期時,很難進行現場挖掘,只得轉入室內整理。

孫卓表示,“我們2021年過完年來進行考古工作,只能工作到5月份,水漲起來我們就被迫停止工作了。”

在室內整理現場,記者見到了許多有序擺放著的陶器碎片,背後還有一面黑板用來標明每片陶器發現地所在位置。

室內整理挖掘出來的陶片。圖/九派新聞實習記者於安琪

孫卓解釋道,這些陶片本身的經濟價值並不高,甚至大家在河邊看到的陶片可能就來自古代時期,“陶器是古代日常生活中,能夠遺留下來的最大量的遺物,藉此可以反映出當時人們生活的狀態,比如他們怎麼吃飯,我們就可以從陶器上看出來。”

除此之外,盤龍城還有非常多“進口”的陶器出土,可能來自當時的江西地區,甚至更遠,這代表著圍繞盤龍城遺址存在遠距離的貿易。

湖北荊州荊南寺、湖南嶽陽銅鼓山等周邊遺址中,出土了很多和盤龍城遺址一樣的陶器,“那麼是不是有可能,盤龍城當時是集中生產陶器的地方,然後輸送給別的地區。”孫卓解釋道,陶器的發現,可以幫助當代考古學者們,還原古代社會、組織、人群的生活習慣以及生活內容,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2】商代水位可能比現在低5米以上

孫卓團隊除了進行考古工作,還原盤龍城遺址早期聚落的形態外,也有考察地理環境變遷的需求。

據孫卓介紹,目前地理環境變遷是由武漢大學的鄒秋實老師負責。目前該專案的大致情況是,因為盤龍城周邊水域水位很高,到了夏季,漲水後會把許多遺蹟給淹沒。

“那麼古代的時候,不可能說古人到了冬天遷回來,夏天就搬走吧。這地方肯定是一個長期居住點。我們倒推就能知道,在商代的時候,水位肯定沒有現在高。所以我們這幾次的工作都圍繞著海拔比較低的區域,就想看到當時人們整體的一個生活水平。”孫卓表示,按目前的發現,當時水位可能比現在要低5米以上。

從府河大橋去往盤龍城遺址的路上,兩側的河裡可以看到非常多凸出來的區域。如果水退去,會發現其實這些區域都是連在一起的大型聚落,整個聚落的景觀會和現在很不一樣。

因此孫卓團隊也想尋找上述地區的相關線索。但他也表示,這只是近兩年的工作重點,明年可能會再次圍繞盤龍城遺址內的楊家灣區域進行發掘。

因為盤龍城遺址較大,圍繞這樣一個大遺址進行的考古工作不能將覆蓋面鋪得很大,“規模非常小,兩年不過700平方米。我們也希望做一個精細化的發展,就打算圍繞一些特定的學術目標或者學術問題,進行兩年或者更長年限的考古工作。”

其實早在2013年至2015年的時間裡,武漢大學考古團隊主要研究重心都在楊家灣地點附近。解決的是盤龍城聚落最晚階段核心的佈局。

【3】公眾對考古認知有偏差,這並非一項枯燥的工作

近些年來,隨著央視國家寶藏節目的播出,以及越來越多考古發現公之於眾,社會大眾對於考古這一專業的興趣也呈上升態勢。

孫卓直言,對於考古挖掘的工作本身和其附帶的意義,大眾一方面充滿了想象,另一方面則是不太瞭解具體工作。

“充滿想象,可能就是因為他們從一些小說、電視劇、電影裡來了解考古工作;另一個就是,考古工作有著非常具體專業技能的要求,外人一般難以涉及,瞭解較少。儘管我們私下開玩笑說工資不高,但其實考古專業對口工作相對好找。”

在考古挖掘的具體業務工作外,身為一個考古領域的從業者,需要和非常多的人打交道,“很培養溝通的能力。”

在這些年考古經歷中,孫卓記憶最深刻的是讀書時,參與楊家灣地點考古工作的經歷。當時楊家灣出土了級別很高的文物,“作為學生而言,我能夠看到這麼高級別文物出土,心裡很興奮。但現在的話,如果能夠對於學術問題有推進,我也是非常高興的。”

九派新聞注意到,孫卓的研究團隊裡有多名女生,其中一名女同學告訴記者,外界對於女生參與考古工作的認知也有些偏差。

她表示,考古工作並不全是隻適合男生的力氣活,“我們主要負責判斷土質土色、判斷遺蹟等需要用到專業知識的工作,重活有專業人士來完成,考古並非純賣力氣的活。有些精細的活可能不放心給別人,就會自己操作。”

近期她們的工作主要是在室內進行資料收集和整理,該同學介紹稱,盤龍城遺址目前的考古屬於主動發掘,希望能有一些學術成果。

“既需要使用PS畫圖,也需要細心耐心做拼製陶片等工作,有的時候也得做一些力氣活兒。”她坦言,學習考古不像大多數人想象裡枯燥,相反,它很有趣。

孫卓團隊正在進行室內整理工作。圖/九派新聞實習記者於安琪

團隊裡另一研究生魏同學則表示,參與這次考古也讓他深刻體會到了考古這項工作的不容易,特別是一些考古前輩們對考古挖掘的熱情和恆心。

“當我親自下工地,要在太陽底下一遍一遍地去刮面,去親身參與到考古工作時,我就覺得那些老一輩的考古學家,他們能在條件那麼艱苦,儀器工具也不夠先進的情況下發掘出那麼多的東西,讓我深刻體會到前輩們的不易。”

九派新聞記者 吳迪 實習記者 於安琪 劉貝貝

【來源:九派新聞】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