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父母支援老師,老師支援孩子”,這才是對孩子有益的三角關係

家長這樣做無非是不相信老師的照顧,也不放心孩子能夠獨立,雖然出發點是為了更好地瞭解到孩子一天在學校的情況,但結果並不能盡人意。

試想一下,當老師察覺出家長對自己不放心時,會不會更加小心翼翼,時刻關注著那位孩子,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這樣下去老師又如何能在課堂上盡好自己的責任呢?

而孩子呢,雖然是獨立上學,但是一直在家長的注意下,孩子的內心裡依然是不能夠獨立的。

要是家長站在外面看著孩子上課,孩子會不會一直回頭看家長?

這樣下去孩子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上,那去幼兒園的意義就全無。

網際網路頻繁曝出幼兒園不好的事件,有一部分是真事件,有一部分是媒體為獲取關注而誇大事實,家長們還是要擦亮眼睛看清楚。

對於學校的不放心,家長完全可以在孩子入學之前就對幼兒園做一些初步調查,比如詢問一些朋友的建議、自己實地去幼兒園看看、跟園長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擔憂等。

如果真正確定了一所幼兒園以後,還是要相信老師,相信老師的為人就是相信自己的眼光。

作為成年人,大家都知道,從以往受教育的經歷來看,學生要是不喜歡哪個老師,是不會從這個老師的課堂上學習到知識的。

因為他完全不信任老師,即使班裡其他同學能在這門科目上取得優異成績,他也不相信這位老師能教給自己知識,從而成績下滑。

幼兒園的小朋友也一樣,家長的行為孩子是會看在眼裡的,家長對於老師的不信任會影響到孩子對老師的態度,孩子也不願意再相信老師。

長期下去很可能出現厭學的情緒,一旦出現厭學的情緒,很難讓孩子重新喜歡上學校,對孩子未來的教育也無利。

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植物學教授的女兒在學校裡看見一株草,問老師那是什麼植物,老師回答不上來,於是讓小女孩回家問爸爸,並說爸爸肯定知道。

第二天小女孩告訴老師爸爸也不知道,而且爸爸還讓小女孩交給老師一封信,信上寫的是該植物的名稱和生長特點,並附帶一句話“我想還是由老師來告訴孩子,這樣比較妥當。”

爸爸的做法讓人忍不住點贊。

老師並非聖人,總會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爸爸巧妙地幫助了老師,而且在孩子心目中並未破壞老師的形象,這位孩子依然相信老師,後來與老師成為好朋友。

“家長支援老師,老師支援孩子”,這樣的關係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更願意相信幼兒園,也會更願意去上學,他明白幼兒園是安全的。

發生事情的時候即使爸媽不在身邊,老師也可以幫助解決,這樣也會減少孩子的不安感。

即便發生一些問題,家長也應該與老師私下溝通交流,如果有什麼意見和想法,及時讓老師知道。

若老師真有什麼不足的地方,私下告訴老師,這樣既維護了孩子對老師的態度,又很好地解決了家長心中的問題,何樂而不為呢?

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若真不放心,大可不選擇此幼兒園,若是將孩子交給了幼兒園,那就對幼兒園多一份信任。

此外,家長應該多與孩子交流,在每天幼兒園生活結束後,多交流一些關於幼兒園的生活,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在幼兒園的感受,以及對老師和同學們的態度。

這樣家長能夠了解到孩子的上學生活,也能對孩子獨立上學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