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畫家楊林:《太平山水新詩畫》之陶辛水韻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圖文/楊林

▲楊林 渡口小景

▲蕪湖陶辛水韻渡口

寫在前面:明末清初蕪湖籍著名畫家蕭雲從,是中國實景山水畫的重要人物,其經典版畫作品《太平山水詩畫》對後世影響深遠。在明清時安徽太平府所屬當塗、蕪湖、繁昌三地,山水名勝眾多,蕭雲從以寫生為主,運用宋范寬、馬遠、夏珪,元黃公望、倪元林,明沈周、唐寅等諸名家之筆法,參以己意,實景寫生創作,取法自然而高於自然,無一不具幽遠之趣。

此組作品,表現得既真實又有新意,43幅中沒有雷同,各具特色,充分流露了畫家熱愛家鄉的真情實感,亦是我輩學習的楷模,今重履鄉賢蕭雲從之路,再繪《太平山水新詩畫》。

一、陶辛水韻

▲楊林 綠荷深不見

記不得從那一年開始,每到夏天荷花盛開的季節,我都會帶著家人去陶辛賞荷,多年來也見證的水韻陶辛的發展。每年去陶辛賞荷是要坐船到湖中的“香湖島”上去的,坐船順水路走,水路並不是很遠,卻是賞荷的主要路徑和過程,重要的是坐在船上,隨風飄蕩時的一種心情與心境,在盛夏時節特別的歉意。

▲陶辛映日荷花別樣紅

從水中看一路上的水岸人家是別韻味的,在陶辛水網縱橫的水域中,尚能體驗到很多自然的氣息,水岸邊的很多水草是自然生長著的,也還有很多坡岸,沒有太多的人工堆砌的痕跡,是自然的土坡,樹木由於水份充足生長的十分茂盛,陶辛的整個水域很大,因此是開放的水域,天氣雖然較熱,還是有很多的人在這樣難得的水岸邊釣魚,讓人感受到江南小鎮特有的閒適生活。

小船劃過時,也偶爾也能看到釣魚者漁獲時的喜悅之情,船上的人們也會隨之而歡快,但每次我都特別用心關注兩岸景色的發展與變化,找尋可以打動我的,可以入畫的每一個切入點,從景區入口到湖心島要經過2個橋洞,這是江南水鄉的標配,是水鄉人家相互走動的重要條件,當然家門前水岸邊,有幾條小船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這些都是江南水鄉的特色,也增加了濃濃的水鄉韻味。

更讓我想起了周莊的雙橋,只是陶辛的這兩座是新橋,缺少周莊老橋的古韻,但在水中,小舟輕輕飄過橋洞時的感覺,也是挺不錯的,因此一路上賞荷、觀魚、觀景很快就到了“香湖島”的“胭脂渡”,一個很美的名字。

▲楊林 陶辛水韻胭脂渡

▲蕪湖陶辛水韻香湖島胭脂渡

一上島感受最深的就是一排又高又大的水杉林,從島的這頭一直延伸到島的那頭,村民告我這排水杉已經有50年的樹年了,水杉本身長的比較快,50年的水杉都有五、六層樓高,遠遠望去十分高大茂盛,盛夏時節天氣再熱,走在大杉樹的林陰小道上也倍感涼爽,這裡也成了“香湖島”上的重要打卡地。

▲陶辛水韻香湖島水杉小道

陶辛水韻”位於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陶辛鎮,距市區約20公里左右。青弋江蜿蜒而過,是由圩田改造的水鄉小鎮,境內溝渠縱橫,碧水環繞,構成了頗具特色的江南水鄉。由於過去生活在江南水塘邊的人們喜種荷花,鄉鎮府因勢利導,逐漸發展成為現今的,以荷花為主題的獨具特色的陶辛水韻景點。

現在屬於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據史書記載,陶辛圩築於北宋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系東晉時期田園派詩人陶淵明的後裔,率眾築堤圍墾而成,是江南地區重要的水文化遺產。1999年“陶辛水韻”被評為蕪湖市新十景之一,如今每年的夏天都有很多遊客來此賞荷、休閒、旅遊,也有很多的畫家來此畫荷,我問過很多喜歡畫荷的外地畫友,大都也都是知道陶辛的千畝荷花,也有很多畫友每到夏天來此畫過荷花。

▲楊林 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林 水闊雨蕭蕭

二、水韻陶辛荷韻香

陶辛水韻最吸引人的莫過於賞荷花,去陶辛大部分是為了荷花而去,由於特殊的水域條件,非常適合於荷花的生長,加之近年來政府部門的大力開發與引進,如今在“香湖島”的荷花塘中,可以說是匯聚了來自全國的荷花品種。很多人喜歡荷花,是因為荷花給人感觸最深的是她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文人的描繪讚美,雅士的明志感懷,從古至今不勝列舉。

的確荷花是與眾不同的,她不懼暴雨和烈日,在夏天她盎然開放的那麼燦爛而美麗。我每次在荷塘邊,總能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每次去清華園也總會到朱自清寫《荷塘月色》的荷塘邊去走一走看一看,如果是趕上夏天,荷塘中的荷花盛開,你是能夠充分的感受到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妙景緻,清華園的荷塘不大,卻因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而名滿天下。

眼前的陶辛水韻荷塘,荷葉接天連地,層層疊疊,滿眼的綠色,給這浮躁的季節平添一分寧靜和清涼,錯落開放的花兒,或紅,或粉,或白,或殘紅落盡,荷蓬嫩綠,給人無限生機與希望,因為我喜歡荷花的勃勃生機,無窮碧綠,微風吹過的荷香,伴著荷葉的清爽,沁人心脾,坐在荷塘邊寫生畫畫,是再美妙不過的享受了,因此我也是喜歡走在荷塘邊賞荷的感覺。

▲陶辛接天蓮葉無窮碧

▲楊林 陶辛荷韻十里香

▲楊林在陶辛水韻寫生

▲楊林 碧荷生幽泉

▲楊林 暗香浮動

荷花開放的季節是比較長的,從6月到7、8月,很多的荷花會陸陸續續的逐漸開放,所以賞花的季節也是較長的,而我卻特別喜歡秋天的荷塘,秋天荷塘的美,別具一格的,有著一種“荷盡已無擎雨蓋”的枯勁與滄桑,特別的入畫,尤其是老荷殘蓮,用破筆枯墨加淡赭,直入素紙很有禪意,更顯幽遠之境,而唐。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是對這種意境的經典妙語。

▲楊林 池上秋開一兩叢

我也是最喜歡在秋冬的時節來的荷塘,而忽是飄雨或下雪天,荷塘是靜謐的。荷葉有些已經全部枯萎了,蜷縮起來,浮在水面上;有些還堅強地挺立著,有些葉子被風吹雨打過後,只剩下如蜘蛛網的枯脛,有的還半青半黃,尚留有春天的氣息,偶爾可以看到幾個蓮蓬,被荷梗和枯脛頂立在荷塘中,不願將蓮蓬頭低下,像一個個高舉的麥克風,獨自高歌,在靜謐的荷塘裡倒映著,展現了鏡天無一毫,唯有枯蓬在的意境,枯荷、枯蓬、枯枝交錯著,無論是在雨中或雪裡,其意境的美妙,是隻有站在荷塘邊,欣賞殘荷之美的人才能體會到的。

如果是晴天,陽光下,小鳥也偶有停在這枯枝上,又或飛來飛去,而又匆匆飛過,寒風輕輕吹來,像在撫慰它受傷的心靈,明年的春天她還會帶給我們一個美麗的邂逅,我還會再次坐著小船,輕輕的劃到蓮荷的中心,帶著畫筆靜靜的畫著我心中的蓮荷。

▲楊林 荷氣衣香

三、大師筆下蓮荷香

對蓮花的崇拜與喜愛,自古以來均淵源流長,蓮花和佛教中的蓮花座是相通的,傳統吉祥圖案中的寶相花也是蓮花的變型等等,蓮花在中國傳統圖案中是出現最多的圖案之一。歷代藝術家也有很多喜歡畫蓮荷,留下來表現蓮荷的作品無數,如現代的齊白石老人就極愛畫荷,且作品數量眾多。

他畫過晴荷、雨荷、枯荷、盛開的荷花、以及小荷才露尖尖角等等,白石老人從小生活在湖南的鄉間,荷花又是夏天開的最旺盛最多的花,畫家彷彿要把滿腔的鄉思之情,都傾瀉在這些熟悉的物象上,這些都是他小時候生活中,所經常見到的植物,他再熟悉不過了,他曾說過“我絕不畫我沒見過的東西”,所以他的作品,那怕是一個小小的昆蟲,都表現的那麼的生動有趣。

對於荷花,他即使是晚年也是喜歡經常畫的,他曾在自己滿意的一幅《荷塘》作品上,題詩詠荷,借詩畫以抒懷,詩曰:“少時戲語總難忘,欲構涼窗坐板塘,難得那人含約笑,隔年訊息聽荷香”。

多年後憶起,老人心中依然是喜樂之情溢於言表。齊白石的作品,開創了紅花綠葉的大寫意風格,這個是前輩水墨畫大師作品中所少見的,也少有敢為之的,而這種紅花綠葉的作品,在齊白石的荷花類作品中又是表現的極為突出的,齊白石對心中故鄉的依戀, 對過往歲月的回憶,讓他筆下“紅花墨葉”的荷花擁有了不同於文人畫的平民氣質,即色澤鮮豔奔放,又富於生活情趣,這些如果沒有來源於生活的真情實感是很難做到的,也更讓我們體會到藝術源於生活的重要性。

▲楊林 霞光暗漸無

清 石濤也有很多關於荷花的作品和詩文,如他在《新花新葉添新漲》作品中的題詩:“新花新葉添新漲,偏稱晚風花氣長。花插膽瓶燒燭賞,葉餘水面覆鴛鴦”。再如他的《題畫墨荷》“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石濤的荷花不同於齊白石,他基本都是水墨荷花,少有著色但仍然是滿紙紛芳,自然中的荷葉很大,特別適合中國畫的潑墨寫意,荷葉如蓋有如大大小小的傘,重重疊疊一望無際,大小穿插自然紛披,荷花則在其中若隱若現。荷葉的黑,同荷花的白和粉、荷葉的實同荷花的虛,透過筆墨的枯溼濃淡表現,形成鮮明對比,極富美感。留白處雖不著一墨,卻讓人分明有靜水流聲的動感,這正是中國畫的妙不可言之處,荷花雍容典雅的君子氣度,在石濤的筆下表現的淋漓盡致。

▲楊林 朝日朝霞無限好

荷花除了花美葉美,滿塘飄香外,還能給我們帶來美味的蓮藕,秋冬時節是餐桌上的美食,蓮藕的做法很多,老百姓非常喜歡食用,畫家也喜描繪蓮藕,是傳統清供畫的重要素材,清人羅聘(揚州八怪之一)在其作品《蓮藕圖》的題識上有:“水上摘蓮青的的,池中採藕白纖纖,卻笑同根不同味,蓮心清苦藕芽甜,兩峰道人並題此詩”,此作品極富禪意與生活情趣,可見古人對蓮藕的珍愛。

▲楊林 蓮心清苦藕芽甜

▲楊林 歲朝清供

畫家楊林:《太平山水新詩畫》之陶辛水韻

▲楊林 蓮藕圖

今天我們不論從青藤徐渭、再到八大山人,以及現代的潘天壽、張大千等諸多大師,無不對荷情有獨鍾,我也喜畫荷,喜歡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品格,以及“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日濃豔之美,秋日枯勁之品格,冬日寒禪之意境,因此陶辛我是每年都會如約而至的,如今我的工作室就在陶辛鎮的七房村,來去都要經過大遍的荷塘,就能更好的感受到荷花一年四季的變化了,這真是一件極美的佳事。

畫家楊林:《太平山水新詩畫》之陶辛水韻

▲楊林 蓮塘小道寫生

畫家楊林:《太平山水新詩畫》之陶辛水韻

▲楊林陶辛水韻寫生實景圖

如今陶辛水韻的蓮花種植已經達到2萬畝,品種有500多種,前不久還聽說今年長出了“並蒂蓮”這是多年難得一見的,在數萬棵的荷花中,偶爾才能長出,自古以來“並蒂蓮”就被人們珍視,並被賦予很多美好的寓意,古人認為:“並蒂蓮”莖杆一枝,花開兩朵,是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徵。今年洽逢建黨百年,國泰民安盛世太平,人民生活幸福,也正合這“並蒂蓮”的美好祝福。

畫家楊林:《太平山水新詩畫》之陶辛水韻

▲陶辛美麗吉祥的並蒂蓮

畫家楊林:《太平山水新詩畫》之陶辛水韻

▲楊林 香露

畫家楊林:《太平山水新詩畫》之陶辛水韻

▲楊林 年年有魚

寫在後面: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我們所面臨的時代已經和蕭雲從先生的時代完全不同了,今天的中國繁榮昌盛,國富民強,我們不但有了更加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手段,蕪湖的區域也在不斷的調整和變化中發展壯大,從蕪湖博物館,蕪湖歷史沿革表中可以發現,蕪湖有記載的最早在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最早出現太平洲的時間,應該是(公元1111年),至明、清改為太平府,明、清時太平府下轄,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如今過去的廬州府無為州,也劃歸蕪湖市管轄。

畫家楊林:《太平山水新詩畫》之陶辛水韻

▲楊林 涉江弄秋水

可見蕪湖的版圖是在不斷的變化和擴大中,我們有必要用今天的眼光,畫出我們今天最新最美的太平山新詩畫,這也正好契合了詩畫我們今天太平盛世的主題思想,我將延著這個方向一直畫下去。

畫家楊林:《太平山水新詩畫》之陶辛水韻

▲楊林 神仙貴壽

畫家楊林:《太平山水新詩畫》之陶辛水韻

▲楊林 江南圩田

畫家楊林:《太平山水新詩畫》之陶辛水韻

▲楊林 歲寒佳品

畫家簡介:

畫家楊林:《太平山水新詩畫》之陶辛水韻

楊林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安徽黃嶽畫院院長

徽州碑林藝術館館長

零界點:朱零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

曾獲全國首屆揚州八怪杯

書畫大獎賽一等獎

尚意2017全國美展最高獎(中國美協)

2018中國福州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畫展最高獎(中國美協)

入選2017涇上丹青全國美展(中國美協)

入選2018山水硯都多彩肇慶全國美展(中國美協)

2019年弄潮杯全國中國畫大賽優秀獎(西泠印社主辦)

2019首屆吳昌碩國際藝術大獎賽二等獎(西泠印社主辦)

2020“中國美術世界行”成果彙報展最高獎(中國美協)

建國70週年安徽省美術大賽優秀獎(安徽省美協主辦)

2017年安徽省美術大賽最高獎第四屆“弄潮杯”錢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獎(西泠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