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國家圖書館館藏精品線上展,帶你走近古代“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永樂大典》是一部什麼樣的書,為什麼連它現存的殘頁都彌足珍貴?它是什麼時候開始修纂的?為什麼會有正本和副本?近日,南京圖書館配合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珠還合浦 歷劫重光——《永樂大典》的迴歸和再造”線上專題展覽,為你解讀。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的一部大型“百科全書”。透過這次線上展覽,你可以看到國家圖書館近百冊(件)館藏精品,包括善本、輿圖、手稿、檔案等。展覽共分為五個單元,以一週一個單元的形式呈現,目前已經推出第一單元“大典猶看永樂傳”。

△現代快報資料圖

朱元璋在位時,就準備編修這樣一套書

你知道嗎?展覽第一個單元介紹,早在永樂之前,明初洪武年間,就曾經準備啟動修纂類書。洪武二十一年,翰林院庶吉士解縉上書,提出了要編寫一部新的類書,以便檢索和閱讀。朱元璋稱讚他的才能,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修書的事情沒能啟動。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又命人輯“經史百家之言”為類要,但他在這一年5月駕崩,修纂的事情擱淺。

永樂元年,解縉的提議終於又迎來了實現的機會。他奉諭召集百餘人參與編修,第二年進呈。明成祖朱棣看了,賜名《文獻大成》,但覺得還多有不完備的地方。永樂三年,朱棣又命令姚廣孝重修,延攬2000多位文儒宿學,廣集天下圖書七八千種。終於,永樂五年,成果順利透過驗收,朱棣看了很滿意,正式定名《永樂大典》。

嘉靖皇帝特別喜歡《永樂大典》,手不釋卷。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一場大火,讓他心有餘悸,總擔心心愛的書遭殃,因此決定重新抄錄“備份”。抄錄也是浩大的工程,耗時五年終於完成,正本和副本別無二致。這背後,首先抄錄人員經過嚴格的篩選,還有各種軟硬體和嚴格規定的保障。

但令人痛心的是,《永樂大典》正本至今下落不明,副本也是星散飄零。

南圖也有《永樂大典》,僅一殘頁也極珍貴

泛黃的紙頁上,館閣體楷書清晰工整,版心、頁邊可以看出殘損的痕跡……南京圖書館藏有一張《永樂大典》殘頁。雖然只是一個“筒子葉”的一半,但也非常珍貴。

這一頁的內容,據學者考證,提到唐宋研習闡釋《易》學的大家。據此推斷,它是《永樂大典》中《周易 · 繫辭》篇章中的一頁。透過對比發現,這是《永樂大典》嘉靖抄本1191卷第5葉的前半葉原本,內容、頁面版式、字形字型、間距行款、句讀位置等完全一致。

△現代快報資料圖

為了保護這珍貴的一頁《永樂大典》,圖書館對它進行了修復和加固處理。修復後的這一殘頁,被做成了書的樣子,加了封面、封底,封面上有貼籤,題簽下方有“玄覽堂”印,正文就一頁,前後有白紙護頁。

“玄覽堂”是“文獻儲存同志會”的印信。“文獻儲存同志會”在抗戰期間成立,著名藏書家鄭振鐸參與並負責其中大部分事項。鄭振鐸等人以私人名義,出面為當時尚在籌備中的中央圖書館蒐購圖書,所購買的圖書後來進入中央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前身)。現在南京圖書館館藏的這一殘頁,應該就是當年被蒐購的古籍之一。

那麼,讀者能看到它嗎?原件由於太珍貴,被珍藏在庫房“頤養天年”。除非有研究人員提出需要研究原件細節,一般不輕易出庫,就連很多工作人員也難得一見,普通讀者可以查閱掃描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