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劉禹錫的《烏衣巷》,短短四句寫盡世事滄桑,後兩句更是膾炙人口

在中唐詩壇,有這麼一位詩人,他生前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劉白”,白居易稱他為“詩豪”;他與柳宗元情同知己,是金蘭之交,他在詩中對柳宗元說“歸目並隨回雁行歸,愁腸正遇斷猿時”。

他在巴山楚水間,曾寫下有名的《竹枝詞》;他在貶居江湘時期與詩人元稹唱和,“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遭遇使他們以道義互相勉勵,以詩文寄託思念;他與名臣令狐楚唱和的詩歌多達六十餘首。

他的朋友圈正如他在《陋室銘》中說的那樣,是“談笑有鴻儒”,韓愈、柳宗元、李德裕、牛僧孺、裴度、元稹、白居易都是與他有交集的文化圈名人

劉禹錫畫像

可能大家已經猜出來了,這個人就是劉禹錫。劉禹錫的詩歌注重藝術創新,重視民歌並善於向民歌學習,意境優美,精煉含蓄,辭采華美,流暢自然,立意深邃,題旨隱微,用自己的創作實踐踐行了其“

境生於象外

”及“

片言可以明百意

”的論詩主張。

作為著名詩人,他的作品有很多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這兩句以優美的比喻勾勒洞庭湖風光的詩作,就出自劉禹錫之手,洞庭湖因為這兩句詩而聲名遠播。

劉禹錫《望洞庭》·詩意圖

還有一處名勝,也因為劉禹錫的詩句,而被人們熟知,這處名勝就是南京的烏衣巷

。當劉禹錫的足跡踏上南京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時,他遊覽了許多名勝古蹟,在烏衣巷前,他寫下了一首懷古的詩作《烏衣巷》。

白居易讀了劉禹錫的《烏衣巷》後,讚歎不已,曾一度“

掉頭苦吟,歎賞良久是

”,由此可見這首詩在當時的影響力之大。

《烏衣巷》也是劉禹錫最有名的懷古名篇之一

劉禹錫筆下的烏衣巷在宋代時就已經不復存在了,南宋建康知府馬光祖於鹹淳元年重修了烏衣巷,就是根據劉禹錫的詩意而建造的。劉禹錫《烏衣巷》這樣寫道: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詩意圖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點明地點,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

朱雀橋座落在六朝古都南京的南門外,橋下是秦淮河水

。當年這裡是車水馬龍、門庭若市的一派繁榮喧囂的場景,也是城市的交通樞紐。

東晉名士謝安曾在朱雀橋上建樓,樓上飾以銅雀。朱雀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昔日朱雀橋華蓋雲集、車水馬龍的場景早已成為歷史的塵埃,映入詩人眼簾的只是橋邊那一片野草與野花。

句中引人注目 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這是春暖花開的時節。

詩人在“草花”兩個字的前面不著痕跡地加上一個“野”字,無疑是給這盎然的春色披上了一層隨處可見的平常的氣息

劉禹錫在另一首金陵懷古的詩篇《懷古》中,有“萬戶千門成野草”的詩句,詩人用“野草”象徵衰敗。在這首詩中,突出“野草花”這一具有象徵意味的意象,正是為了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不僅表明烏衣巷映襯在敗落淒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將夕陽餘暉對映之下的烏衣巷勾勒了出來,點明瞭具體的時間。

句中“斜”字,同上句中“花”字相對應,全是動詞的用法,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

烏衣巷

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繁華無比、車馬馬龍的喧囂場景。而現在,詩人卻用一縷斜陽,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烏衣巷在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因為春秋時代吳國的烏衣營駐紮在此處,所以得名烏衣巷

。在東晉時代烏衣巷曾是江東士族王導和謝安兩大家族居住的地方。昔日的烏衣巷,高屋深室、雕樑畫棟,顯官士族比鄰而居,冠蓋車馬絡繹不絕。

南宋王象之編纂的地理志《輿地紀勝》記載:“

晉南渡,王、謝諸名族居烏衣巷,此時謂其子弟為烏衣諸郎

。”

東晉時代,居住在烏衣巷的世族豪門,數一數二的當屬一王導為代表的王家和一謝安為代表的謝家。

王家和謝家這兩大家族人才輩出,除過名噪一時的軍事家之外,在文化界,王家就有王羲之、王獻之、王珣大書法家,其墨跡均為稀世珍寶。

謝家的名人與王家相比也是旗鼓相當、平分秋色的,我們熟知的才女謝道韞、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大詩人謝朓,都是赫赫有名的文化名流。

當年晉代王謝兩家的烏衣子弟,輕裘緩帶,儒雅風流,確實留下了許多文壇佳話,烏衣子弟也成為名士的代稱。

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中以這樣的文字描寫楊過:“劍走輕靈,招斷意連,綿綿不絕,當真是俊雅瀟灑,翰逸神飛,大有晉人烏衣子弟裙屐風流之態。”王謝兩家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從金庸先生的這段話中也可見一斑。

然而,繁華易歇,盛宴易散。距王導謝安的時代五百多年之後,唐代的詩人劉禹錫來到烏衣巷口時,王、謝兩家的顯赫衣冠,風流雅韻早已蕩然無存,可見的只有夕陽餘暉下的野草和盛開的野花。

當年,朱雀橋是秦淮河上最繁忙的一座交通要道,當日華蓋雲集、熙來攘往、車水馬龍的朱雀橋邊,如今長滿了野草,盛開著野花,是何等的式微、冷落。

詩人漸行漸止,當他的足跡穿過朱雀橋,再往前行,映入眼簾的是一縷斜陽對映在烏衣巷口的牆壁上。

這些牆壁曾是昔日王謝兩家顯赫地位的象徵,而如今這些歷史風雲人物也早已成為過去式,他們只是過去輝煌的象徵

劉禹錫《烏衣巷》·詩意圖

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對仗整飭,實屬巧奪天工之作。詩人用朱雀橋邊的野花與野草來點染烏衣巷的環境與時間,能給人帶來身臨其境的地理概念的體驗,又讓人重拾起對一段歷史的回憶。

文學、歷史與藝術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正應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句古話

如果說第一句中的朱雀橋和第二句中的烏衣巷是環境的烘托與氣氛的渲染的話,那麼按照一般的思路寫作的話,這兩句之後,應該轉入對烏衣巷的描寫,亦或是抒發一番感慨了。

但詩人沒有采用過於淺顯的寫法,而是繼續借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精巧的構思,在詩歌的表現上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

。劉禹錫的詩之所以能產生廣泛的影響,正是由於他重視詩歌技巧,創作態度嚴肅,因而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不僅為當世人所稱道,也為後代人所崇尚。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是劉禹錫的名句,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從前在王謝這些豪門世族的廣廈華堂前築巢的燕子,因為原有的豪門大院已無處尋覓,只好飛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家的屋簷下築巢了。

燕子回巢,這是燕子的習性,但今日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燕子,已不可能是五百年前在王謝堂前築巢的燕子了

詩人出人意料地忽然把視野轉向了烏衣巷上空徘徊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裡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按照詩句字面意思理解的話,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正是過去棲息在王謝兩家屋簷下的燕子。話說回來,燕子不可能是五百年前“王謝堂前”的燕子,因為燕子不可能有這樣的生命長度,這一點詩人也是知道的。

但是詩人為何又要這樣說呢?亦或說詩人的用意是什麼呢?原來詩人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

光憑這一點就足以喚起人們對過往的回憶以及對歷史的想象,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這才是詩人真正的用意

“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居住在烏衣巷的人家是多麼不同於往昔。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詩人對世事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詩人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象力。當詩人為我們展示這一幕場景時,他將所憑弔的遺蹟放置於野草、夕陽這一自然界的永恆背景下,並將燕子作為人世滄桑的見證者。

詩人透過豐富的想象,巧妙地以舊時的燕子穿越時空,飛到今天,成為時光流逝與歷史更替的見證。

昔日繁華喧囂、車水馬龍的朱雀橋,昔日雕樑畫棟、豪門世族比鄰而居的烏衣巷早已成為過眼雲煙,而今映入眼簾的只是橋邊那一片野草花。烏衣巷口的縷縷斜陽帶來的依然是如舊的暮色,在這蒼茫暮色中歸巢的燕子依然如故,只是它們築巢的廳堂如今已成了尋常百姓的居所。

在夕陽荒草、古橋深巷的背景下,歸巢的燕子讓我們感到了一絲溫暖的生活氣息:這裡並不是沒人居住了,只不過今日的尋常百姓代替了昔日的顯赫之家

詩的開頭,野草花和橋的並置彷彿會喚起一種建築物被侵蝕的印象,而黃昏日落也容易造成一種事物悽然終結的氣氛。這一切彷彿可以用來暗示自然的無情、生命的促迫以及人事的徒勞,但隨著詩人將我們的目光引向堂前的燕子,另一種感受產生了。

從某種層面來說,這不是一次對名勝古蹟的登臨,不是對歷史風雲人物的憑弔

。詩人在這裡不僅看到了歷史在人身上書寫的印記,而且也看到了人在歷史上鐫刻的印記。這兩種印記猶如錶裡,即使時光的車輪滾滾向前,但記憶仍然歷久彌新,足以令人難忘。

朱雀橋邊徘徊、烏衣巷前流連的詩人,在恢弘的歷史與滄桑的人事認知中,在互為表裡的印記中,似乎得到了更加肯定的答案。

時光會消弭昔日豪門世族與今日普通人家的差距,歲月亦會填平兩者之間的溝壑,唯有人的印記,可以越過歷史的滄桑,可以跨過時光的溝壑,以嶄新的方式延續著

詩人此刻似乎也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切富貴功名都如浮雲一般虛幻縹緲、變幻無常,只有生命的延續是真實的,是生生不息的,是足以令人感動的。

劉禹錫畫像

具體的生命總是有生有滅,生存的意志卻始終不息。

當歷史塵埃落定之後,帶著煙火氣息的生活以它的真淳打動了我們;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以它的質樸慰藉著我們

《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狀,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僅僅是這不易察覺的暗示,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集中表現在昔日朱雀橋烏衣巷的繁華與今日的冷落對比上,舊時的王謝豪門世族與今日的尋常百姓的對比上。

劉禹錫吟詩圖

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因為詩人將感慨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這是構思的精巧,詩人借景物的描寫來描述歷史與人文。

全詩短短四句,飽含著詩人對世事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蘊含著詩人對生命印記的感悟

劉禹錫的《烏衣巷》雖然將筆墨觸及到景物的描寫中,但語言明白如話,自然流暢,蘊藉含蓄,讀來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