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清朝文人的狂詩,你可能會反對前兩句,但一定會贊同後兩句

在現在很多人看來,唐朝詩歌已經達到了巔峰,是無法超越的。李白的激情澎拜,杜甫的沉鬱頓挫,李商隱的迤邐朦朧,王昌齡的慷慨激昂,都給人難以磨滅的印象,也是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明珠。許多後世文人,都將他們頂禮膜拜,然而,也有不少文人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他們渴望突破,盼望能夠超越前賢,開創屬於自己的時代。比如清朝詩人趙翼在《論詩五首·其二》中就不甘寂寞地吶喊: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這首詩沒有一個字艱澀難懂,意思的表達也很簡單明瞭,但詩中透露出的自信,讓人久久難以忘懷。詩中第一句,作者就顯得十分“狂妄”:李白和杜甫的詩歌,傳頌了幾百上千年,到現在已經並不新鮮。現代人這麼說,也會被噴死,更何況是保守的封建時代。

其實,趙翼這麼說,是有兩個原因的。首先是當時的環境背景,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時候。趙翼主要生活在乾隆年間,雖然屬於相對的太平盛世,但文化上十分壓抑。清朝對文化的束縛很深,又是大興文字獄,又是八股取士,讓文人們噤若寒蟬,不敢隨便開口。

這種思想上的禁錮,反映到詩歌創作上,自然是死氣沉沉。雖然也有袁枚、蔣士銓、趙翼這樣的“三大家”,但更多的詩歌是應景之作,刻板保守,毫無新意。長此以往,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便只會望峰息心,又怎麼會寫出不落窠臼的好詩呢?

這是趙翼“大放厥詞”的最主要原因,但李杜的詩文,經過時代的變遷,確實有一定的侷限性。無論是從風土人情,還是制度變遷來說,都不足以反映千年之後民眾的心聲。這不是詩歌本身的問題,也不是說它們的藝術魅力有什麼衰減,純粹是時代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

趙翼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也指出了李杜詩歌的問題所在。也許還有人會不服氣,會嘟嘟嚷嚷說出“你行你上”之類的話。其實,只要看完最後兩句,您就不會提出太多反對意見了,因為那是真正的至理名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我們回顧歷史,確實也是如此。唐朝之後,宋詩其實也是相當不錯了,尤其是在敘述哲理方面,更進一步。而且宋詞的大放異彩,也讓無數文人站在了藝術殿堂的最高峰,蘇軾等人絲毫不遜色於當年的李杜。到了元朝,“元曲四大家”再一次開啟了殿堂寶庫。

即便就是在唐朝,李杜之後,又有小李杜。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後者並不遜色於前者。

趙翼本身就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以“性靈”著稱。他提出的詩歌主張,就是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反對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傾向。這最後兩句耳熟能詳的名言,是對歷史的經驗總結,更是對後生晚輩的期待和勉勵。

看起來,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還有貶低李杜的嫌疑,其實這在詩歌發展中並不新鮮。李白在世的時候就是全民偶像,死後更是受到萬人景仰。白居易也不例外,還特意寫下《李白墓》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但為了推行“新樂府運動”,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他毅然和元稹一起,扛起了尊杜貶李的大旗。

所以,為了呼喚詩歌創作的革新,甚至是為了打破沉悶的文壇風氣,趙翼將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寫入其中。其實,後人普遍認為,趙翼的詩歌優點不少,但議論太繁,美感、詩意以及形象性都有所欠缺,當然無法與李杜相比。不過,他在最後兩句詩中表達的勇氣,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