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個人身上有這二個徵兆,往往是衰敗的開端,要注意了

文章作者:琢磨君

《韓非子·喻老》雲:“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意思就是說: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百尺高的房屋,因為煙囪裂縫中迸出的火苗而焚燬。

細節決定成敗,微小的事物一旦被人們忽略,就會積小成大,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樣,終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因為對小錯不注意,一點點積累多了,最後使人生毀於一旦。正如《易經》中所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善事或者惡事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給人帶來福報或者災禍。

如何發現災禍降臨前的徵兆或者跡象呢?《了凡四訓》中說“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禍患即將到來,可以透過觀察一個人不善良的行為發現。讀史使人明智,鑑以往而知未來。一個人身上有這二個徵兆或者跡象,往往是衰敗的開端,有一個,就要注意了。

1、驕傲;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這是曾國藩在家書中總結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是他縱觀歷史功過成敗,以及結合生活滄桑而得出一句心得體會。做人可以有自信,但是自信過頭了就是驕傲。驕傲就如同杯子裡面的水,水滿則溢;驕傲就如同滿月,月滿則虧;人一旦驕傲了,就會自滿、自以為是,聽不進去好的意見或者建議,最終一步步走向敗亡。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歷史上有太多的牛人都是因為驕傲而招禍的:西楚霸王項羽不可一世,目中無人,驕傲自負到了極點,最後也是大失人心,失道寡助,兵敗自刎;韓信居功自傲,狂妄不羈,認為自己的本事比劉邦還大,最後被劉邦誅滅三族。

西晉大富豪石崇,富可敵國,但他喜歡炫富與鬥富,把自己花園修建得堪比皇宮,最終也是被誅滅三族。明朝鉅富沈萬三驕傲自負,竟然提出“用自己的百萬兩黃金代替皇帝犒賞三軍”的要求,此舉徹底激怒了明太祖朱元璋,於是他被籍沒家產,發配充軍雲南邊陲。

用我們現代人的話說就是“不作死就不會死”,你如果不驕傲,懂得夾著尾巴做人,謙虛低調,也會少招惹災禍。大到一個家庭的興旺,驕傲也是要不得的,正如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兒子說“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企業家王石先生和柳傳志先生曾經就“驕傲”進行過深入探討,王石先生說:“其實知識多一點,少一點,這個技能強點、弱點都不要緊,可是有一個錯誤是絕對不能犯的,那就是驕傲!周圍的人不願意跟你合作,不願意跟你共事,一旦你姿態要放低了,周圍的人都會幫助你。能看到的力量會聚集到你身上,還有些看不到的,情感、同情等這些東西,都會聚集到你身上。”柳傳志先生只說了一句話:“說得對極了!”

綜上所述,一個人身上有“驕傲”的徵兆,往往是衰敗的開端,要注意了!

2、貪得;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六章中說道:“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就是說: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慾望。知道到什麼地步就該滿足了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人們往往都是隻看到了利的一面,而忽略了隱藏在背後的危險,繼而貪得無厭,不知道收手,最後招禍上身。

正如曾國藩所說:“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獲利多的事情,越容易積累禍患,就像老話所講“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大家都去爭搶的利益,你就不要去爭搶了,因為那裡肯定是薄利而風險大、競爭壓力大。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人心若不懂得知足,慾壑難填,就會想著“蛇吞象”,最終只好是自食惡果。反之,不論做任何事都要留有餘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這樣即使是造物者的上帝也不嫉妒我,神鬼也不會傷害我。

假如你對一切事物都要求盡善盡美的地步,一切功勞都希望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即使不會為此而發生內亂,也必然為這些而招致外來的攻訐、忌恨。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天道忌滿,人道忌全”的道理,而曾國藩在“天道三惡”中也說——“天道惡盈”,老天厭惡貪得無厭的人或事物。

世人常喜歡花好月圓、福氣滿滿,殊不知,花全開了就要凋謝,月亮圓滿了就要虧損。而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物極必反”、“盛極而衰”,事物發展到了極限就會往相反的不利面發展,逐步衰敗。所以說,貪得是一個人走向衰敗的跡象,要注意了。

結語:王陽明的學生向他抱怨說:“老師,我犯了錯誤您為什麼不提醒?”王陽明答:“那你怎麼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呢?”學生說:“我是學習後才知道的啊!” 王陽明說:“這就對了,我教導你學習,就是為了讓你自己發現錯誤並改正錯誤啊,你怎麼老指望別人提醒呢?”

琢磨君寫以上文章,也是拋磚引玉,啟發大家思考和反省,也是對自己的“吾日三省吾身”。因此,大家不妨自我對照一下,看看您身上有沒有以上所說的走向衰敗的二個跡象——驕傲、貪得。若有一個,就要注意了!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賬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