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明朝科舉制度是怎樣的, 錢穆稱它是1000多年來真正科舉制度

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大魚號,小編會每天將為您推送不同的優秀文章,歡迎大家參與我們的討論,對我們的文章點評,如果你對文章有什麼看法和意見,可以在文章的下面進行評論,小編歡迎大家進行吐槽!

真正意義上的科舉,通說認為,以隋煬帝大業元年,也就是公元605年,“始置進士科”為起始標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舉。雖說隋煬帝是“末代昏君”,但其開創的科舉制度,極大地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推動了崇尚讀書治學社會風氣的形成。

隋煬帝

明代是我國古代科舉發展的鼎盛期,明代科舉制度的許多方面是對明以前科舉制度的總結和歸納。錢穆先生認為“中國歷史上真正可以稱得上稱之為科舉制度的只有明朝,擠到獨木橋上也只有明朝。”那麼,到底明代科舉制度有什麼特點呢?

朱元璋

“今天子以文教提衡宇內,枕經藉史,家弦戶誦,蓋彬彬盛矣。”作為一項考試製度和選官制度能夠如此之深入民心,明代大約也是中國歷史上所僅見的朝代,這也正是我們認識和研究明代科舉制度所應注重的基本出發點。

明朝讀書人

明代科舉制度透過科舉考試的組織形式來表達其制度內容,這種表達方式最突出的表徵是明代三級考試即鄉試、會試、殿試的詳密措施與八股取士的模式化要求。鄉試時間除個別情況外,基本上是三年一開科。鄉試從一開始即明確了各地的名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名額分配的不確定性所造成的鄉試地域紛爭情況的出現。在鄉試結束後,便進入了科舉的第二級考試,即會試階段,地點設在京師,又因為在春天舉行,故又稱其為“春闈”。

明朝鄉試

殿試,是三級科舉考試中的最後一級,也稱廷試,即由皇帝在殿廷之上親自策問考生,並決定一甲進士前三名名次等的考試方式。考試內容相比較於前兩場考試要簡單得多,只考策一道。殿試取錄的進士其地位尊顯是明代殿試的一個突出特點,明代“使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毋得與官”。,一代名臣張居正從小便是遠近聞名的神童,12歲考中秀才,23歲中進士。

狀元考卷

南北卷制度也是明朝科舉的一大特徵即在舉行科舉會試的時候,將全國按地區劃分為南方和北方,最後按照一定的比例錄取進士的一項制度。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因所錄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稱南榜,北方人一名未取。南北榜事件的出現,儘管對明朝初年的科舉考試造成了相當大的震動,但它同時也把長久以來所存在的科舉考試錄取的地域分配問題提上了日程。經過一定的發展,產生了南北卷制度,主要是為了照顧相對於南方而落後的北方考生而設立的。然而明代所創的這一考試製度,卻為後來的清代所沿用,並且發揮了巨大作用。

今天的文章就是這樣啦,謝謝您百忙之中抽空來看小編的文章,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下寶貴評論,不當之處還望雅涵,小編一定努力改進,寫出更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