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本報記者專訪“雪容融”創作團隊|東北黑土地帶來的靈感

本文轉自:諷刺與幽默

北京冬奧會期間,吉祥物“冰墩墩”成為“頂流”,在國內外圈粉無數,一度出現“一‘墩’難求”的火爆場景。以至於有網友笑稱,冬奧會期間的網友可以分為兩種——“有墩人士”和“無墩人士”。冰墩墩的出圈,也是本屆北京冬奧會成功的標誌之一。

● 3月4日,北京冬殘奧會開幕,“雪容融”也即將開始喜迎賓客。期待雪容融能夠接過接力棒,續寫“頂流”傳奇,也期待運動健兒們在冬殘奧會的賽場上,賽出新高度,拼出新成績,進一步向世界展示自信、包容、進取的中國形象。

請看本報記者奔赴吉林藝術學院,專訪“雪容融”創作團隊,為您解密幕後創作的靈感與激情。

東北黑土地帶來的靈感

本報記者|嶽秋童

2019年8月21日,這是“雪容融”創作團隊永遠銘記的一天。這一天,北京奧組委通知,由吉林藝術學院設計的吉祥物正式成為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激動到手在哆嗦,心也在顫抖,真的不敢去想。”創作團隊中來自設計學院的教師馮犇湲回憶說。

從2019年1月25日被通知入圍前三名,到最終定稿的“雪容融”,是一個痛並快樂著的過程。“由於吉祥物設計高度保密,我們在交流中不能說奧運會、吉祥物這些詞語,最後只能用‘125’做暗號。”馮犇湲說。為了保密,學校特地為設計團隊找了一處“秘密基地”。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這裡連窗簾都沒有拉開過。

10000餘張草稿,32套方案,往返長春和北京20餘趟……每一個數字都記錄著“雪容融”的創作歷程。“雪容融”的原型由當時的大三學生薑宇帆設計。從麋鹿到中國結再到燈籠,姜宇帆絞盡了腦汁,直到截稿前3天才從家鄉濃厚的年味兒中獲得了靈感。“我的家鄉是黑龍江省嘉蔭縣,是一個邊境縣城,過年的時候家家都會掛上紅燈籠。我覺得這是一個能夠代表中國的物件。”

東北這塊土地還帶來其他創意靈感。“東北孩子打雪仗時常常會把雪糊到臉上,一下讓我們想到可以這樣來設計吉祥物的臉部和表情。”馮犇湲說。

“雪容融”的設計中滿載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巧思。談及這些“秘密”,姜宇帆和馮犇湲都興致勃勃。“每一處都是亮點,我們沒有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正月十五雪打燈”的傳統民謠讓“雪容融”擁有了頭頂上的雪堆和臉部;13對燈籠骨,13對和平鴿,代表第13屆冬殘奧會;“京鴿”和天壇剪影構成的二方連續紋樣,傳遞著北京的地域特色。”

“雪容融”幾經易稿,從雛形到最終效果

TA

說:

姜宇帆說

燈籠是一個發光體

“雪容融”的肚子也能發光

寓意溫暖世界,點亮夢想

祝願所有運動員都能勇敢追夢

諷刺與幽默報

編輯|韓曉豔

編審|肖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