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孩子在地上打滾,作為家長要扶嗎?扶不扶也是一種學問

都說孩子2~3歲是條分水嶺,這話可一點不假,相信帶過娃的各位家長都深有體會。

懂事伶俐的小天使,一旦跨過2歲這道門檻,不知為何就進化成了“小惡魔”?差距之大足以讓爸媽血壓突增。

而且這絕對不是個別現象,大多數家庭都會面臨這個問題。

前兩天休息時,我就刷到一個3歲孩子因玩具當眾打滾的影片,母親的做法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兒子街頭打滾耍賴,倔強母親堅決不扶

影片中的寶媽正在帶娃逛街,不想寶寶看中了一款玩具,硬要媽媽買下來,但寶媽沒有答應,因為家中已經有一個同樣的玩具了,只是顏色不同。

一開始,媽媽還好言好語地勸孩子“家裡有,咱就不買了。”

可寶寶並沒有因此放棄,走出不遠,

乾脆就一下坐在了地上

,說什麼都不肯起來。

寶媽深知孩子的性子,只得遠遠看著他耍賴,站在5米開外的地方一臉冷漠。寶寶見媽媽沒走,也變本加厲,甚至整個人都躺到了地上,就等著媽媽鬆口妥協。

可寶媽根本沒有去扶的意思,

這對倔強母子便在街頭僵持良久,

旁邊的狗狗都疑惑了。

底下的留言諸多,總之這位寶媽收穫了網友們的大片支援聲,還有些網友針對這種情況,說了說自己是如何應對的。

其實,現實中不少父母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打滾扶與不扶,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那麼正確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呢?

扶還是不扶?其實並非黑白分明,也可以曲線處理

首先,在這件事情上,立刻就去扶孩子、哄孩子的家長是錯誤的。

因為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思維定式——

只要哭鬧打滾,爸媽就會給我想要的。

那下次一旦再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可能鬧得比現在更兇,從而陷入一個惡性迴圈當中。

其次,任憑孩子怎麼鬧家長都沒反應也不正確。這種冷處理的態度雖然看似很管用,但其實存在一定隱患,親子之間的關係受影響不說,孩子的性格可能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看到這裡可能家長更疑惑了,扶也不行,不扶也不行,那到底應該如何是好?其實孩子打滾扶或不扶還真是門學問。

我們要了解,2~3歲的孩子之所以性格忽然改變,是因為

萌發了自我意識。

簡單來說,就是他們意識到了自己是獨立個體,希望建立屬於自己的秩序,因此事情一旦不向著他們想的方向發展,便會哭鬧不停。

但一味退讓和冷漠,都不能很好地解決孩子打滾耍賴的問題,妥協更不行,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家長們應該有技巧、高情商地應對,讓孩子心甘情願地接受“不買玩具”這個合理的決定。

此類情況具體如何處理?

第一步:讓孩子冷靜

如果孩子是在家中撒潑打滾,那麼家長可以暫時與孩子保持距離,不理他,等他自己停止。

但如果是在外面人多的地方,還是應該先將孩子

抱到人少、乾淨的地方

,再轉移他的注意力,平復情緒,以防孩子做出什麼過激的事情。

第二步:進行心理疏導

等孩子氣消了,這時候爸媽就可以上前溝通,給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了。

可以先詢問孩子為何不開心,之後循循善誘,

告訴他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

、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滿足他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溝通中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才是有效的。

要讓孩子知道,撒潑打滾並不能收穫想要的結果,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並給出讓人信服的理由,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第三步:日常“立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可以在生活中給孩子建立一個“行為干預機制”,它能起到增強孩子自控力的作用。

例如,孩子刷碗或者拖地了,可以得到一些貼圖作為獎勵,積累到一定數量就可兌換獎品。

而若是在外面撒潑打滾,或者是出現了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

就要扣分,扣去貼紙

,以此約束孩子的行為。

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比單純的說教更有效,更容易激發孩子的主動性,不妨試一試喲~

>>>面對孩子撒潑打滾,這位家長的做法值得表揚,你是怎麼做的呢

相信每個孩子在家裡地位都是非常高的。不僅有爸爸媽媽的寵愛,家裡的爺爺奶奶也是跟著一起疼愛。所以孩子就是受著這六加一的疼愛。還愛自然認為很多事情都可以任由他的性格。在家中,所以一切事情看似都是在這個小寶寶的主宰下運作的。

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也不能任由孩子的發展,一味的滿足他。這個時候可能會讓孩子出現一些不好的現象。當然,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在家裡的時候總是哭鬧不停。甚至有的時候家長一個小小的滿足不了,就會讓孩子非常憤怒。有些孩子可能在家中大作大鬧。甚至有的孩子還可能在家裡滿地打滾兒,這些有的時候讓家長真的非常頭痛,有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這樣哭鬧,可能就妥協了,孩子想要做什麼,家長就會一味的滿足。而在家中,也許這樣的情況經常會發生,可是在教育的路上,有些家長的做法就非常完美了。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情況,那就是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去逛商場。也許去的時候我們會承諾孩子,我們一定會給你買一樣東西,可是孩子總是不知道節制,買完第一樣東西,當看到接下來的禮物時,還是會喜歡。可是當父母拒絕的時候,孩子就會不依不饒,有的孩子甚至會在地上哭鬧著。任由父母怎麼哄也不好,彷彿這個玩具買不回去,孩子就要住在這兒一樣。

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都覺得非常丟面子,所以就會任由孩子的性格在外面滴時候給孩子灌下了這樣的脾氣,孩子一哭鬧東西就買到手了,可是有些家長的做法特別好,但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就和他講清道理,如果孩子繼續哭呢,那麼轉身就離開,當你不理孩子的時候,其實孩子的哭鬧認為沒有意義,他也就自然停止了。也會乖乖的跟上父母的腳步,雖然他看起來不是很開心,但是,孩子還是會慢慢理解的,回到家以後,家長可以和他好好的說清楚,為什麼不買。有的時候我們當時的做法非常關鍵,如果每次發生事情,家長都去哄孩子的話,那麼孩子永遠也教不好。就是這麼一個最簡單的做法無視孩子的作鬧,也許對孩子來說也是最好的一個管教方法。

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對孩子的無視,其實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無理取鬧的。不要讓孩子養成一個自己一作一鬧就可以得到父母滿足。家長要學會自己的立場,堅定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如果家長沒有一顆恆心,那麼孩子很容易就被家長慣壞。在我們無視孩子這個過程中,其實孩子並不知道家長的所作所為,結果是什麼樣的,但是作為家長來說,一定要知道我們做這件事情需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

面對哭鬧的孩子,我們要讓孩子冷靜下來。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的不如意,我們一定要知道不僅僅是一個小玩具會讓她不開心,以後可能會遇到更多的挫折和更多的不如意,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別人去幫助你解決,只有自己冷靜下來,勇往直前的面對,這才是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

家長更要正視這個道理,也許我們一直慣著孩子無所謂,但是,對他今後的影響是很大的。當孩子走向社會,不可能所有人都以孩子為中心。如果家長過分的溺愛孩子,在面對未來社會遇到挫折和遇到別人不順從的時候,也許會讓他的內心遭到更大的打擊,這對孩子來說才是最痛苦的折磨。

每一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而且每個孩子的生長環境也是不一樣的。往往孩子身上的一些毛病,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及時糾正,更沒有好好的去引導,所以孩子身上才會有或多或少的問題。想要讓孩子更加優秀,那麼就要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一些小事開始,引導孩子告訴他應該如何去處理,這樣才能避免。以後遇到更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