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唐朝時期的景教是基督教嗎?為什麼外來的胡人主要信奉三夷教和道教

《長安十二時辰》第20集,張小敬為了能夠找到右剎,便來到了長安的一個景寺尋找,我們看到景寺這些信徒,用的都是基督教的十字架,還把張小敬囚禁於基督教常用的告解室,那麼這個景教是否為基督教呢?唐朝還有哪些宗教?

所謂的三夷教指的是景教、摩尼教以及祆(xian)教,為什麼稱呼他們為三夷教呢?相比較於唐朝的主流宗教佛教、道教,這些外來的胡人主要信奉三夷教。在唐朝宗教不但多,而且還趨於本地化,比如外來的佛教,信眾非常多,已經徹底本土化,其宗派就有天台宗、三論宗、慈恩宗、律宗等。

唐朝對於宗教採取先進入,後觀察的態度,並不擔心宗教對政權的威脅,世界歷史上發生很多利用宗教的戰爭,但是中國曆朝皇權都能夠掌握宗教的主動權,因為我們皇帝就是大祭司,帶領群臣百姓祭祀祈福。在唐朝看來這些宗教只要能夠安撫百姓,起到教化的作用就可以保留它。唐朝時期在長安的外國人是非常多的,不僅僅是長安,就是距離遙遠的廣州都有十幾萬的外國人,而這些夷人的宗教,對於穩定這些夷人就有很大的幫助。

景教是從希臘基督教分裂出來的一個教派,是敘利亞教士聶斯脫裡創立的,他和羅馬教廷的主張是不一樣的,他提出“基督二性二位說”,認為聖母瑪利亞只是生育耶穌肉體,而非授予耶穌神性,因此反對將她和耶穌作為神靈膜拜。

因此在歐洲被視為異端學說,被趕出歐洲,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逃到波斯,後來在波斯發展壯大,唐朝貞觀年間,阿羅本將景教帶到中國,根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載,唐太宗非常歡迎景教,特派房玄齡到郊外去迎接景教,景教這個名稱是中國人給起的,寓意為光明輝煌,也有學者認為”景“就是基督(Jesus)的諧音。在獲得唐朝政府認可後,他們就在各處設立教堂,除了長安及洛陽,在沙州、周至、成都等地都有教寺。

我們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看到,提供的線索十字蓮花,就是景教的標誌,如果細心觀眾可以發現景教不但供奉的有西方人,還有中國人,這就是景教的入鄉隨俗,供奉中國帝王。

在唐朝,對於宗教是採用事後追責的方式,就像我們現在對待創新型企業一樣,只要不惹出大的麻煩,不威脅到皇權就允許你發展。而且這些宗教教化人心,培養社會風氣方面有積極的影響,這也是唐朝朝廷願意看到的景象。同時景教還積極參與到社會慈善活動中去,比如參加各類醫療活動中,其實歐洲科學、醫療等技術傳入中國,大多是透過宗教的形式傳入的。比如來自阿富汗的伊斯萊,博學多才,曾擔任過郭子儀的副使,在討伐安祿山立功,得到皇帝賞賜紫色袈裟。他就利用自己先進的醫術,醫治不少民眾。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載,唐玄宗的長兄得病,請景教一僧人診斷後,治癒,唐玄宗非常高興,並給予賞賜。

總體來說景教在中國傳播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在唐武宗毀佛運動中,景教教也受到影響,連同其它教派一同被禁止。其實這和景教走的路線有關係,他們透過從上至下,走上層路線的模式進行傳教。他們對當朝皇帝進行歌功頌德,依附朝廷得到發展,《景教碑》中對太宗到德宗五位皇帝逐一讚美,稱他們為“太宗文皇帝,光華君運,明聖臨人”;稱玄宗“寵賚(音lài,義賞賜)比南山峻極,沛澤與東海齊深”;稱肅宗的善行打開了福祚(音zuò,義為福)之門,上天降恩於皇室,帝業建立;稱代宗善於體察天意,所以天下昌盛;等等。”但是隻要朝廷政治風向有所變動,那麼對於他們打擊也是非常大的。

景教不但走上層路線,還和佛教、儒家等相結合。比如我們現代描述的教會一詞,景教在唐朝借用寺廟的習慣,稱之為”寺“;把禮拜稱之為”功德活動“;把上帝稱之為”阿羅訶“;把戒命稱之為佛法等等。甚至用佛經來解釋自己的教義,比如《景教碑》中的“真常之道,妙而難名,功用昭彰,強稱景教”。

並且結合儒家的“三綱五常”,認為我們要敬畏皇帝,因為皇帝是上帝委派來教化民眾,如果一個人侍奉父母,並侍奉上帝和皇帝,那麼他就不必再祈求上帝給予額外的賜福了。侍奉上帝、皇帝和父母這三件事,實際上是一件事。在這三件事中,人們首先要侍奉上帝,其次是聖上,第三是父母。所以,天下所有人都奉養父母。

景教在滅佛運動中逐漸衰落,當時唐朝通往西方的吐蕃道路受阻,新的景教僧眾很難再來到中國。直到元朝時期,大量的色目人來到中國,再次把景教帶回來,並得到快速的發展。

《長安十二時辰》第3集中張小敬追圖格魯到懷遠坊裡,此時一群拜火教教徒正在舉行儀式活動,因為張小敬的闖入,讓里正被殺。這個拜火教也叫祆(xian)教,也被稱為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在公元6世紀由瑣羅亞斯德創立,他們主張善惡二元論,認為光明神會戰神邪惡之神。在阿拉伯人征服了中東以後,祆教受到了伊斯蘭教的排擠,被迫向東來到中國,隋唐時期獲得了大量的信眾。北魏靈太后把祆教當做國教,率領大臣及隨從祭拜祆教的天火神,北齊以及北周的帝王也祭拜此教。

和景教一樣,傳入唐朝的時候受到統治階級的支援,因為他主張從善如流,積極參與農業生產。祆教信眾主要是來往的粟特商人,他們在長安有五座寺廟,懷遠坊並沒有祆教,分別在佈政坊、醴泉坊、普寧坊、崇化坊、和靖恭坊中,這個電視劇有些出入。這些粟特人在唐朝主要從事翻譯、貿易工作,是名副其實的土豪。

祆教強調善行厚生,透過努力勞作獲得生活的富足,他們的理想生活是成家立業,妻旺子盛。和佛教齋戒禁食不同,他們認為吃不飽飯,就沒有力氣幹活,就不能過上富足的生活。但是祆教還主張天葬,認為屍體是不潔之物,要被飛鳥或者野獸吞噬,這與漢人的習俗相悖的。因此漢人一直把祆教當做一種野蠻人的宗教,並沒有多少人去信仰。

安祿山就是粟特人,他自稱自己是光明神的化身,並親自主持粟特人的祭祀活動,在河北一代成為宗教領袖,這也為他後來的起兵叛亂奠定了基礎,利用宗教力量團結粟特人,以及信奉祆教的胡人。

除了景教與祆教以外,外來胡人還信奉摩尼教。摩尼教的創始人摩尼是公元3世紀的人,其主要在巴比倫地區進行傳教,他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普世性的宗教,要超越所有宗教的宗教,所以他自稱自己是佛祖和耶穌的繼承者,是人類最後一位先知。摩尼教認為世界是二元的,要麼善要麼惡,人應該向善,去追求光明世界,並把一切的鬥爭都歸結於善與惡的鬥爭。

我們在《倚天屠龍記》裡看到明教,其實就是這個摩尼教,唐武宗時期摩尼教也遭到了打擊,從而進行秘密傳教活動,並吸收民間信徒,改稱為明教。明教主張黑暗即將過去,光明之神帶領大家走向未來,每到亂世成為農民起義的口號,朝廷屢禁不止。

元末的紅巾軍,北宋的方臘等都是打著這個宗教的旗幟進行造反。但是這個宗教在傳到回鶻,被回鶻定為國教。安史之亂中唐朝向回鶻借兵,為唐朝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回鶻人在唐朝地位非常高,具有治外法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代宗時期,摩尼教在大唐獲得快速發展。後來回鶻被黠戛斯所破,摩尼教在唐朝的地位也隨之下降,武宗滅佛也同其他宗教一起被禁止。

總的來說,唐朝對於外來宗教採取包容開放的態度,只要在事後追責中不與朝廷發生衝突,都能夠獲得發展,這也是唐朝文化的特徵,開放包容。

問答:第19集中,檀棋所跳的火盆舞是哪個宗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