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農村俗語:“窮不走難,富不去敗”是什麼意思,能給我們什麼指示

中國上下五千年,華夏文明博大精深,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至今,他們是先輩智慧的產物。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各種語言,也包括傳統的美術、文學、詩詞、音樂、舞蹈等,而文學中,既有優雅的詩詞歌賦,也有通俗的俗話俚語。

俗話俚語雖然難登大雅之堂,但因其簡單易懂,被口口相傳,這些語言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和美好願望,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地方特色。\“窮不走難,富不去敗\”就是眾多俗話俚語中的一句。

\“窮不走難,富不去敗\”這句話最早的說法是\“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最早在北京城流傳。清朝時期,滿人攻入北京城,滿族入關以後,北京城形成了滿族貴族、明朝沒落貴胄、富人、窮人等階層。

新的統治者為了便於管理,將北京城的人根據身份不同被劃入了不同的生活區域,其中滿人貴族多居住在北京城的西面;做生意的富人因為需要交通便利,多居住在靠近大運河的城東;而北京城的南面則聚集了大部分的普通百姓、貧民及因為戰爭失去家園的難民。

於是當時形成了東富、西貴、南貧的說法,尤其當時人都認為:當一個人窮困潦倒時,就不要再往南邊去了,因為南邊都是窮人和貧民,去了也不會有出路,只會讓自己更加窮苦。

隨著時代的發展,北京早已沒有了東富、西貴、南貧的地域劃分,\“窮不走南,富不去北\”也不再被一些年輕人所誤解,他們認為南方比北方富有,這句話說得不對,諧音的因素,這句話也慢慢的也發展成為了\“窮不走難,富不去敗\”。

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大家對“窮不走難,富不去敗\“這句話的理解發生了一些延伸,現在大意變為:

當窮困時,不能因為貧困而不本分,進而產生罪惡的想法,去做壞事,觸犯法律的底線,進而將自己推入更深的深淵;當富有的時候,也要踏實過日子,不要因為富有而胡作非為,進而敗光家產。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雖然國家在努力減小這種差距,促進城市與農村融合,但在物質方面,依然有窮人和富人的差異,且差距不小。

對於處於貧困之地的人來說,短期的貧窮也許並不會毀滅他們的信心,他們還有希望能過上好日子;但若長期處於貧窮的境地,生活毫無希望且身陷絕境的話,他們的理智也許早被飢貧消磨殆盡,產生\”富貴險中求\“的念頭,甚至因此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舉動。

\”窮不走難\“就是古人在告訴現世的人們:生活再難也不要誤入歧途,天上不會掉餡餅,千萬不要為了一時得失,一己之力而走上傷人害己的不歸路。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有用正確的方式去掙錢,才可能改變貧窮的命運。財富非一天可以累積,貧窮也非一天可以擺脫,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但只要方向正確,日積月累,總是可以達成夢想。

窮困潦倒不可使自己窮途末路,富貴榮華也切不可為富不仁。發家致富沒有捷徑可走,很多人的財富都是歷經千辛萬苦,甚至是數代人的積累。但俗話又說\”富不過三代\“,可見守富的困難,所以富貴人家更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富貴生活,時刻保持警醒,切勿飽暖思淫慾,鋪張浪費。

歷史上因為敗家子而揮霍空一個大富之家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帝王之中也從不缺敗家導致的國破家亡,比如秦二世、隋二世等等,財富和權利帶來的慾望最終讓他們一不小心就走向了山窮水盡。

這句簡單的俗語不管對個人或家庭都有借鑑意義,對於國家也有著一樣的啟示。看看現在某大國,作為超級大國,曾經滿世界的派出軍隊干預他國內政,導致自己深陷海外駐軍的泥潭,消耗財政。

現在又為了賺錢,公然搶劫和脅迫他國公司\”出售\“其業務,為此特意為扣上一頂大帽——威脅國家安全,這不正是個別國家走急、走偏的真實寫照嗎?

根據歷史發展的趨勢,窮人和富人在這個世界上永遠存在且永不會被消滅,\”財不走急,富不去偏,窮不走南,富不去北\“將永遠適用於警醒我們,無論是貧窮時,還是富有後,都該有正確的價值觀,以理性的思想對待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