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曹操為什麼至死都不當皇帝?是不敢、不能、還是不想?

這是一個歷史疑案,歷來是史學家們爭論的焦點。這也衍生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曹操想不想當皇帝。畢竟,想不想和能不能還是兩碼事。

可以肯定的是,曹操的實力,自然是能夠稱帝的,但是沒有達到最好的條件。什麼是最好的條件呢?那就是統一天下。

曹操一生之中,有兩次統一天下的最佳時機,那就是他的勢力達到頂峰的兩次。

第一次是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前夕,那個時候他剛剛統一了中國北方,並且順勢接收了荊州,版圖達到最大,而且荊州也成為了征服南方的重要跳板;第二次是公元215年張魯投降,曹操佔領了漢中,這是進攻巴蜀的跳板,以至於劉備勢力當時“一日數十驚”。

結果我們都知道,曹操兩次都是功虧一簣,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最好機會。如果能夠佔領整個中華大地,那麼稱帝也是順理成章的事,稱帝與否也完全取決於曹操自己想不想了。

然而,在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隨後就失去了荊州。從此以後,再想進攻東吳,就要跨江作戰,難度大幅提升。

在佔領了漢中之後,曹操要回到朝廷處理事務,被劉備趁虛而入,不僅奪取了漢中,還斬殺了夏侯淵。從此以後,連進攻巴蜀都要走崇山峻嶺,極其困難了。

即便如此,曹操幾乎每次外出征戰回來,都要從東漢朝廷撈點油水,不是封公爵就是升王爵,一點不耽誤。但是,空手而歸之後,如果還要篡位當皇帝,恐怕不服的人不在少數吧……

當然了,憑藉曹操的實力,硬要稱帝自然沒有什麼問題。那麼,為何曹操還是選擇不稱帝呢?

答案就是:他確實不想,或者說沒有那麼想。

誠然,在古代,但是凡有足夠實力的軍閥,誰不想當皇帝呢?然而對於曹操來說,情況有些不一樣。

公元210年,曹操寫下了著名的《

讓縣自明本志令

》,也叫《

述志令

》,在這篇文章中,他闡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他說,在年輕的時候,他的理想本來是蟄居家中,獨善其身,等到朝廷政治清明後再出來做官。可惜,當時國家大亂,又有黃巾起義,所以他不得不挺身而出,四處征戰。那個時候,他的願望就是做一個武將,臨死的時候有人在墓碑上鐫刻“

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

”幾個字。

後來,他的人生順勢發展,事業越做越大,地位越來越高,也惹得像袁紹這樣的強大軍閥所不滿。曹操原本以為自己要為國捐軀,結果很幸運地戰勝了袁紹,統一了北方。而隨著功勞越來越大,曹操的官職自然也越升越高,位極人臣。

然後,曹操說了那句著名的話:“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這樣豪氣的話,除了曹操,沒人說得出來。

可以說,曹操的這篇《讓縣自明本志令》正是出於自己地位的崇高,所以攤牌說出的實話。因此,他前面提到的那些少年時的理想,也基本可以確定是真的。也就是說,他在剛開始投身亂世之時,的確是想要為漢朝效忠的。

這一點,從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

公元189年,奸賊董卓進京,把持朝政,禍亂國家。四方諸侯為了討伐董卓,組成了關東聯軍,以袁紹為首領。結果,董卓一把火燒了洛陽,逃到了長安。在這個情況下,關東聯軍每日在酸棗大營吃喝玩樂,不思進取。

關鍵時刻,只有曹操一個人挺身而出,力勸諸侯進軍勤王。在遭到拒絕後,曹操明知實力上有天壤之別,仍然率領自己一點點可憐的軍隊追擊董卓,結果差點被西涼軍所殺。

那個時候,他大可不必如此拼命,而是可以像其他人一樣躲在後面,保留實力,算計其他軍閥。但是,曹操選擇了拼死作戰,這怎麼可能不是出於愛國之情?

而且,曹操家從他祖父開始,就被漢朝重用。對於那時候的他來說,拼死以報國恩,也是理所當然的。

當然了,人是會變的。當曹操走到了足夠高的位置上,難道也不想當皇帝嗎?

公元216年,曹操達到了爵位的巔峰,那就是獲封魏王,距離皇帝僅有一步之遙。然而,他也就此戛然而止,直到220年去世,也沒有稱帝。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

曹操是一個非常真實的人,不論你認為他是真君子抑或是真小人,總之他平時基本上都會以真實的面目做事,而不是像小說裡寫的那樣做什麼事都陰險狡詐

。從《讓縣自明本志令》中那句著名的話,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曹操有多麼喜歡說真話,我甚至認為他會享受說那種有底氣的真話時所產生的快感。

他身上的實不僅僅是這種真實,還很務實。不論是處理任何事,他都會要求採取最務實的手段。即使有人背叛過他(畢諶、魏種),為了能夠得到人才的幫助,他也會原諒這些人;即使有人把他罵得狗血噴頭(陳琳),但只要有才,他也要用。

在是否稱帝這個問題上,他也會選擇最務實的一個方案。

那麼,到底是稱帝更務實,還是不稱帝更務實呢?

顯然,

曹操已經位極人臣,天底下的榮華富貴都可以享受,漂亮的妹子都可以泡。在稱魏王的第二年,曹操又獲得了天子依仗的權力,也就是說,除了一個名號以外,其他的都和皇帝沒有任何區別了。

他甚至都不需要覲見皇帝,自然不需要下跪,這和真正的皇帝有何區別呢?

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曹操還有一句話非常著名,那就是“

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

”。如果稱帝,雖然孫劉聯手的局面不會更加嚴重,但曹操手下肯定有人會反叛,這對於曹操來說就是真真正正的“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曹操這麼務實的人怎麼會做如此愚蠢的事?

就算不稱帝,本身與皇帝也沒有區別,而且還能讓手下人以服務漢朝為由為自己效力,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曹操才說:“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他是暗示曹丕去做周武王嗎?不管是不是,都沒必要,他知道曹丕肯定是想要當皇帝的。而且,畢竟家裡世受國恩,在他這一代盡忠,也算不負自己的內心了。至於自己的兒子,他就管不了了。

所以,曹操本人並沒有那麼想稱帝,至於曹丕稱不稱帝,那就聽天由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