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大運河,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

10月22日,2021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主論壇上,大運河申遺

“運河三老”

之一、中國文物學會大運河專委會名譽會長、銅雕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朱炳仁

講述自己的“運河情緣”,

提出了零使用、零發展、零干預的“零保護”概念。

2021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主論壇

朱炳仁演講現場

“我生長在大運河邊上,每天都從大運河上穿越而過,我感覺到歷史就在我們的身邊”。

2005年12月,時年89歲的古文物學家

鄭孝燮、

81歲的古建築學家羅哲文和61歲的

朱炳仁

寫下

《關於加快京杭大運河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的信》,

寄給了大運河沿線18座城市的市長,拉開了大運河申遺的序幕,三人也因此被稱為

“運河三老”。

“運河三老”鄭孝燮(左)羅哲文(中)朱炳仁(右)

朱炳仁感嘆:

“我不是運河專家,也不是水利專家,我參與大運河保護和傳承,是兩位老人帶著我的。”

公開信寄出後,大運河申遺開始為更多人所支援。2014年6月,

在卡達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專案最終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朱炳仁、鄭孝燮、羅哲文

關於加快大運河保護“申遺”工作的信

“從我們發起到成功申遺,花了僅僅九年時間。”

朱炳仁回憶說,申遺成功時,羅哲文已過世,鄭孝燮已九旬高齡。因鄭老患有心臟病,大家甚至“沒有膽子”把這個好訊息告知他……

“運河三老”

大運河申遺成功後,全國老百姓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帶來了很高的熱情。

在朱炳仁看來,對於大運河邊上的老百姓來說,這條大運河就是母親河、生命河。

“站在運河邊上,我總在想:下一頓飯在哪裡吃。”

正如朱炳仁所說,大運河邊的老百姓每天都在為柴米油鹽努力、思索。

單霽翔(右)和朱炳仁(左)

在大運河保護考察工作過程中的合影

朱炳仁參加揚州世界運河名城市長論壇會

在共同富裕的目標下,大運河文化帶勢必承載更多使命。在大運河後申遺時代,如何保護好大運河?在做主題演講中,

朱炳仁提出了“零使用保護”的概念。“保護”要全方位保護運河遺產價值,保證運河文化傳承的有效多元。

2021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主論壇

朱炳仁演講現場

“零保護”包括零使用、零發展、零干預。

“零使用”不是要把整條街、整座城都歸“零”。朱炳仁強調,是在對一點、一面、一線遺產保護中使用多層次的形式,有選擇性地留下一部分,形成不同層次的保護和展示形態。

“中國大運河”紀念明信片

“零發展”

保護,他認為“我們可以使用那些歷史上留下的遺存如運河上的航運設施、老房子,以及近現代的老廠房。但我們不要離開他們原來的功能去使用,不要將其成為旅遊景觀或休閒場所,不要進行所謂的‘開發性保護’。”

朱炳仁運河主題銅壁畫《大運千秋》

他進一步強調,在“零保護”的另一層次上還需要

“零干預保護”

的思路。在運河沿岸的某一地區,圈起一塊地來,任何人都不進去幹預,把這樣原生態的面貌留給我們的後代。

朱炳仁在央視《開講啦》講述中華民族的文脈——大運河

“如果將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相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足以與長城媲美。”

大運河是中國民族的靈魂、血脈,朱炳仁表示,希望透過京杭對話,共同做好三篇文章,一篇是保護好,一篇是傳承好,一篇是利用好,留下我們更寶貴的、更經典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