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道德經》:進入四維空間關鍵在“一”,守住“一”有兩種方式

引言(蟬大俠)

上一期我們提到《道德經》裡進入四維空間的“時間軸”,在此我強調一下,所謂在這個時間軸上“自由穿梭”的,是意識(或精神)!除了這個,還能是什麼呢?想想莊子的蝴蝶吧!

蘆老師一再強調,如要進入《道德經》的大門,必須把意識從肉身中分離出來,把肉身留在門外,意識才可以進去!

這正是很多人讀不懂《道德經》的地方。

也就是說,帶著肉身,向外求道,只能停留在三維世界,永遠進入不了更高維的世界。

好,言歸正傳!繼續上次的話題,按我的理解,開啟四維空間的通道,第一步是讓我們的念頭停在“一”這裡,後邊自然就沒有二(分別)、三(慾望)、萬物(執著)了,怎麼做到呢?《道德經》告訴我們有兩種方式。

師說

(本文節選、改編自蘆福安老師的《<道德經>心法》講課稿,經蘆老師授權分享,點選下方連結可觀看完整影片)

我們前面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通行本42章)。“道”生什麼?道生我們的第一個念頭。我們的念頭執行到“一”,我們停下來,不生“二”(分別)生“三”(慾望)生“萬物”(執著),這三層障礙是不是就沒有了?

停下來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知止,一種是攔蓄。

“知止”是我們見道以後的選擇,這是在《道經》裡體現的。如果在《德經》我們暫時不知道知止,就要硬性地去“攔蓄”。

知止可以不殆——通行本32章道生之,德畜之——通行本51章

“道生之,德畜之”的這個“畜”,我們一般認為都是“養”的意思,跟這個“道生之”的這個生,有生有養,這樣理解是不對的。

“畜”是攔蓄!

我看過一個電視新聞,說一個水壩落成了,開始“攔蓄”上游來水。

我們這個“攔蓄”,攔的是什麼?攔的就是上面我們產生的念頭,把我的念頭攔蓄在“一”之上的這個地方。

攔蓄,接近於我們各種各樣的“戒律”,只是接近而已。

另外要注意,不是張三生、李四攔,是我們自己生、自己攔,攔蓄住了就叫心有所得,這個得就是“德”,沒攔蓄住,跑出來了就是“失”。

知止就是我們所說的“上德”,攔蓄就是“下德”,如經文所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通行本38章

就像我們的防盜門一樣,防盜門關嚴了?關嚴了!如果治安比較好的情況下,防盜門的作用就小,這就是“知止”,就是“上德”。如果治安不好,我們全依靠這個防盜門的作用,這個攔蓄雖然也達到了目的,但這是“下德”,在治安不好的情況下,不得不這樣做。

攔蓄,有攔截、蓄積兩層意思。我們生個念頭,蓄積的這個“積”,就是第59章的“重積德”那個積。

我們在“一”這個位置把念頭攔蓄下來,我們的念頭到這停止了,就是“德”。德者,得也,人之所得,使萬物各隨其所欲,就是這個“德”。

我們只要能在“一”這裡停下來,就沒有後邊的二、三、萬物,《德經》的三層障礙就解決了。

如果沒有攔蓄下來,念頭從“一”這個位置跑出來了,就是“失德”。

為什麼會有“失”呢?

因為“一”這裡有一個口,我們絕大多數人生的念頭,都是從這個口跑出來。

問題來了:為什麼一定要留這個口呢?

點選看蘆老師完整影片:

編者按:是啊,不留這個口不行嗎?每個人生下來都是老子,都是佛陀,不好嗎?為什麼一定要留個口,給眾生一個犯錯誤的機會,一路狂奔到萬物的層次呢?這些問題,《道德經》是怎麼回答的?我們下期繼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