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令西方人顫抖不已的一代匈奴王,“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傳奇人生!

他,是古代匈奴民族最著名的首領,也是匈奴帝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他曾帶領軍隊兩次遠征巴爾幹,派重兵圍困君士坦丁堡;也曾深入西歐,打的西哥特和羅馬人聞風喪膽。他還曾率兵深入義大利,兵臨羅馬城下,險些讓整個西羅馬都成為自己的附屬國。

在他的鐵血指揮下,匈奴帝國在公元五世紀中葉成為了歐洲大陸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但當這位征服者不幸身死後,這一龐大的帝國也突然消失殆盡。他近乎傳奇的一生,也讓後世的史學家感到無限感慨。

一、匈奴王的誕生

阿提拉(Attila)生於公元406年9月2日,在他12歲的時候,匈奴帝國與西羅馬為了結束連年戰爭而簽訂合約,他本人作為和平使者被送往羅馬宮廷。在羅馬生活的這段時間,阿提拉接受了良好的宮廷教育,也學習到了許多羅馬人的傳統習俗,也養成了鐵血無畏的性格。

羅馬人原本希望這位王子長大後回到自己的土地,將羅馬的文化傳承下去,從而增加羅馬帝國對周邊遊牧民族的影響力。而匈奴單于魯吉拉則希望年幼的阿提拉能成為匈奴安插在羅馬帝國內的一顆釘子,用來換取更多關於羅馬的情報。

最開始來到羅馬時,由於人生地不熟,小阿提拉曾經一度嘗試逃跑,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於是他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社會問題上,羅馬的政治經濟和外交政策成了他最好奇的方向。經過學習,年少的阿提拉就掌握了超乎常人的政治和外交技巧,為他日後登基稱王打下了基礎。

公元432年,匈奴人各部落終於結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形成了統一的匈奴王國。4年後,博覽群書的阿提拉成功返回祖國,經過一場宮廷內鬥後,曾與他共同執政的胞兄佈列達被他成功除掉,這個年輕人自此成為帝國唯一的君主。

完成統一後,為了穩定國內局勢,防止再次發生內亂,阿提拉將駐守南部的拜占庭附近的部隊撤向內陸地區。同時匈奴人對拜占庭的戰爭也即將開始。時任拜占庭皇帝狄奧多西二世見大兵退去,便趁匈奴人無暇南顧的機會,在君士坦丁堡修建了大量堅固的城牆,並沿多瑙河修建了許多防禦工事,目的就是防止匈奴人的進攻。

公元440年,匈奴人開始屢次侵擾拜占庭位於多瑙河北岸的多座商業城市,原因是阿提拉聲稱拜占庭修建工事等行為對匈奴皇陵造成襲擾。還沒等拜占庭人解釋,匈奴鐵騎就跨過多瑙河,將巴爾幹北部拜占庭修建的工事和城堡一一拿下,戰線一直打到馬爾古斯(今塞爾維亞波扎雷瓦茨)。受到驚嚇的羅馬人第二年從北非調回十幾個主力軍團,才勉強抵抗住了匈奴大軍的攻勢。

在和談要求遭到拒絕後,443年阿提拉再次帶領匈奴大軍向多瑙河沿岸發動大規模進攻。在重型攻城武器的配合下,匈奴大軍一路勢不可擋,攻陷了沿河的一眾商業重鎮,最後大軍全體集結在君士坦丁堡城下。這時羅馬皇帝修建的城防工事起到了作用,匈奴人雖然消滅了城外的羅馬守軍,但由於攻城器具不足,根本無法攻破居士坦丁堡的城牆,匈奴人不得不圍困該城。

最終在幾個月的長期圍困後,孤立無援的拜占庭最終宣佈向匈奴人投降,國王狄奧多西二世派出大臣與阿提拉商議締結合約。而後者的條件也是簡潔明瞭:拜占庭向匈奴稱臣納貢,拆除多瑙河以南的全部工事。雖然狄奧多西二世一肚子不滿,但在匈奴人武力逼迫下,最終同意了匈奴人的條件。

二、婚約引發的戰爭

當時匈奴國與西羅馬的領土並不直接接壤,兩國之間存在一個西哥特王國,這個國家不斷騷擾阿提拉帝國的邊境,令匈奴人十分煩惱。為了解決這個麻煩,阿提拉派遣使節前往西羅馬,謀求兩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敵。這一提議立即得到了響應,原因就是匈奴人每次都能完勝西哥特人。

與此同時西羅馬北方的另一個日耳曼民族——汪達爾-阿蘭王國國王蓋薩里克,也因為畏懼西哥特的入侵而與阿提拉結成同盟。而就在這時,一場“特別的”婚約意外地降臨:西羅馬皇帝的妹妹霍諾利亞因偷情被發現,為了逃避皇帝的囚禁,她居然向阿提拉本人提出了求婚。

這邊阿提拉欣然接受了這位公主的求婚,但他也要求將來要獲得西羅馬帝國的一半疆域的管治權來作為皇帝妹妹的嫁妝。當這一訊息傳到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耳中後,後者頓時怒火沖天,立即斷言拒絕了阿提拉。並聽從攝政太后的話將公主流放。但阿提拉沒有善罷甘休,甚至派遣了使節團來到這位皇帝面前遊說。而且對外放出話來:如果被拒絕,就將派兵攻打西羅馬。

同樣在這一年,東羅馬皇帝意外喪生,繼位的新皇帝停止了向匈奴人的納貢。與此同時匈奴人的另一個臣屬國——法蘭克王國內部爆發了宮廷內亂,爭奪王位的兩位皇子都來到阿提拉麵前尋求幫助,內外交困令阿提拉感到十分鬧心。

同時,由於西羅馬遲遲沒有答覆,憤怒的阿提拉決定派兵進入高盧問個究竟。當阿提拉西進的訊息傳來後,元老院的議員阿維努斯向西哥特國王遊說,成功使兩國結盟,組成聯軍與匈奴人決戰。

聯軍在現今法國的香檳-沙龍一帶遭遇了匈奴的軍隊,大戰隨即爆發。這場戰爭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沙龍之戰。異常血腥的大戰後,西哥特王英勇戰死沙場,阿提拉的大軍也損失慘重。此戰後阿提拉變換策略,將戰略重心轉向南歐的義大利。

公元452年,匈奴人的軍隊正式進入了義大利本土。他的軍隊一路上摧毀了許多城市。羅馬皇帝見狀,立刻逃到舊都羅馬,阿提拉大軍聞訊後繼續南下,跨過臺伯河進入曾經培養他學識和知識的羅馬城。

阿提拉在羅馬見到了當時的教皇利奧一世,在教皇苦口婆心的勸諫以下,阿提拉大帝終於答應暫時退兵,接受元老院開出的議和條款。但他也同時警告元老院,如果皇帝再次違反自己與霍諾利亞的婚約,他還會捲土重來。

三、猝然長逝的君主

阿提拉離開羅馬後便返回自己的王都,據說阿提拉麵對自己軍隊飽受瘟疫和軍糧短缺的問題不得不率兵撤離。在解決好西方的事情後,他開始將拜占庭的問題提上日程。於是,阿提拉謀劃著再次出兵君士坦丁堡。可就在這時,這位令全歐洲畏懼的匈奴王在公元453年4月突然去世。

對於阿提拉的死,後人眾說紛紜,最靠譜的一種說法來自史學家普利斯庫斯的記載:在迎娶了一位哥德少女後,洞房當晚阿提拉突然血管破裂,血液倒灌入肺,導致其窒息而死。還有一種觀點出自於羅馬史學家馬塞裡努斯,他認為阿提拉是死於新婚妻子的刀下。

他的侍從和士兵得知阿提拉去世的訊息後,每人都留下了自己一部分頭髮,並用在臉上刻上傷口來哀悼他。經過葬禮後,他的遺體被分為三份放在金銀鐵製成的棺槨中,與他喜愛的物品和殉葬者一起埋葬。

阿提拉死後,他指定的繼承人們才華和能力平平,不僅無力繼續維護龐大帝國的統治,還引發了內部的奪權鬥爭,使匈奴帝國四分五裂。強極一時的草原王國就這樣漸漸從歐洲歷史舞臺中淡出。

結語

阿提拉是匈奴人歷史上最偉大的領袖,由於他曾給歐洲人心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痛苦回憶,西方史學家稱他為“上帝之鞭”。他本人不僅有野心,更富於侵略性,而且頭腦靈活才智超群。不僅作戰就很勇猛無敵,還擁有高超的政治技巧和外交手腕,可謂是智勇雙全。他輝煌的一生,也讓後代史學家為之驚歎。

參考資料

1。《匈奴史研究》

2。《上帝之鞭:阿提拉》

3。《羅馬帝國編年史》

4。《阿提拉與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