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中國製墨簡史,三千年輝煌不再

手工制墨

做為文房四寶之一的墨,中國人已經使用了三千多年。

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就是以石墨、硃砂書寫的;

商周過渡時期遺存的竹簡、木牘、縑書、帛畫、彩陶等,都可以看到古人使用墨的痕跡。

根據先秦及兩漢時期的文獻記載可知,古人用墨不僅僅限於書寫文字、繪畫,還有多種用途。

木匠使用的墨斗

如《莊子》記載:木料“曲者中鉤”,木匠就使用墨繩來取直。

《漢書》記載:

漢使在匈奴放下符節,就會遭到“黥面入廬”的侮辱,即刺破面孔塗墨。

臺灣原住民“黥面”

這是一種胡人的風俗,後演變為一種刑罰。

古人還以龜塗墨爬行,觀察墨跡來占卜吉凶。

松煙墨(清)

到了漢朝時期,出現了人工合成的松煙墨,最初為手工捏合而成,後期出現了模製產品。

這種人工墨質地堅硬,便於儲存。

《漢官儀》記載:

東漢時期,朝廷每月會賞賜尚書令、僕、丞、郎等官員“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

愉麋就是今天的陝西省千陽縣,這裡臨近終南山,其山多油松,是造墨的絕好煙料,當時愉麋墨天下聞名。

愉麋墨

紙張發明之後,石墨不便於書寫,漆煙、松煤製成的丸狀墨應運而生。

三國曹魏時期,書法家韋誕製作了一種質量上乘的良墨。

史載:“仲將(韋誕的字)之墨,一點如漆。”

晉朝時期,有人發明了以膠配墨的方法,墨的質量大幅度提高。

唐朝開始設有專門制墨的機構,並設定墨官,掌管制墨事宜。

墨官祖敏研究朝鮮進貢的松煙墨,蒐集了諸多配方,後以古松煙加入鹿角膠,研製出質量非常好的煙墨。

清·常雲湄舊藏仿古藏煙墨

唐朝制墨還出現了不同的顏色,以區別不同的用途,如:

雌黃研細加膠製成的黃墨;

硃砂研細加膠製成的朱墨等等。

後來,徽州民間也開始造墨,製造了很多質量上乘的墨產品。

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熱衷書法繪畫。

在其倡導之下,奚超、奚超珪父子製造了“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佳墨,被李煜賜姓李氏,這種墨被稱為“李廷珪墨”。

仿唐李廷珪墨

到了明朝時期,出現了“桐油煙”和“漆油”合成的油墨,制墨業空前繁榮。

清朝,制墨業的規模遠不及明朝時期,但康乾時期的御製名墨也極為有名。

嘉慶、道光之後,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制墨業持續低迷,自此輝煌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