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瞭解這些國寶背後的故事有什麼用

不知不覺中,今天就是庚子年的最後一天。吃過年夜飯,我們就將一起跨入辛丑年。

時間過得真快,從2020年7月8日開始聊國博和國寶,轉眼已有7個月,我斷斷續續寫了100多篇文章,談了許多我感興趣的國寶和部分展覽的情況。

這種以輸出倒逼輸入的方式,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在互動中結識了一些朋友。在春節即將來臨之際,回顧這段時光,既幸福又充實。牛年乃至今後的日子,我還會更多次地走進國家博物館,聊更多的國寶,與大家共同分享共同進步。

今天早晨,我看到一個朋友給我留言說:“瞭解這些國寶背後的故事有什麼用?”

這個問題觸動了我逛博物館和聊國寶的初衷。

錢穆先生說過:“當相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隻算一有知識的人,不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知識水平如何,我不敢誇大,但畢竟也研究生畢業,客觀地說一句,受教育水平應該在全國水平線之上。對於歷史知識的瞭解,雖也讀了幾本書,但主要還是上學期間的課本知識。加之當年為了考學而學,為了考試而背,一二三四五這樣的條塊有餘,鮮活生動的形象不足。

一件鷹鼎,傳遞了遠古的信仰,展示著先人的智慧與美的追求;一個小小的利簋,幾十字的銘文,確定了牧野之戰的準確時間,成了商周分界的標識;一柄青銅寶劍,是權力的象徵,更是技藝與匠心的凝聚,以及一段血腥的江湖;一件瓷器,是水與土的結合,更是火候的把握和淬鍊;一幅書畫作品,水墨交融,用最簡單的元素表達最深刻的情感……每一件國寶背後都有一段歷史故事,而且是真實而非演繹的歷史故事,瞭解一件國寶,熟悉一個故事,掌握一段歷史,活生生、鮮亮亮,讓人一接觸就會愛上,一愛上就願意深入。

關於博物館中的國寶,中央臺有《如果國寶會說話》《國寶檔案》《我在故宮修國寶》等欄目,也有很多的專家和學者在聊國寶,說國寶。我為什麼也要來趟渾水來談國博國寶呢,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橫看成嶺側成峰”……同一件國寶在不同的人眼中都是唯一的。就像我給自己起的名字一樣“共分享”,我願意把自己的所見所思寫出來與大家共分享。走過路過的朋友如果也在看這些國寶,或許就給您一個新的啟發。如果能引起您對國寶的興趣,進而喜歡上中國歷史,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春節期間大家可以相約到博物館,過一個有文化內涵的春節,祝朋友們新年快樂,牛氣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