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延續了500多年的殷商,除了《封神榜》、蘇妲己,你還想起什麼?

作者:黎遇之,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歷史是脆弱的,因為它被寫在了紙上,畫在了牆上;

歷史又是堅強的,因為總有人願意守護它,使之世代傳承……

今天給大家安利一檔

用大量出土文物、經典古籍梳理歷史文明演變

的節目——

《隱秘的細節》

01

文字與文明:古老文字的起源

文明,是與文字緊密聯絡的

文字的出現,是社會文明的標誌之一

在中國,但凡說起古老文字,

首先不能忽略的,必是

甲骨文

甲骨文

是契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殷商晚期王室用來占卜記事的,

是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

也是中國及東亞

已知最早成體系的商代文字

的一種載體

對普通大眾而言,

“甲骨文”上一次出現並引起廣泛討論

還是那一年高考出現“甲骨文”作文

甲骨文真正歷史是什麼?

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

時任當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祭酒

(相當於校長)的王懿榮得了瘧疾

於是派人到宣武門外達仁堂買藥

在買回來的藥中

王懿榮發現其中有一味叫“龍骨”的中藥

上面還刻劃著一些符號

龍骨,一般指遠古哺乳動物骨骼化石,

中醫認為其可以入藥,

有治療咳逆、瀉痢、便血的作用

中藥上怎麼會有刻劃的符號?

這引起了對古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榮的好奇

他覺得“龍骨”上的刻劃很像古代的文字

但其形狀非籀(大篆)非篆(小篆)

暫時還無法判定是否確是文字

為找到更多的“龍骨”作深入研究,

王懿榮派人到達仁堂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

將所有刻有符號的“龍骨”買下,

後又透過古董商範維卿等人進行蒐購,

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春,

累計收集了1508片

收集了大量“龍骨”的王懿榮發現,

每片“龍骨”上都有相似的圖案

他把這些奇怪的圖案臨摹下來,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破譯

他確信了,這是一種文字,

而且是一種比較完善的

比籀文更加古老的殷商遺物

最開始被發現的“龍骨”

是河南安陽小屯村農民種地時隨手所撿

但因當時藥店收“龍骨”有規定,

帶字的不要,

所以小屯村的農民就用小刀將上面的痕跡刮掉,

再以6文錢一斤的價格,

將挖出的龍骨賣給藥鋪

於是許許多多的商代史料被磨成粉,

當作藥吃進肚裡,

這就是所謂的

“人吞商史”

很快,那裡又出土了一大批龍骨

因為這些龍骨主要是龜類獸類的甲骨,

是以人將它們命名為

“甲骨文”

然而,王懿榮還沒來得及對甲骨文

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

八國聯軍便已逼近北京城

而王懿榮也被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

1900年7月,侵略軍兵臨城下

慈禧和光緒倉皇出逃,

而王懿榮,依舊還在守衛北京的東便門

後來,東便門沒有守住

但民族大義,文人氣節讓他選擇了堅守最後的信仰

他對家人說:

“吾義不可苟生!”

毅然飲鴆,未死

隨即寫了一首絕命詞: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於止知其所止,此為近之。

京師團練大臣、南書房翰林、

國子監祭酒王懿榮記”

書畢擲筆,遂投井而死,時年56歲。

王懿榮無疑稱得上是一位英雄

但真正讓他後世揚名的

還是因為他發現了甲骨文

人們為了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

將他譽為

“甲骨文之父”

02

“殷商”版的“傳話遊戲”

小時候總有一個疑問

古代難道沒有方言嗎?

全國各地的官員與皇帝對話時

皇帝聽不懂怎麼辦?

那時候,有翻譯嗎?

長大後,對這些問題的執著漸漸消散

但這一次《隱秘的細節》卻意外

為我兒時的疑問揭開了玄機

故事要從殷商國君大戊說起

大戊,商王朝的第十任國君

《史記》中,他也被稱作太戊,

大戊的廟號叫太宗,也有說叫中宗,

在商朝王室的歷史上,

大戊是與盤庚武丁一樣著名的君王

他在位時,王朝的都城還在亳城

有一天,宮廷的院子裡忽然長出了一棵

祥桑與穀子共生的植物

並且這棵植物

一夜之間就張成了一棵大樹

君王大戊問卿士伊陟,

“這件事情,有什麼預兆?應該怎麼辦”

伊陟說“邪不壓正,妖不勝德”

意思就是:作為君王應該修身立德

三年之後,遠方的人們都聽說了大戊的好名聲,

於是紛紛慕名而來

關於這一片段,《竹書紀年》作了描述

描述的內容,包含了大量“隱秘的細節”

遠方部落的首領們紛紛慕名而來

包括西戎和東九夷在內,

“重譯而至者七十六國”

重譯

,指的是

賓主之間想要說句話,

需要通過幾種語言不斷地轉換翻譯,

互相才能聽得懂對方的意思

這場面,像不像現在的“傳話”遊戲?

第一個人,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告訴第二個人

第二個人再轉達給第三個人

以此類推,傳到最後一個人耳朵裡

在沒有通用文字,沒有便捷交通,

方言阻隔嚴重,

說一句話都需經幾道翻譯的年代,

這種交流方式,可稱之為“盛景”

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在笑談之餘

又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之強大

也正因為有了這些交流,

後來殷商部落向西戎派出特使,

學會了車輛的製造技巧,

並在五年後設立了專門負責研發製造車輛的機構

十年之後,殷商製造出了自己的戰車

03

歷史與神話《封神榜》有多遠?

蘇妲己什麼時候成為“狐狸精”的?

說起“殷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

是《封神演義》,是蘇妲己

似乎,在那樣一個遙遠的年代

就連歷史也必是帶著幾分神話的影子

商王朝存在的時間

大約從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在人們現有的印象裡

殷商是一個充滿神秘、妖豔和血腥的冷酷王朝

甚至後世有關殷商繁盛都城的幻想場景

都遠遠超過三千年之後的王朝宮殿

儘管真實的殷商並非如此

為什麼殷商曆史會“神話”化?

在夏商時代和西周初期,

巫史不分家,

“史”的職務起初也是宗教性的

文化的主要承擔者是

巫覡

巫覡

在商代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們也理所當然是文化的創造者

《禮記·表記》: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

現今所存的甲骨卜辭、《易》卦爻辭

也是因占卜等巫術行為而作

所以早期留下來的,

無論是口耳相傳的歷史

或者是已經有了文字記載的歷史

一開始往往是神話跟事實不分的

於是便出現

“神話歷史化”

或“

歷史神話化”

蘇妲己,真的那麼可惡?

蘇妲己,在小說或電視劇《封神榜》中,

一個被狐狸精附身,

不僅製造了慘絕人寰的炮烙之刑,

還挖了比干的心,可以說是罄竹難書,

被世人唾棄了幾千年的女人

但根據殷商遺物記載,

紂王征伐蘇部落,

蘇妲己成為了紂王的戰利品,

那時的紂王已經60多歲了

而蘇妲己正值青春年少,雖然很受紂王寵幸,

但卻遠沒有故事裡的那麼厲害,

她只是一個政治的犧牲品

《國語·晉語》裡說:

“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

延續了500多年的殷商,除了《封神榜》、蘇妲己,你還想起什麼?

溫碧霞版蘇妲己

蘇妲己,什麼時候成為“狐狸精”的?

先說答案:漢代之後。

《史記·殷本紀》關於蘇妲己的記載,

就一句:

延續了500多年的殷商,除了《封神榜》、蘇妲己,你還想起什麼?

非要翻譯過來,

就是帝辛很聽妲己的話

沒了……

司馬遷,出了名的擅腦補

各種歷史到了他手裡,

都開始生動有劇情有細節起來

但,司馬遷對蘇妲己,就這一句……

到了劉向《列女傳》,

蘇妲己被放在“孽嬖(bì)”合集中

“孽嬖”就是“愛上不該愛的人”

例如“比干挖心”這一事件

《列女傳》中認為是蘇妲己慫恿帝辛挖去比干七竅之心

原文如下:

妲己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

於是剖心而觀之。

事實上,

帝辛作為君王早就想殺比干,

因為比干在朝中威望太高,

而且高到嚴重影響帝辛的王權

在這段故事裡,

妲己甚至只是一個“醬油”角色

並且在《列女傳》一書中,

劉向還將“炮烙之法,酒池肉林”罪名安給妲己

畢竟《史記》裡,

司馬遷說這些是紂王自己的鍋

兩種觀點差距如此之遠

延續了500多年的殷商,除了《封神榜》、蘇妲己,你還想起什麼?

但不管怎麼說,

到上面為止蘇妲己好歹還是個人類

查詢過資料過發現

蘇妲己從人變成狐狸精,

竟然是拜“元白cp”所賜

眾所周知,元稹寫過一本自傳體小說《鶯鶯傳》

一個渣男對女朋友始亂終棄的故事

emmm……

始亂終棄之後,

還背後罵人家姑娘那種級別的“渣”

比如,他分手之後,罵前任是“妖女”

在這本《鶯鶯傳》裡,元稹提到了蘇妲己

原文如下: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

不妖其身,必妖其人……

昔殷之辛、周之幽,

據百萬之國,其勢甚厚,

然而一女子敗之,潰之眾,

屠其身,至今為天下憀笑。

大概意思就是,崔鶯鶯和妲己是一類人

“不妖其身,必妖其人”

延續了500多年的殷商,除了《封神榜》、蘇妲己,你還想起什麼?

可能真的應了那句“三觀相合才能做朋友”吧

元稹的鐵cp

白居易對他的觀點表示極度贊同

還給這個觀點“添磚加瓦”,以示友情

古冢狐

古冢狐,妖且老,化為婦人顏色好。

頭變雲鬟面變妝,大尾曳作長紅裳。

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時人靜處。

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舉花顏低。

忽然一笑千萬態,見者十人八九迷。

假色迷人猶若是,真色迷人應過此。

彼真此假俱迷人,人心惡假貴重真。

狐假女妖害猶淺,一朝一夕迷人眼。

女為狐媚害即深,日長月長溺人心。

褒妲之色善蠱惑,能喪人家覆人國。

君看為害淺深間,豈將假色同真色?

自此之後,“狐狸精”這個詞就跟蘇妲己綁定了

到了元代,在《武王伐紂平話》中

蘇妲己第一次成為了狐狸精:

她原為華州太守蘇護之女,

在應徵入朝途中被九尾金毛狐換去神魂,

在宮中蠱惑紂王。

紂王由明君仁主變得昏聵暴虐,

完全是妲己妖狐的原因

延續了500多年的殷商,除了《封神榜》、蘇妲己,你還想起什麼?

04

真實之外,有人關心嗎?

我們常說,歷史就像一面鏡子

事實上,

只有君王才有能力打造鏡子

也只有君王才有資格照鏡子

而在君王的鏡子裡,

是看不到曾經活在這片土地上億兆斯民的

很多人也說,

我們不關心誰當皇帝,

我們只關心自己能不能吃飽穿暖

但不能否認的是,

我們都是歷史長河中的一份子

五千年來,在富庶的中原大地上,

不斷更迭的王朝就像是一隻被追趕的鹿,

對統治權力的爭奪和鞏固,

構成了為帝王書寫的一部部歷史鉅著。

這些歷史的主角、配角輪番登場,

上演這一出大戲的時候,

你有沒有想過,

這只是舞臺而不是生活,

只是宮廷而不是社會,

只是如何成為主角的套路而不是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