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有一種做人叫能屈能伸,它榮辱不驚,也是一種生存的方式

一個真正想成為富人的窮人必定是一個能屈能伸的人。這是他對人生的一種積極的態度。

一個真正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志在高遠,不以一時一事的順利和阻礙為念,也不會為一時的成敗所困擾。面對挫折,必然會發奮圖強,艱苦奮鬥,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成就功業,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困難正是磨練人意志的最好時機,只有經受了困難挫折考驗的人,才能成大事。

人的一生當中絕對會碰上不如意的時候,這些不如意有很多種,例如:生意失敗、失戀、人事鬥爭落敗、被羞辱、工作不順等等。而由於不同的人承受能力的不同,這些不如意也會對不同的人形成不同的壓力與打擊,有人根本不在乎,認為這只是人生中必然會碰到的事;有人則很快就可以掙脫沮喪,重新出發;但有些人只被輕輕一擊就倒地不起。

屈伸一詞分開解釋就是失意時忍耐,得志時還能施展抱負。“大丈夫能屈能伸”,君子之心,大可虛懷若谷,小則容忍謙和。丈夫之志,是既能委曲求全,又能大義凜然、身正無畏。

因為我們不是什麼時候都凌駕在別人之上,凌駕在別人之上的人,全世界也廖廖無幾。所以,平凡的我們只有先想到屈伸一詞,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後生。而能屈,並不是敗北之後的自卑頹喪與怯懦;能伸,亦非功成名就之後的自負傲慢與炫耀:這是一種智慧,一種避讓鋒芒、伺機而動的智慧。這又是一種心態,一種自信昂揚、無畏向前的心態。

人的一生,一半是事實,一半是願望,願望只存在心中,事實才在腳下。然而,無論是事實還是願望,人都要忍耐。為生活,為理想,為志向,甚至為了日常的閒言碎語,人都忍受著。忍辱負重固然苦,但人總是隻有長久地臥薪嚐膽,才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周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周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漢。袁康《越絕書外傳紀策考》始有災變蠡專其明;可謂賢焉;能屈能伸。

秦朝末年,劉邦與項羽一起打敗了暴君秦始皇,項羽一心想要當皇帝,便自封為西楚霸王,項羽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便冊封劉邦為漢王,劉邦無可奈何,只好接受冊封,劉邦在回自己封地的途中,把入蜀的棧道都燒了,表示自己無意向東擴張,也防備別人偷襲。在這,劉邦得到了大將軍韓信,於是,韓信建議暗渡陳倉;幫助劉邦打敗了章王,也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試想,如果劉邦拒絕項羽的冊封,便會以\“欺君之罪\”處死。很顯然,劉邦的讓步是明智的選擇。

能屈,是一種謙和容忍,並不是頹喪自卑的沮喪姿態,能屈,是在順境中的低調謙虛,在逆境中的保全與忍耐,這是一種生存方式。

能屈,是一種難得的糊塗,是一種“水往低處流”

的謙恭一一在名利紛爭中的“恕”,在困境失意中的“耐”,在抗爭負辱中的“忍”,在與世無爭中的“和”。

“伸”與“屈”一樣,都是一種成就大事的謀略,從“屈”到“伸”,是厚積薄發的過程,也是不戰而勝的權宜之計,展現出一種執著精神和自信之態。

我們生活在社會上,把自己放低一些,能屈能伸,放得下臉面生存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