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韓信的死跟蕭何有何關係為何世人都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我蕭何計殺韓信,終不負天下蒼生!”這是蕭何向呂后獻計殺死韓信之後,流著淚水說出的一句話。

在有的人看來,蕭何計殺韓信的做法讓人不恥,認為他是個十足的“偽君子”。而有的人卻認為蕭何計殺韓信是一種無奈之舉。正如他所言的那樣,計殺自己的“好友”,蕭何終究是為了天下蒼生著想。不過,說到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無論如何都是一個足以引起熱議的話題。

韓信棄楚投漢之後,得到蕭何的力薦成為了劉邦座下的破楚大將軍。也就是在這個舞臺上,韓信充分施展出了自己的軍事才華,立下了不世功勳,成就了王侯之業。然而,後來呂后欲除韓信而無計可施時,蕭何又獻計助呂后除去了韓信。

因韓信的成功和失敗都跟蕭何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後人都對其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來進行評價,時至今日,這個成語已然成為人們的口頭禪。

那麼,這句口頭禪當中的“成也蕭何”是否真的說得過去呢?

事實上,儘管韓信是因為其強大的軍事才能才能一路“出將入相”,但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為受到了蕭何的賞識。

一、“成也蕭何”

蕭何與劉邦兩人是同鄉,因私交甚密,加上他經常幫助劉邦的緣故,使得他深受劉邦的信任。在劉邦起兵攻打三秦時候,令蕭何固守漢中,足以見兩人關係非同一般。也正是如此親密的關係,蕭何在劉邦面前才能說得上話。

而韓信呢,一開始則是一個落魄的子弟,因為沒有門路的緣故無法踏入仕途。在項梁起義之後,韓信起了心思打算去投奔對方。結果,雖然成功找到了出路,但是並不受項梁重用。因自恃才華高絕的緣故,韓信憤而棄楚投漢。

在韓信成為一名治粟都尉時,蕭何開始與韓信進行接觸。透過一番交流之後,蕭何就發現韓信此人有將帥之才。於是,對韓信格外欣賞的他多次在劉邦面前進行舉薦。奈何劉邦一開始死活不肯重用韓信,韓信聽聞之後,一怒而奔走。

最後,蕭何在劉邦面前說韓信此人當真是國士無雙,還說劉邦若是欲取天下,非韓信此人再無能與之成就大事的人了。經過一番口舌之後,劉邦終於同意重用韓信,並且封其為大將軍。正是因為得到這個舞臺,韓信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成為了赫赫有名的大將,更是幫劉邦立下不世功勳。

從這一點來講,韓信能夠官拜大將軍,能夠一展所長,無論如何都是離不開蕭何的舉薦的。也就是說,“成也蕭何”說得真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那麼,“成也蕭何”的下一句,“敗也蕭何”是否能說得過去呢?

實際上,儘管韓信的敗亡主因並非是蕭何,但因蕭何獻計欺騙了韓信的緣故,使得韓信迅速敗亡了。

二、“敗也蕭何”

從史料記載中的事蹟可以看出,韓信敗亡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並不是說蕭何反覆無常,簡單的獻計之後就殺了韓信。其敗亡的主要原因跟劉邦誅殺功臣有直接的關係,更是跟他自己有逆反之心有重要的關係。

韓信的軍事才華在當時可謂是聲名極盛,在楚漢相爭的戰爭年代,他的軍事才能得到極大發揮。將兵多多益善的韓信在戰場上可謂是如魚得水。屢立戰功的他根本無人能與之相比。也正因如此,韓信成為了劉邦手下的一大重臣。

然而,隨著戰爭形勢發生變化之後,這種情況就開始改變了。韓信因出色的軍事才能而被委任重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韓信的軍事勢力越來越大。

名義上,韓信是劉邦手下的臣子,要受到劉邦的節制,但他在軍中的威望已然“如日中天”,甚至他本身就已經成為了另外一個項羽了。

下齊之後,韓信據勢要挾劉邦封自己為假齊王,如此明目張膽的行為實在是讓劉邦心境亂跳。後來劉邦並未如韓信所願,反而藉著偽遊雲夢擒下韓信之後,將其兵權削弱,封其為淮陰侯。

至此,韓信應該能夠感受到劉邦的決心,因而只要韜光養晦下去,未來未嘗不能得償所願,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然而韓信卻多次在劉邦面前炫耀兵威,實乃是取死之道耳。

在項羽尚未敗亡之前,劉邦其實是無法奈何韓信的。因為正如同蕭何所預言的那樣,非韓信不足以取天下。除了韓信之外,根本沒有人能夠抵禦項羽。

等到項羽敗亡之後,韓信的兵權已然大到了劉邦無法掌控的程度,因此,劉邦“不得不”偽遊雲夢削其兵權。

而韓信呢,在被削兵權之後並未韜光養晦,而是內心起了謀逆的念頭。可惜,韓信在打算襲擊呂后、太子等人時,其訊息被呂后所知。隨後,蕭何獻計於呂后,寫信將韓信欺騙了過來。等韓信來了之後,被呂后指使武士綁縛起來,直接被殺死在了長樂鍾室。

從這一點來說,“敗也蕭何”的說法,也是能夠說得過去的。

那麼,蕭何計殺韓信之後,痛哭留下的“我蕭何計殺韓信,終不負天下蒼生”是否是惺惺作態呢?

其實,若是站在蕭何的角度來看待此事的話,那他在計殺韓信之後有痛哭的表現也就很正常了。

三、不得不殺

韓信是從一介治粟都尉開始,而被蕭何賞識看重舉薦給劉邦的。也就是說,韓信成為大將軍之後,能夠在戰場上立下不世功勳,起碼有一半的功勞都要算在蕭何的身上。而韓信能有如此成就,想來世人對其評價,也多半會帶著“蕭何識人有術”的標籤。

因此,從這一方面來看,韓信越是厲害,越是立下大功,那蕭何應該更加高興才多。那他有什麼理由計殺韓信呢?計殺韓信之後,說不得他自己也要背一個“識人不明”的罵名,那又是何苦呢!

其實,從韓信謀逆之心萌發,欲襲擊呂后和太子等人之事就可以看出來。若真的讓韓信得逞的話,那麼剛剛一統的天下又會陷入戰亂之中,而天下百姓又將步入連年戰火的紛亂時代。這一點,蕭何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儘管是蕭何舉薦了韓信,成就了韓信的不世偉業,但他為了天下百姓,卻不得不將韓信計殺。正因如此,蕭何計殺韓信之後,才會流著眼淚說自己不負天下蒼生。如此說來,這是蕭何痛心之下不得已做出的選擇,事後的痛哭姿態也並非是惺惺作態。

從這一點來看,蕭何助呂后除掉韓信是符合國家利益的,這件事無論是站在劉邦一方還是站在他自己一方,無疑是有功於國家的。

不過,在《資治通鑑》當中,司馬光、胡三省等人認為劉邦誅殺韓信是有錯的。在《兩漢開國中興傳志》中,作者也認為韓信是值得同情的,認為韓信之死純粹是呂后和蕭何合謀所致。

隨後眾多小說都為劉邦開脫,認為韓信因謀逆而咎由自取,其敗亡主因被歸咎於蕭何身上。久而久之,後人就越發覺得“敗也蕭何”名副其實了。

結語:

關於韓信被蕭何計殺一事,有的人認為是劉邦對韓信猜忌過重,不得不將其“逼反”,從而指示蕭何跟呂后計殺韓信。而有的人認為是韓信擁兵自重自取滅亡。

當然,除此之外,也有的人認為是呂后太過歹毒,在後宮爭權奪利中,從蕭何處借計殺了劉邦的功臣韓信。

不過,關於其中的是是非非,孰對孰錯,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對於我們來說,在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口頭禪時,卻是可以深入瞭解一下其背後的故事。這一點,無論怎麼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那麼,對此你是何看法呢?

參考資料:《史記·淮陰侯列傳》、《資治通鑑》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