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她一巴掌"打"出民國第一才女,擔上惡母名聲,80歲坦然於心

人生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張愛玲

張愛玲,一個標準的名門貴族,但是在鐘鳴鼎食的光環下,家族留給她的卻是永遠的悽楚與創痛。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充裕,但精神生活是不幸的:父母之間的長期冷戰、與弟弟之間疏遠的關係使得她的精神生活變得不幸。

在張愛玲的筆下,父母不慈,弟弟懦弱。她的文字充滿了涼薄之情,不見絲毫的溫暖。而她的繼母在張愛玲的描寫下,在她的童年生活中擔任了極其惡毒的角色,經常聯合父親對張愛玲動輒打罵。

但是,如果自己的翻看歷史,繼母孫用蕃真的是一個完全沒有底線的惡毒之人嗎?孫用蕃也是一個出生於名門的才女,她的祖父是大清皇帝光緒的老師,父親也是當時的出名人士,父親孫寶琦甚至曾官至民國北京政府國務總理。

父親除了正妻之外,還有4位妾室,因此子女也比較多,光女兒就有16個,她排行老七。整個孫家也是一個枝繁葉茂的大家族,與當時的首富盛宣懷、民國總統袁世凱都有一定的姻親關係。而孫用蕃本人也是極為出色的女子,在一眾兒女中僅次於大姐孫用慧。

孫用蕃在當時接受了最好的教育,還生得十分美麗,是上海灘遠近聞名的名流才女。如果沒有張愛玲,這個當年的名媛、陸小曼的摯友應該會湮沒在歷史長河中,36歲才出閣的老姑娘,她的一巴掌“打”出了民國第一才女張愛玲、“打”出了《小團圓》等著名小說。

這樣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是如何嫁給張愛玲的父親做繼室呢?孫用蕃家室優越,相貌秀麗,本有很多富家才子追求。但是孫用蕃受到新思潮的影響,渴望追求自由戀愛。然而單純的富家女子遇人不淑,在情感之路上遇到了挫折。由於這段感情,孫用蕃很是頹廢了一段時間,還染上了鴉片。但是這些對於民國時期的大家女子來說也不是什麼大事。她還是有很多人追求,但是孫用蕃並不能從上一段感情中走出來。

孫家和張家本是通家之好,兩家知根知底。張志沂雖已經有過一段婚姻,但是人還算是老實,自己的女兒受過情傷,年齡也不算小了,兩個人算是相配。但張志沂畢竟離異還帶著兩個孩子,孫用蕃也感到自己年齡大了,便一口答應了。兩個人在1931年訂婚,1934年舉行婚禮。

婚姻生活並不像想象般那麼簡單,孫用蕃要處理的不僅僅是夫妻關係,還有和張志沂兩個孩子的關係。一瞬間轉化為後母,要照顧丈夫和兩個孩子,曾是富家小姐的孫用蕃感到困難重重,壓力頗大。更令孫用蕃感到痛苦的是,張志沂並不像表面上表現得那般老實,經常在外面尋花問柳。

自小被家族寵愛長大的富家小姐,孫用蕃本就不是一個很善良很有耐心的人。孫用蕃其實是一個喜歡孩子的人,即使是在晚年張家敗落之後,孫用蕃和張志沂僅靠一處房租度日時,孫用蕃在解決自身溫飽之於,還會買一點糖果分給弄堂的孩子們。

但是孫用蕃一生都沒有擁有過自己的孩子,和張愛玲及張子靜的關係也很糟糕,終究是親緣淺薄。所以在一開始,孫用蕃也本想和張愛玲拉近關係,就將孫家的一些孩子帶到張家,希望同齡人能夠玩得開心點。

但是張愛玲對孫用蕃這個後母一直保持著敵對的態度,曾說過“我父親要結婚了……如果那女人就在眼前,伏在鐵欄杆上,我必定把她從陽臺上推下去,一了百了。”對著這個毀滅自己家庭的女人,張愛玲對她恨得太深,已經成為了一種執念。

婚後幾年,孫用蕃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糟糕。張志沂在外面的私生活越來越糜爛,而張愛玲也和自己不對付。孫用蕃感到自己越來越壓抑,需要一個口子去發洩,而張愛玲便成為這個發洩的物件。於是,便有了張愛玲被掌摑的事件,也間接地導致了張愛玲與張家的決裂。孫用蕃的行為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但是在張愛玲的人生中,更過分的應該是她的親生父母。

作為親生父親的張志沂都不能很好的對待自己的女兒,又能期待一個後母做什麼呢?中年的孫用蕃逐漸變得暴力,但是卻從未短缺過張愛玲的錢財。由此觀之,孫用蕃雖是“惡毒後母”,但還是有一定底線的。

張愛玲逃離了孫家,來到了母親的身邊。張愛玲認為自己待在張家,雖錢財不缺,卻沒有尊嚴。待在母親身邊,雖沒有錢財,但是有自己想要的尊嚴。但是等待張愛玲的確是既沒有錢也沒有得到想要的尊嚴。在成名之後,孫用蕃也從沒有騷擾過張愛玲,也從沒發表過任何不利於張愛玲的言論,即使自己成為了張愛玲筆下的“惡毒繼母”。

在張愛玲成名之後,張家也逐漸走向了沒落,張志沂和孫用蕃的生活僅夠溫飽,但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孫用蕃也從未想過一任何的方式向張愛玲索要贍養費,孫用蕃也有著她的仁慈。

1986年,孫用蕃因眼疾惡化而去世。她終於結束了自己備受爭議的一生,其實從妻子的角度來看,她也算稱職,畢竟在最窮迫的時候,她沒有拋下丈夫,但就是在子女的問題上,她擔上了”惡母“的名聲。

面對這樣的事情,她在晚年的時候曾表示:“我並不憎恨張愛玲給自己帶來的惡名,如果她成為著名作家是因為受了我的刺激,那麼這一切倒並不是什麼壞事。而我如今已經80多歲了,這一切都無關緊要,我只要無愧於心就好了“。孫用蕃的死訊傳到張愛玲的耳中時,這個民高孤傲的女作家卻從未放下,她在筆下反覆回味哪些過去的苦痛,一遍又一遍臥薪嚐膽般提醒自己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