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冬奧的另一種開啟方式——上海科技“武功秘訣”瞭解一下

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還剩50天不到

上週末,上海首個真雪賽事舉行

2021-2022國際雪聯城市越野滑雪中國巡迴賽上海楊浦站上

滑雪健兒們英姿颯爽

冰雪運動

不僅是勇敢者的遊戲

也是科技實力的比拼

跳臺滑雪、高山滑雪、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速滑、花滑……

17項“科技冬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專案和課題由上海體育學院承擔攻關

立項經費總額約6000萬元

訓練監控、體能訓練、損傷康復、護具裝備研發

科研團隊積極對接我國多支冬季專案國家隊和訓練基地

全面開展相關科技攻關研究與科技支撐服務

沒見過雪的冰雪高手

北京正北方向400餘公里,壩上草原,越野滑雪國家集訓隊訓練基地。每天清晨直至夜晚,黎涌明和運動員、教練員一同出現在訓練場地,有時是體能房,有時是室內雪廊,有時是室外雪道。他是上海體育學院的教授,此刻,他還有一個身份——越野滑雪國家集訓隊科研總監。

黎涌明和其他團隊成員,對運動員每節訓練課運動學、生理學和心理學負荷進行量化和分析。他們的任務是支撐教練員更好地制定和實施訓練計劃,幫助運動員不斷挑戰個人極限,力爭在越野滑雪這個歐洲國家主導的專案上取得歷史性突破。這些運動員中,有人四年前甚至還從未見過雪。

“我叫格桑曲珍,來自林芝。我叫蔡衛榮,來自雲南。我叫李太衛。我叫次仁佔堆……我以前從事的專案是中長跑,我以前是搞自由搏擊的……”集訓隊中的成員來自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他們很多屬於“跨項運動員”。就是這批年輕人要走上冬奧運的賽場,與歐美運動員同場競技。

越野滑雪是冬奧基礎大項,可以說是冬季專案裡的“田徑”。然而,由於歷史原因,目前我國註冊的專業運動員僅300餘人,運動水平長期落後於世界冰雪強國。

2022年2月份的冬奧運賽場上,中國越野滑雪將力爭“參賽出彩”。

如果將越野滑雪比喻為“武功”,若想成為一流高手,非“武功秘訣”不可。黎涌明和其他支撐團隊成員一併,保障運動員在三到四年的時間內,安全有效地完成國外運動員十年以上的積累。

黎涌明只是上海體育學院參與北京冬奧科技助力的眾多師生之一。當下,正有一批上體的科研工作者為即將到來的冬奧會提供科技助力。

為中國冰雪運動創造出奇蹟

北京時間11月26日晚,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舉行的2021-2022鋼架雪車世界盃比賽中,中國鋼架雪車運動員耿文強以1:46。04的總成績獲得男子單人比賽冠軍,創造了中國鋼架雪車的歷史,為中國鋼架雪車實現了世界冠軍零的突破。耿文強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70天前為中國隊奪得了世界盃的首場勝利。

耿文強成功的背後,凝聚著上體人的智慧。上海體育學院作為中國鋼架雪車隊夏訓常駐基地,在體育教育訓練學院高炳宏教授的帶領下為鋼架雪車隊提供多方面的科技攻關服務。2019年至今,高炳宏帶領的科技攻關團隊,先後共有20餘人參與備戰科技攻關服務,為鋼架雪車隊建立了訓練質量監控系統,主要包括機能狀態、訓練負荷、專項能力、訓練方法、動作技術和心理狀態的監測與調控,同時還在個性化體能訓練、傷病預防與康復、醫療監督與治療、疲勞消除與恢復、營養調節與保障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技術支援。

碩士研究生夏鵬宇、高超、田廣等自2019年3月起就擔任鋼架雪車隊的體能教練。在全面測試分析不同年度夏訓、冬訓、賽前等不同訓練階段運動員各項基礎體能與專項運動能力的基礎上,診斷和評定運動員體能水平的變化和訓練效果,協助建立了鋼架雪車運動員體能與技術評測指標體系,建立運動員體能檔案。

博士研究生龔敏已在中國鋼架雪車隊工作870多天,是科研醫務團隊的核心人員,主要負責重點運動員陸上和冰上推撬動作技術分析與專項體能訓練關係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團隊研究發現,不同運動員小腿三頭肌、臀大肌對他們落地緩衝以及快速蹬伸具有重要作用。該研究為教練員與運動員改善推橇技術、提高推橇運動表現提供強大的基礎支撐,有效提升耿文強、殷正等重點運動員推撬的專項速度。

鋼架雪車的身體機能監控與恢復團隊主要由高炳宏教授和其所帶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朱歡組成。在訓練過程中,他們透過心率、血乳酸、肌氧飽和度等指標對運動員訓練強度進行監控,並在訓練結束後為運動員制定微高壓氧、超低溫冷療、下肢負壓、推拿按摩和營養結合的疲勞消除計劃,協助重點運動員實現疲勞快速消除,為運動員體能的快速恢復提供保障,有效保障不同階段達到高質量訓練的目標。

還有,上體人為運動員提供了專業的心理諮詢、專業的營養保障……

冰雪運動的自主科技創新

除了雪車,近期,中國運動員跳臺滑雪、高山滑雪等世界大賽中進步明顯。成功的背後,也隱藏著一支上體的科研團隊——劉宇團隊。

劉宇,上海體育學院教授,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運動健康科學教師團隊主要成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首席科學家。

2021年1月,張家口崇禮區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室外氣溫將近零下40℃,幾個揹著大大器材包的人影在雪白的山上,頂著大風移動。每到達一處捕捉點,劉宇就會仔細地檢查裝置,演示如何正確架設捕捉運動影像的攝像機。他們的工作,就是運用架設在這裡的人工智慧輔助系統,實時採集運動員起跳角度、空中姿態、速度、距離等資料,幫助運動員提高訓練水平,助力中國跳臺滑雪備戰北京冬奧會。

“我是河北張家口人,從小在山上摸爬滾打,自己也熱愛冰雪運動,這也是一種緣分”,劉宇說,“非常有幸能夠參與到科技冬奧工作當中,運用我們運動科學的知識,幫助國家運動員提高運動成績、運動能力。”

劉宇介紹了在“雪如意”架設的生物力學測試系統,“在現場有多臺高速攝像機,可以快速地獲得運動員的三維運動資訊,包括身體姿態、起跳的速度、起跳的角度,以及產生空中飛行升力的攻角等資訊……”同時,他們還在運動員的身上穿戴很小型的感測器,採集從助滑、起跳、騰空飛行到落地的全過程的速度和位移資訊。

“這些技術在國際上處於先進水平”,劉宇表示,“我們的冰雪運動要走科技創新之路,要自主創新。”劉宇記得,他和團隊在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見證“第一跳”,展示科研成果之時,正趕上了百年未遇的寒流,當時張家口崇禮的溫度達到零下40℃,野外作業,拆裝裝置,起早貪黑,相當艱苦,團隊有些學生都給凍哭了。最後幾天,他們想了辦法,儀器當天不拆裝,在當地買了一些皮帽、皮衣,給攝像機罩上,然後用大棉被把反饋訓練資訊的現場大電視機給蓋上,“不能讓極寒天氣和任何困難,擋住科技冬奧的步伐。”

被稱為“勇敢者的遊戲”的跳臺滑雪,是冬奧會上最具觀賞性的專案之一。不過,在中國申辦2022北京冬奧會前,全國只有71名跳臺滑雪的註冊運動員。為備戰冬奧,同樣採取了從武術、田徑等其他專案跨界跨項選才。

劉宇介紹,近期他們正在做技術系統的整合和完善,讓這些設施可以作為常規的訓練科技輔助手段,架設在訓練場地,在沒有科研人員在場的情況下,教練、隊裡的科研教練,以及助理人員也可以使用操作,馬上獲取資料資訊。這些科技手段能夠助力運動員取得好成績,在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有所突破。

服務奧運,一直是上體人的努力和情懷。在過去的東京夏季奧運會上,上體人為中國軍團的游泳、賽艇、田徑、擊劍多個專案提供了科技支撐。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上體科研隊還在繼續為單板滑雪隊、鋼架雪車隊、高山滑雪隊、速度滑冰隊等十多支國家隊進行科研保障。今年7月,在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舉辦的冰雪專案2020-2021賽季表彰大會暨中國冰雪科學顧問等證書頒發儀式大會上,授予上海體育學院“中國冰雪科技聯合攻關單位”榮譽稱號,授予博士研究生龔敏“2020—2021賽季科醫服務先進個人”稱號,也是全國以學生身份獲此稱號的唯一人員。

上體人期待著中國冬奧軍團綻放光彩的那一光輝時刻,那將也是上體人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