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藥師幫:向下紮根,助力基層終端

實體興,國家強。二十大報告中也重點提到,面對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課題,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之上。可以看到,推動傳統實體產業的轉型升級,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傳統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將是未來的重要趨勢。而醫藥行業作為關乎民生健康的重要領域,也將成為實現數字化升級的主要陣地。

自成立起,藥師幫即向下紮根院外基層市場終端,從找藥、交付、資金三方面解決“採購難題”,透過數字化優勢助力實體經濟發展。2021年,藥師幫平臺已服務了30。5萬藥店及13萬家診所等基層終端,堅持“以技術服務實體經濟”,積極發揮平臺經濟的社會紐帶作用,驅動院外醫療健康生態系統整體效率的提升。目前,藥師幫已經成為中國院外醫藥產業最大的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

  數字化智慧平臺,服務醫藥行業的“毛細血管”

對於中小藥店和基層醫療機構而言,藥品採購是“老大難”問題。院外市場區域廣闊,集中度低,藥企-終端的流通流鏈條長,流通費用佔比高,導致基層終端採購的藥品SKU數量少,價格不透明,且交付緩慢。

如何打破院外市場地理隔絕,降低流通成本,減少供需資訊不對稱?藥師幫選擇搭建數字化平臺,為平臺參與者打造全新的場域。藥師幫平臺藉助app、掌店易、雲商通等saas工具及電子交換資質系統實現了從交易、結算、交付等全流程數字化。

藥師幫讓缺貨的藥店、診所在平臺上快速對接到有貨的批發商,解決了他們日常經營中的採購難題;對於批發商來說,線上交易平臺幫助他們拓展了更多藥店,擴大了他們的服務半徑。

用數字化手段連線與賦能上游(包括藥企及分銷商)及下游(包括藥店及基層醫療機構),藥師幫用平臺的力量構建出一個智慧高效的醫藥生態圈。

在搭建平臺之初,藥師幫著力於解決基層市場採購起送價高,配送緩慢等交付痛點。藥師幫建立了覆蓋全國18個核心城市的倉配一體網路。藉助專有的履約系統,藥師幫對採購、倉儲、配送進行數字化管理,存貨週轉天數可被有效控制在 27 天,優於醫藥流通行業的行業平均水平。藥師幫的智慧倉儲系統,可以實現小額訂單的高效分揀,滿足基層終端的小單採購需求。

據官方資料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零售連鎖總部6596家、下轄門店33。74萬家,零售單體藥店25。23萬家,可謂是社會基層醫療系統的“毛細血管”。資金問題為市場小微主體的共同難題,同時也是基層醫藥終端尤其是單體藥店“採購難”的一大誘因:體量小,議價能力弱;銷售週期長,回款慢。 藥師幫依託第三方金融機構,基於真實交易場景,佈局白條業務,為平臺使用者提供系統性的金融解決方案。透過連結金融機構和平臺使用者,根據藥店、診所的採購金額和頻率授予信用額度,讓資金實現“精準滴灌”,實現了資金層面的“一步直達”。2022年6月,藥師幫白條平臺使用者累計獲得授信額度突破12。6億元。

找藥-交付-資金三位一體,提供精準化服務,既為基層醫療終端帶來了便利,也讓藥師幫自身獲得了長足發展。2021年,藥師幫的總GMV達到人民幣 275 億元,自 2019 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 42。9%,兩項資料在中國院外數字化醫藥產業服務平臺中均排名第一。

  24小時智慧藥房,助力藥店開拓業務新場景

根據艾媒諮詢2021年的醫藥消費需求調查,,65。6%的受訪者認為夜間買藥是最為迫切的需求。目前,夜間用藥需求人群佔已超過9成,夜間買藥成為社會性剛需,呈現向綜合生活需求擴容,更接近日常生活需求場景的趨勢。

消費者的用藥需求24小時存在,但藥店的營業時間通常持續到晚上八九點。這是由於夜間營業人工成本和水電費用等剛性費用高,夜間銷量卻不確定。原有的營業時間是無數藥店在長期經營中權衡收支得出的“經濟賬本”,這也是24小時藥店呼籲已久,實際落地情況欠佳的根本原因。延長藥店營業時間,需要讓夜間供應增收降本。

生產技術進步及網際網路發展帶來了新的破局點。在《關於“十四五”時期促進藥品流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支援藥品流通企業與電子商務平臺融合發展,發展智慧供應鏈、智慧物流、智慧藥房等新形態。

順應科技與政策的趨勢,藥師幫於2021年推出智慧藥房“小微倉”業務,為夜間購藥難題提供瞭解決方案。小微倉是院外醫藥市場首批能夠實現連線實時藥師服務的 24 小時無人智慧藥櫃之一,可以容納 2000個 SKU 約10000個產品單位,助力實體藥店開拓“夜間購藥”的業務場景,有效滿足居民日益多樣化的夜間需求。此外,小微倉可以對接第三方外賣平臺,消費者下單後平臺騎手可以憑碼取藥,配送上門。

小微倉猶如藥店服務的“時空放大器”:時間上,讓藥店真正實現24小時營業;空間上,小微倉連線外賣平臺,藉助平臺配送力量,藥店可以拓展服務半徑,全天候滿足居民的用藥需求。

廣州仁惠堂的孫老闆表示:“小微倉可以顯著降低夜間人力成本,提升夜間經營效率。門店配備小微倉後,線上訂單從100單增加到600單;以往線下客戶群體中50-70歲佔據60%以上,使用小微倉後50歲以下的客戶增長顯著,很多小區居民在關門後自行過來購藥。”

全國的24小時藥店在2021年從2000家增加至8000家,其中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24小時藥店數量佔比超過56%。目前,小微倉業務已經覆蓋16個省份、37個城市,有力地推動了24小時藥房下沉,更加便捷的服務周邊居民。

  光譜雲檢,“利”基層醫療檢測之器

基層醫療機構是守衛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關口,對於“守門人”醫生而言,診斷是頭等大事。診斷水平直接決定了用治療水平。基層醫療機構資金及診療裝置匱乏,醫生往往依靠個人經驗診斷,並輔以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等簡單儀器,準確性難以保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推進分級診療,需要藉助現代醫學裝置。藥師幫在2021年推出光譜雲檢業務,透過投放POCT裝置,建設自營區域快檢實驗室及與醫學檢驗中心開展合作,光譜雲檢可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收樣、送檢、報告回傳、報告解讀等一站式醫學檢測解決方案。截至2022年9月,與光譜雲檢合作POCT(即時檢驗)裝置的基層醫療機構已覆蓋18個省份,“操作簡單、出結果快,檢測結果精準”是合作診所、村衛生室醫生的普遍反饋。

河北保定富位村的村民日常醫療保健主要依靠村衛生室的隗醫生。擁有30餘年問診經驗的隗醫生,很多疾病透過問診、查體即可診斷,但她依然選擇光譜雲檢的血細胞檢測儀,“經驗診療和儀器檢測可以相互輔助,過去遇到感染性疾病憑藉經驗治療,判斷感染型別、用什麼藥、用多少量都沒有客觀依據。”現在有了血細胞分析儀,隗醫生可以結合檢測判斷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以及病人感染程度,這樣便能對症下藥,確定用量多少,口服還是輸液,“病人少花錢,也能得到更好的治療”。

  結尾

從基層醫藥終端的共性難題切入,再到夜間購藥、診所診斷的個性化痛點,藥師幫基於業務場景,不斷完善業務模式,持續助力藥店、診所等“小實體”,並最終惠及消費者。

(以上圖片為藥師幫提供,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