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張愛玲:金錢填補不了空洞,唯有強大而柔軟的內心,才能對抗風雨

張愛玲的文字很特別,蒼涼犀利,又帶著三分悲憫。

就像她這個人,炙熱地存在過,卻又讓人覺得十分冷漠。

一、自由

很多人都說,張愛玲的文字裡透著一股子精緻。

她的人生,也是如此。

就像是一襲華美的旗袍,只不過上面爬滿了蝨子。

自從父母離異後,張愛玲在家裡的日子並不好過。

後母的厭惡,父親的冷漠,徹底斬斷了張愛玲對這個家的眷戀。

精緻的洋房成為了鳥籠,而她是被監禁的金絲雀。

直到十七歲那年,母親的歸來讓她欣喜若狂。

也許是因為她將對幸福的渴望盡數傾注在母親的身上,失望也比想象中更沉重。

她那留洋歸來的母親衝她喊道:

“你簡直就是一個害人精!”

現實澆下冰水,熄滅了她的熱情,卻也喚醒了她。

她不是任人擺佈的人偶,過去不是,未來更不可能是。

張愛玲清醒地認識到,自由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為了實現人格的自由,張愛玲必須先實現經濟上的自由。

母親勸她嫁人,可她不願意成為婚姻的奴隸,男人的附屬。

比起用自由去交換金錢,張愛玲更願意販賣自己的文字。

《沉香屑·第一爐香》聞世,作家張愛玲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於是她寫道:

“呵,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比起金錢,她更看重精神上的自由。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自由就是遊行於世,尋找快樂。

二、決絕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這段感情,世人皆不看好。

一個是常年遊走於情場之中的風流浪子,一個是冷漠涼薄的文壇才女。

再加上胡蘭成敏感的身份,許多人都不願意看見張愛玲深陷泥潭。

驕傲的張愛玲寫了這麼一句話:

“見到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在一段感情中,好像總有一個人會付出的多些。

付出多的那個,會不自覺地放低姿態,但也更加歡喜。

能夠為所愛之人付出一切,於己而言是件再幸福不過的事。

胡蘭成於張愛玲,是大海中的一根浮木,她終於找到落腳之地。

她的愛情很熱烈,也很決絕。

在得知胡蘭成不守當初諾言後,張愛玲決然離去,與賴雅的感情也是如此。

一個正當風華的女子愛上了一無所有的老頭,這在別人眼裡是件很不可思議的事。

張愛玲的好友炎櫻是這麼評價二人感情的:

“我從未見到一個人如此痴愛另一人。”

賴雅教會了張愛玲什麼是“痴”與“愛”。

張愛玲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所以不管外界傳聞多麼不堪,她都坦然自若。

她有著決絕的勇氣,去擁有,去割捨。

這份底氣來自於她富有的精神,她的思想足夠獨立,才能以一己之力,對抗世界。

三、清歡

晚年的張愛玲日子過得有些清貧,至少不是世人想象中的那種富貴生活。

她的身邊,甚至連個知冷知熱的人都沒有。

這種日子,是她自己選擇的。

她主動斷絕了與親人的來往,拒絕朋友的聯絡,離開熟悉的故土。

如果說,張愛玲的前半生活得像團火,那麼,她的後半生就像是無味的涼白開。

你覺得她晚年悲慘過得貧窮又悲慘?

不見得,至少她自己不這麼覺得。

張愛玲一直活得很充盈,她實現了自己人生的所有願望。

她想要得到名與利,逃離悲慘的童年,她做到了;

她想要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不受世俗規則的制約,她做到了;

她想要體面而又自在地安度晚年,不必理會外界的風言風語,她做到了。

張愛玲住在充滿詩意的遠方,而桃花源就在她的心裡。

她能夠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從心而活。

給林式同的信中,張愛玲這麼寫道:

“身外之物還是丟得不夠徹底。”

心豁達,才會視身外之物如糞土。

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富有並意指金錢的多少,而是心靈是否能夠得到滿足。

精神貧瘠的人,即使成為億萬富翁,他依舊覺得自己一無所有。

精神富有的人,即使穿著粗麻布衣,吃著清茶淡飯,他也覺得自己比國王還富有。

金錢的多少,永遠也無法填補內心的空洞。

只有擁有一顆強大而柔軟的心,才能無懼一切風浪,敢於直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