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千年前,中國被起了一個"名字",其後影響力太大,遍及世界

大家好,我們的信爺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中華文化傳承上千年,凝聚成了獨特的民族歸屬感,很多漂泊在外的遊子晚年的時候,都會不遠萬里返回家鄉,認祖歸宗,究其原因民族認同在每個人的心中深深紮根。一直都說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又意味著什麼呢?中華民族與炎黃子孫如出一轍,每當面臨危機的時候,血濃於水的感情就會在彼此之間流露出來,尤其是近代以來,國難當頭,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正是這份民族認同感將我們團結起來,才有瞭如今繁榮強盛的祖國。“患難見真情”,近代以來帝國主義試圖侵佔中國,奴役百姓,為了國家存亡,數不清的革命志士前赴後繼,革命先輩孫中山先生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組建興中會,也是後來的同盟會。興中會時期,第一次出現了“中華”這個概念,部分人認為這個“中華”所指的只是漢人統治下的“中華”,滿清與列強在本質上沒有區別,然而在今天這種狹隘的民族芥蒂早已不復存在。

滿清統治的天下也能稱作“中華大地”,在這片土地上也曾一片祥和,直到外國列強的槍炮轟開了緊閉的國門,滿清統治者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狹隘無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一系列的自救活動掀起,而在民間同樣有大批試圖挽救國家前途,挽救漢族悲慘處境的人存在。他們試圖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救國救民”,“救國救民”也成了近代民族獨立的共同目標,顯然這裡的國家並不是滿清統治下的中國,但是又不能將滿清排斥在外,因此唯有“中華”這個最崇高的名字才能表達,炎黃子孫、中華民族成了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共同名字。人們漸漸到忽視了王朝的影響力,“大清”,“大明”都不在具有歸屬感,已經成了無法回到的過去罷了,在這份凝聚力中,人們消除了彼此的隔閡,找到了共同存在點。再來說說炎黃子孫,從字面上來說炎黃子孫指的就是皇帝與炎帝的後代,皇帝與炎帝都是上古時期的部落額首領,他們融合形成了華夏族,華夏族也是如今漢族的本源。

等到周王朝統治時期,分封制與宗法制出現,將血緣關係與政治地位緊密聯絡在一起,此舉大大增加了人們“認祖歸宗”的深厚情結,幾千年來從未間斷,對於我們這些“炎黃子孫”來說,皇帝與炎帝是共同的祖先,這種理念下讓整個國人密不可分。以至於發展到現在,如果往上數的話,幾乎每個人都能找到共同點,這種共同歸屬感讓我們比起是世界上其他的民族更加團結,更加註重宗族的厚重,現如今“炎黃子孫”的含義早就超脫了詞彙本身,更多的是代表著一種情結。自從人類誕生,“中華大地”上就一直沒有平靜,天災人禍,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都在發生,而這些時間催生了幾次民族大融合,不同地域、不同語言的人們相互通婚,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今天,並且隨著資訊傳播的發達,民族融合的規模更大,範圍更廣。在不斷地融合與遷徙當中,資源也在相互流通,當然血緣的交融也變得極其複雜,周王室曾明文規定的“大宗”,“小宗”也很能說清哪一個才是正統,因為都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

說起民族融合,因為各種原因歷史上曾發生過四次大規模的民族大融合,第一次融合發生在周朝初期,這個時期因為戰爭原因,中華民族吸收了“戎狄”,“化外”等蠻夷,從而讓整個民族注入了火力。此次融合階段大致持續了三百多年,要知道“戎狄”素來與中原王朝不和,如今這種關係卻被打破,甚至原本標榜正統的宗族被驅逐,遷徙到很遠的地方,曾經出土的三星堆文化中,就發現了很多古老的民族傳說,這些文化很可能就是遷徙過去的人們所創造的,如此看來似乎他們要比一直生活在中原地區的人們更加靠近“民族本源”。第二次融合階段發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胡亂華”時間,這段時間內漢人遭到了沉重打擊,然而這段時間也是眾多少數民族漢化的開始,經過戰爭等因素影響之後形成了“漢民族”。

這些融合後的民族與前面所說的華夏族幾乎沒有任何關係,因為無論是在生活方式還是思維方式上,都向漢民族靠攏,曾建立王朝的鮮卑族就是其中的代表,鮮卑族是非強大,有過輝煌的歷史,但是現在卻找不到他們獨立存在了。這次融合後促進了農耕文明的發展,很多部落放棄了原本的漁獵生活,開始發展手工、種植業,第三次融合則在元明時期,蒙古帝國崛起,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國家,將原本的民族格局大破,當然原本宋朝遺民被迫南遷,改變了南方人的生活習俗,這也是為何先進南方人更加能體現兩宋時期的民族血統。第四次大融合則是清朝中前期,滿清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者,為了吸取元朝的教訓,決定大力發展推崇漢文化,採用相對緩和的方式接受漢民族,維護了政治穩定,尤其是在北方,幾乎達到了滿漢一家的狀態。

不過在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融合程度卻不高,更多的百姓還在採取明王朝的生活方式,此時血統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問題了,最重要的是保留下來的意識形態,在他們眼中滿清始終是外來者,時時刻刻想著恢復漢人統治,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反清勢力都來自南方。幾次大融合將大中華地區的百姓們緊密相連,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除了少數生活在封閉地區的人們以外,真正意義上的“炎黃子孫”已經很難維持血統純正了,即便是一直生活在封閉地區的人們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人漸漸遺忘了。雖說如此,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依舊共同的家園,從儒家推崇的寬以待人,到保家衛國的抗爭意識,從古來的秦漢時代到科技發達的今天,沒有哪一個時期的凝聚力能與今天相比,曾經的敵人在面對的外敵時都會不約而同的放下武器,變為最緊密的戰友,這才形成了如今的偉大民族。無論何種語言,無論何種習慣,甚至包括那些生活在異國他鄉的同胞們,我們始終都有一個根,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炎黃子孫,正是因為我們的團結才能在世界立足,讓世界矚目。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