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正史未載的大唐才女之墓,在現代被髮掘,揭開太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在公元七世紀末到八世紀初期這三十多年中,有三個女人籠罩在唐朝帝國的天空之上,著名的上官婉兒就是其中一位。關於上官婉兒的傳奇,直到今天還被眾多歷史學者,與文藝作品關注、改編。唐景龍四年,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剷除了專權的唐中宗韋后,同時也終結了,“人氣”非常旺盛的歷史名人,上官婉兒的命運。2013年9月陝西考古研究院,釋出訊息稱在咸陽發現了上官婉兒墓,將那個頻繁出現在影視劇中的才女,與現實世界直接發生了關聯。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專家與眾學者研究上官婉兒的墓誌之後,發現在千百年前的大唐王朝中,還存在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被“官方”毀壞的上官婉兒之墓

北朝到隋唐時期,在長安城以北有一塊高階葬墓區——洪瀆原,埋葬著大批的王公貴族與皇親國戚。這片土地在現代,成為了工業園區,當地政府在此地勘察路基之時,發現其中有一座大型墓葬。據考古專家初步判斷,應該是一座高階的唐代墓葬,這一類墓葬通常由皇帝本人同意並出資建造。保護性發掘前期,專家沒有發現任何文字材料與墓誌,無法判斷出墓主人是何人。隨後考古工作者還發現了四個,未被盜的壁龕,其中儲存著170多件隨葬陶俑。開啟甬道和墓室之後,發現北半部墓葬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頂部牆壁已經坍塌,其中的隨葬品更是沒有發現一件。根據專家分析稱,這十有八九是唐官方毀墓所致。

在唐代官方毀壞墓葬的行為很常見,例如徐敬業因為作反,使得武則天毀掉了其祖父李勣的墓葬,在正史上有過明確的記載。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考古專家在甬道內發現了一塊,儲存完好的青石墓誌,上蓋著九個篆書大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清楚的說明了墓主人是誰。墓誌是非常重要的文物,是墓葬考古學資訊中,最有價值的一件東西,如果沒有這件墓誌出土,那麼就只能發現一些零星文物,不會有人去關注墓主人背後的考古發現了,然而這座古墓的“看點”,恰好就在墓誌之上。昭容是唐代宮廷中女官的稱號,屬於正二品階。

墓誌文透露出的大量資訊

婉兒可能是上官昭容的乳名,她自幼喪父,其母被遣到掖庭為奴,沒有正式的名字也能理解。在官方文獻中,無論身份如何變化,對她的稱呼始終是上官氏,所以遵從唐代人的習慣,考古專家將此墓命名為“唐昭容上官氏墓”。這塊墓誌由高質量的青石所作,呈正方形邊長75釐米,蓋面與四周側邊,都刻有牡丹、忍冬與瑞獸圖案,造型精美雕工細膩,屬於上乘的唐代墓誌之作,上書墓誌正文982字,措辭工整文采卓然,書法風格也是頗有大家風範。墓誌記載了上官婉兒的籍貫家世,生平概述與死因,以及入葬的時間。說她出身名門自幼聰慧,在對待逆黨韋后一派上,始終保持著立場與其鬥爭。最後在變亂中倉卒亡身,唐睿宗將其禮葬。

墓誌文中最關鍵的一句話是:“太平公主哀傷。在唐代墓誌文中,撰文人一般都會在末尾,對出資人、請託人點名奉承紀念一番,以顯示後者的慷慨孝友。在這塊墓誌上,請託人是唐睿宗皇帝,接下來的行文中,對上官婉兒之死帶有濃重的痛惜之情,顯然是特意交代。所以考古專家推測,上官婉兒受到禮葬,都是因為太平公主遊說唐睿宗的結果。這座墓葬的實際出資人,也正是太平公主。墓誌記載上官婉兒於景雲元年下葬,墓誌的製作日期也不會太遠,撰文者並不能預見到,日後上官婉兒的墓會被毀掉,所以墓誌文並未記載這件事。考古專家翻遍史書,也未發現上官婉兒墓被毀的記載。那麼是誰毀掉了上官婉兒之墓?又是出於何種原因呢?後世的現代人,“穿越”千年時光,能不能從中發現真相?

與太平公主相交甚密的上官婉兒

根據上官婉兒墓誌行文特點來看,考古專家認定她的禮葬,是由太平公主一手安排。那麼問題就來了:太平公主為何親自禮葬上官婉兒呢?太平公主此舉背後又有著何種動機?事實上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二人的關係很密切,根據太平公主初次出嫁的年代來看,她與上官婉兒應該是同齡人,而且是一起在皇宮中成長。據史料記載上官婉兒在十三歲,受到武則天的賞識的重用,之後一直在武則天身邊做“秘書”,身為武則天最喜愛的女兒,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有著密切交往的條件。除了共同成長的情分之外,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在政治上也有著互相利用的關係。上官婉兒曾與武氏相交甚密,而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武攸暨,正是武氏家族的一員,這表明二人存在著一定的聯盟關係。而且縱是太平公主對上官婉兒的才能地位,認識不太深刻,但為了自己在政治中的事業來說,她也必須要拉攏上官婉兒這個女皇的貼心人。

太平公主禮葬上官婉兒表達不滿

李隆基最後能上位,對唐廷中的複雜人物關係定是瞭如指掌,不然也不可能取得大權。李隆基在景龍四年六月二十日,發動變亂的晚上,還是以臨淄郡王的身份殺入皇宮。《資治通鑑》記載當時上官婉兒,點著燈籠帶領宮人迎上李隆基,以制草示劉幽求,表示自己擁立李旦為帝的態度。劉幽求請求李隆基饒自己一命,但受到了李隆基的拒絕,最終被上官婉兒斬殺,終年47歲。上官婉兒勾結武氏殘害李氏,李隆基固然恨她,但在政治行動中,仇恨會矇蔽了自己的雙眼,這不是李隆基殺上官婉兒唯一理由。正像皇宮之中無親情,為了權利君臣,甚至父子都可以刀兵相向,唐太宗的上位之路,也正是沾染著親兄弟的鮮血,何況是上官婉兒這個女官呢?

所謂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盟友,李隆基最後殺上官婉兒,主要目的就是破解她與太平公主的聯手同盟,使太平公主失去一大助力,削弱太平公主對自己統治地位的威脅。所以在上官婉兒死後,太平公主的悲慟可想而知,她不僅失去了一位自幼一起長大的朋友,也失去了一位在政治上的大助力。當時所有的李氏皇族成員,都對武氏與上官婉兒恨之入骨,太平公主在李氏之中,是僅次於唐睿宗的二號人物,對於李隆基殺上官婉兒的行為,她不能公開進行反對批判。但心中對李隆基這個侄子不滿,當初李隆基發動變亂,是得到了自己的支援,可轉而殺掉了自己的助力,為了表達不滿,太平公主就透過其哥哥的名義,為上官婉兒正名,並舉行高規格的葬禮。從此也坐實了上官婉兒,是太平公主黨羽的事實。

死後被牽連的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曾大興文學,提拔了一大批的優秀人才,太平公主藉著禮葬上官婉兒的行為,還能籠絡到這一大批人才,為自己效力。延和元年八月唐睿宗傳位於李隆基,是為唐玄宗。一個月後太平公主,就以謀逆的罪名被賜死。唐玄宗還下令毀掉太平公主駙馬,武攸暨的墓,這是要讓太平公主死無葬身之地。其實關於太平公主死後的歸葬之地,史書上並未有記載,所被毀的駙馬武攸暨墓,身在何處也沒能發現。但武攸暨堂兄魏王武承嗣,墓誌記載:“陪葬順陵”,所以據專家推斷,武攸暨與太平公主,應該是葬在上官婉兒墓東八公里,武則天母親楊氏順陵的附近。上官婉兒死於李隆基之手,而太平公主高調將其禮葬,還派人收集了上官婉兒的遺作,特意編撰成二十卷的《上官昭容文集》,這已經是公開承認了,上官婉兒是太平公主一黨成員。那麼在太平公主謀逆獲死罪之後,上官婉兒就是死得早,也逃脫不了李隆基的懲罰。

唐代極端的發洩情緒方式

李隆基在毀掉武攸暨之墓的同時,還順手毀壞了附近上官婉兒的墓葬,目的也是為了針對太平公主,上官婉兒可謂是死了都不清淨。另外上官婉兒的靠山武三思,其陵墓也被毀掉,睿宗曾以“三思父子俱有逆節”的罪名,將武三思父子斫棺暴屍平掉墳墓。在此能看出在八世紀初期的唐朝,無論是建造新墓,還是毀掉老墓,都已經成了當權者表達態度,與發洩情緒的一種極端方式。當年李隆基的堂兄李重俊,誅殺武三思父子之後,欲殺上官婉兒不成,還白白送了“人頭”。而強大的李隆基,最終戰勝了武則天之外,大唐最有權勢的兩個女人。隨著太平公主的身死,與上官婉兒墓葬的被毀,李隆基坐穩皇位,唐朝開始進入全盛階段,為日後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尾聲

考古是一項嚴肅且有趣的科學活動,它的價值不在於發掘了多少文物,更重要的是發掘到了來自千百年前,那些隱藏的往事與文化。例如上官婉兒墓的發現,雖然未出土太多陪葬品,但我們發現了其墓葬承載了歷史背景故事,是一個研究唐代文化的重要標本,具有十分特殊的價值意義,能彌補史料記載的不足。史官記載的歷史,可能帶有一定的主觀偏向性,但實物不會說謊,無言地訴說著當年的塵封往事真相。史書並未記載上官婉兒葬在何處,也沒有記載是誰將其埋葬,正史中關於她的記載,都在景雲元年六月被殺的那一刻戛然而止。後世透過手中的實物證據,分析出了歷史的真實情況,這正是考古的魅力所在。

【參考資料:《舊唐書》,《上官婉兒“毀墓”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