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第一次火化遺體,這名老兵失眠了…

戰友

提到殯儀館

你會想到什麼呢

是無盡的悲痛

還是永久的告別

老班長曾在殯儀館

送別自己的親人

除了追憶逝者

更感到對身邊的人

要倍加珍惜

在象山縣殯儀館

有一支特殊的隊伍

他們的工作與死亡息息相關

在崗30多人中

有8人是退役軍人

從團隊帶頭人到辦公室

火化科、業務科、車隊等

中堅力量全部由退役軍人構成

且大部分在一線工作

已長達20餘年

今天老班長帶大家

一起了解這些戰友

第一次火化遺體,我失眠了

2001年10月

第一次實操遺體火化

退役軍人王堅勇

失眠了

那一具開過顱的遺體

血水往外滴落在地上

空氣中瀰漫開一股血腥味

這一場景

在他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火化科科長王堅勇

不知不覺

天色微明

一夜沒睡的王堅勇

跑到火化間

觀察老師傅怎麼處理遺體

到了下午就自己實操

8天的實訓期一晃而過

他再也沒有失眠

19歲時

王堅勇在杭州服役

出勤守衛錢塘江大橋

他和戰友24小時輪崗值守

也會參與遺體打撈的工作

早已鍛煉出

異於常人的心理素質

回憶曾經的部隊生涯

老王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既然決定轉行

就要爭一口氣把工作做好

殯葬行業總需要人做

而且做一份有價值的工作

也是退役軍人的使命”

老王工作的火化車間

每年都需要更換爐條

2012年10月17日

正在維修機器的老王

一個重心不穩

從4米高的地方重重摔下

肋骨斷裂了3根

送醫兩天後

綁著紗布的老王

又出現在了火化車間

他說,工作不能停

正月初三,我拉了23具遺體

“今年正月初一

我們接運了2個人

初二1個

初三23個

初五38個

初五那天

凌晨3點鐘就出車了”

正在記錄出車情況的蔣海平

殯儀館車隊

共有8名駕駛員

其中有3名是退役軍人

由於殯葬的風俗

家屬們要在中午12點之前

完成入葬儀式

殯儀館發車時

通常天還沒亮

殯儀館車隊隊長

蔣海平是一名退役軍人

他對老班長說

部隊裡面看重時間和紀律

殯儀館的工作亦是如此

一刻都不能耽擱

到了家屬家

該說什麼話

不該說什麼話

對待遺體要保有絕對的尊重

這些“規矩”

駕駛員們都牢記在心

有時候

駕駛員們也需要跑長途

跑的最遠的地方

來回就要4000多公里

兩位駕駛員反覆輪崗

其中不易難以想象

非一般人所能堅持

殯儀館,我退役後的第一份工作

應叢錚今年26歲

剛剛入職殯儀館

負責修理火化車間機器

他擁有大學本科學歷

原先在部隊裡

從事的是機械行業

火化車間需要修理機器

可以說是“專業對口”

象山退役軍人事務局

每年都會組織

退役軍人適應性培訓

去年局裡組織了

針對象山縣殯儀館

專場招聘的推介會

剛剛退役的應叢錚

看到招聘資訊

立刻報了名

經過層層篩選

應叢錚成功入選

談到為什麼選擇這一行

應叢錚說

這是一份非常神聖的職業

象山縣殯儀館主任聞明光

曾在部隊服役十九年

他對老班長說

自己面試過許多人

但退役軍人

團隊凝聚力更強

有很強的責任意識

能帶來更大的職業價值

採訪中老班長感受到

軍旅生涯的結束

對他們而言

並不是終結

而是全新的開篇

比如火化科的老王

成為了國家遺體防腐師

在全寧波市範圍內

率先開展了不用冷藏的

遺體防腐儲存新方法

還被評為“最美象山人”

這支殯儀“鐵軍”

正肩扛使命

砥礪進發

跌倒爬起

摔打磨礪

讓退役軍人在各行各業

都能發光發熱

老班長還將繼續採訪

各行各業的戰友

中國退役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