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世間》電視劇版本結局,為何比原著要和諧很多?

在觀看江蘇衛視《人世間》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熱議為何小說的結局很是悲慘,整個周家都陷入到沒落狀態,而對比電視劇的版本,似乎故事並沒有那麼悲慘至極,顯得有點“留餘慶”,像走“爽文”路線。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安排呢?具體情況,且看下文細細道來。

首先,眾多底層人物的命運已經十分悲慘,容易刺激大眾的神經。比如說,周秉昆花費巨資買的房子被收走,自己成為殺人犯,兒子周楠死於非命。外甥女馮玥當上了“小三”。孫趕超臥軌自殺,其妹妹又染上“絕症”。試問這樣的悲慘結局,觀眾的身心肯定是無法接受,必然會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產生很多負面的社會影響。這或許就是文字小說與影視劇的差異,文字必然是需要動人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故而悲慘的故事情節,間接傳遞給觀眾,負面影響自然會小很多,而影視劇的傳導是直觀的,殺傷力更大。

可以想見,觀看影視劇的大多是普通大眾,一直被這種悲苦的情緒籠罩,陷入到沉思和抑鬱之中,這顯然是違背影視劇的“娛樂效果”。

其次,影視劇的篇幅有限。很顯然,小說的獨特之處便在於虛構,可以藉助文字的跳躍,天馬行空,想像無限,篇幅不會受到限制。但是,影視劇卻不可以,它需要有場景、篇幅以及投資的限制,故而對於很多人物的命運,需要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刪繁就簡,抓主線。故而,我們在電視劇的結尾,並沒有看到小說類似的描述,這也是現實操作的需要。畢竟很多角色的修改,其實並不是主要人物,並不影響大局。

當然,小說的結局本身就是悲劇,許多偉大的藝術都是從悲劇收尾,《悲慘世界》、《紅樓夢》亦是如此。可以推想,作家梁曉聲也是希望自己的扛鼎之作,比肩那些偉大的文學作品,能夠流傳後世,必然會“下狠手”,使盡渾身解數。可是,電視劇卻不同,口碑很重要,社會影響很需要注意,需要摒棄一些“不和諧”因素,故而自然採取很“和諧”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