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舍利子真就那麼“玄幻”嗎?從科學視角看一看它的成因

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在人的生命抵達終點後,後人會為其處理遺體並舉行葬禮,現在大多數人都選擇火葬的方式。經歷火葬之後,遺體就僅剩用一個小盒便能裝下的骨灰。

佛門書經中記載,有得道高僧圓寂之後,經過火化會留下幾顆圓滾滾的像石頭一樣的物件,這就被稱為舍利子。

舍利的起源

印度有個習俗,人死後,其後人會將其火葬得到的骨灰等物,裝入金屬、石質或者陶瓷的容器內埋在地下。其高出地面的部分就被稱作是塔,塔有高顯之意。另外高僧的這些容器則會供奉在屋內,這也被稱為塔,舍利與塔都是印度以為尊崇的事物。

“舍利”一詞起源於印度梵文,在佛教中,僧人死後所遺留下來的頭髮、骨骼、骨灰等都被稱作舍利,而舍利子則是指高僧去世後遺體經過火化而形成的色彩斑斕的珠狀結晶體。

不同顏色的珠子都有其不同的名字,黑色的晶體是頭髮舍利子,白色晶體是骨骼舍利子,琥珀色是大腦舍利子,紅色晶體為肌肉舍利子,除此之外還有透明舍利子的存在。

佛教中,舍利意義重大

傳說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領悟了佛道化身成佛,最後只遺留下了幾顆珠子,這也就是舍利子。佛教信徒由此認為舍利子是高僧得道成佛後的聖物,十分珍重。

有歷史詳細記載,據說當時釋迦牟尼去世後,由於拂教信徒眾多,舍利子更是被追捧供奉,印度的八個小國不由分說地爭奪釋迦牟尼遺留下的舍利,最後這些舍利愣是被分別葬入了十個地方。

公元前185年,婆羅門教與佛教兩個教派產生了極為激烈的矛盾和爭鬥。古印度中部聯合伽王朝的補砂密多羅王殺害了密多羅國王,並立婆羅門為國師,企圖全面摧殘與打擊佛教的地位,此局面迫使一些僧人尼姑帶著寺裡的舍利子四處逃竄。

此時有僧人為了防止視若珍寶的佛舍利會被搶走,甚至劃開了自己的皮肉,將舍利藏於自己的皮肉間,待將傷口縫合後再逃出國境。

而佛教傳入中國,佛舍利也依舊持有相同的地位。到現在為止,中國也儲存了不少佛舍利。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出土的佛骨舍利,北京八大處靈光寺內供奉的佛牙舍利,以及杭州雷峰塔地宮的釋迦佛螺髻發舍利等。

舍利子的神奇傳說

其實,關於舍利子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很久之前,有位長者施捨了街邊的一個叫花子一頓飯,叫花子溫飽之後為了表達自己的謝意,贈送了長者一把舍利子,並說舍利子只能送給自己的有緣人,而得到舍利子的有緣人也會因此得到福報。叫花子之所以相信這個說法是因為舍利子在他身上得到了驗證。

原來這位叫花子原本是個富裕的企業家,不過他也因此總是高傲的對待他人。偶然的機會,他從一位高僧那裡得到了一些舍利子,那位高僧出家之前十分濫情,出家之後他憑藉自己極強的定力從未在情慾上有過破戒之事。

得到舍利子之後,他的事業就走向了下坡路,他明白了自己的傲慢。於是叫花子就放下事業選擇雲遊四海,將舍利子贈與那些有緣人。雲遊的過程中他逐漸懂得了舍利子的意義,它其實就是對定力的考驗,如若你完全能夠自制,那麼它將加倍成就你,反之則會得到一些懲罰。

高人與那位高僧的經歷大為相似,聽完了叫花子的經歷,也就明白了自己會成為有緣人的原因。高人受到了點撥,他接下了舍利子,自此以後他都在心中都有了這樣一個目標,並一直潛心修煉,的確受益良多。

舍利子除了這些故事,還有許多神奇的傳言,有人傳言舍利子若是碰上了有緣人,便會生出許多小舍利子。這些故事以及傳言無不充斥著濃濃的佛教色彩。於是大家便開始好奇這些神奇的舍利子究竟是如何產生的,關於它來源的猜想,民間佛教也眾說紛紜。

舍利子的來源猜想

佛教上說舍利子與人的修行功德有關,他們認為舍利子是由菩薩的修行和“戒定慧”等的功德薰陶而來的,是心與佛相結合的表現,並不是常人能夠擁有的。

並且由於每個人修煉對於齋戒、慈悲心的加持的意念不同,所得到的舍利子也就有所不同。也因為有些高僧的舍利子堅硬無比,鐵錘也無法砸爛它,也寓意著佛的金剛不壞之身。

有人認為,舍利子就是身體內的一種結石,不過,這一觀點很容易被推翻。因為結石的產生需要一定的成因,通常擁有愛喝酒、飲食油膩等不良飲食習慣的人更容易出現結石。

眾所周知,僧人戒律森嚴,平日裡戒葷腥戒酒導致每日飲食極為清淡健康,得結石的機率顯然小之又小。

另外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膽固醇和膽色素,這類物體雖然在人體內顯得十分堅硬,還會為患者造成巨大的疼痛,實際上其化學本質就是含鈣的物質以及金屬鹽沉積物,一敲即碎,更加不耐高溫了。而且能遺留下舍利子的高僧生前也都是極為健康的長壽老人,並不曾遭遇如此劇痛。

還有人覺得這舍利子的形成原因恰巧就是他們每日吃素,身體會攝入大量的植物纖維素以及礦物質,經過新陳代謝,這些碳酸鹽以及磷酸鹽便以沉澱的形式在人體內堆積形成結晶。

還有甚者,將舍利子的來源放在了一些佛珠寶石等高僧的佩戴物中。這些寶石會跟隨高僧一起火葬,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遺體火葬的溫度極高,在這樣高溫的作用下,二氧化矽就能夠與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舍利子大概就是透過這個化學反應得到的化學產物。

民間七嘴八舌的猜想終究敵不過科學家專業的研究與分析,讓我們來看看科學家究竟是怎麼看待舍利子的。

科學的解釋

科學家透過電子掃描顯微鏡,觀察了從一歲到將近百歲的人,死亡後得到的人體骨骼,並抽取了樣本進行熱誘導實驗。在兩百攝氏度到兩千攝氏度這個溫度區間下,將骨骼逐步升溫加熱一段時間觀察其變化。

實驗觀察結果如下:

兩百攝氏度時,骨骼出現了變形收縮和碎裂;四百攝氏度時,骨骼中的有機物開始重新組合;六百攝氏度時,這些骨質結合成了形態各異的晶體,有圓形、三角形以及其他不規則的形狀。

之後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重結晶愈發明顯,晶體也開始長大。直到一千六百攝氏度,這些晶體逐漸融化形成了球形。基於微觀結構的改變,骨骼的碳酸鈣與鹽類物質結合,這些球體的顏色也出現了變化,形成了許多種不同的顏色。

至此為止,實驗在進行到一千六百攝氏度時,“舍利子”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舍利子的出現原來並非偶然,也並非與佛教的功德有關,只要火葬時產生的溫度足夠高,那麼人人都能形成這樣的小石頭。

小結

雖然在科學的詮釋下,任何物質的產生都有了因果,失去了其神秘色彩,不過對於信仰的信徒來說,這個物件的意義遠遠不止一個普通的化學產物這樣簡單,它更多的是來源於心理上的一種信念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