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劉宏志:河南青年作家綜述|中原作家

作者|劉宏志

河南省青年作家批評家論壇現場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河南當代文學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老中青幾代作家持續發力,使文學豫軍成為中國當代文壇不可忽視的一支重要力量。文學豫軍不僅佳作頻出,不斷獲得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等各大文學獎項,更為重要的是,文學豫軍也是一支代際銜接完整的文學隊伍。上世紀80年代,生於三十年代的張一弓成為當時中國文壇的代表人物之一,生於四十年代的田中禾,五十年代的劉震雲、閻連科、李佩甫、張宇等人則在此時成長起來。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後,尤其是新世紀以來,生於五十年代的劉震雲、李佩甫等人,先後獲得茅盾文學獎等重要文學獎項,成為中國當代文壇的代表作家,同時,生於六十年代的李洱、邵麗、馮傑,以及生於七十年代初期的喬葉則在這一時期也迅速成長起來。近年來,生於1980年代、1990年代的河南青年作家也已經嶄露頭角,成為中國當代文壇的一支新生力量。

具體到當下河南這批青年作家,目前河南文學80、90後的青年作家又可以細分為生於70年代末與80年代的一批80後作家,以及生於90年代初的90後作家。之所以把70年代末出生的作家劃為80後作家群體,主要是考慮這些作家在生活經歷以及發表作品時間上,都和80後作家更為接近。就目前河南青年作家的寫作現狀而言,目前可以非常明晰地看到的是,80後作家的創作已經成熟,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近年來佳作不斷,已經在中國當代文壇初步顯示出了自己的存在,相比較之下,90後作家還稍顯稚嫩,雖然有個別作家成就不低,但是作為一個整體,這批作家顯然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80後的代表作家是出生於1980年代初期的南飛雁,以及出生於1979年的李清源,出生於1978年的陳宏偉,另外,出生於1980年代初期的寇洵、王小朋、張豔庭,也都顯現出了成熟的寫作風格。

河南省作協副主席、鄭州市作協主席南飛雁

南飛雁是河南青年作家中的領軍人物。他成名頗早,在讀大學的時候,就出版了長篇小說《冰藍世界》,之後幾年內連續出版多部長篇小說,並且以長篇小說《大瓷商》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不過,作為一個小說家,南飛雁真正的成熟是在2008年之後。2008年之後,南飛雁作品數量減少,不如早期高產,只發表了一些中短篇小說,但是,其小說寫作卻顯然上了一個新臺階。2008年以來,南飛雁連續發表了《紅酒》、《曖昧》、《天蠍》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說,引起文壇矚目,其中《紅酒》還入圍魯迅文學獎,獲得河南省杜甫文學獎。《紅酒》、《曖昧》這些小說,既聚焦於中年官場人士的職場升遷,同時又呈現出他們的情感生活,這樣,南飛雁的小說,既是在敘述官場中的官員這個特殊群體的存在狀態,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所有中年男性的精神狀態的一種呈現。這種獨特的題材的發掘,以及對其中人的精神狀態的微妙的呈現,使南飛雁的小說具有了獨特的“這一個”的意味。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南飛雁已經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表達領域,也就是如他所說的,找到了自己的那盞燈。南飛雁曾經說到,“我想任何作家,都會執著地找到自己的一盞燈,而且希望這盞燈獨一無二。七廳八處,七八個人,有老有小,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當下的中國有太多這樣的存在。當我意識到我和我關注的人無法分開,我覺得我的那盞燈就觸手可及了。”當然,從南飛雁的表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對於自己獨特的表達領域的尋找,顯然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需要作家在生活中歷練,體悟。如南飛雁自己所說,他的創作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生活在提醒我:你小子不知道吧,七廳八處那兒有一群人,他們生活得蠻有趣,你可以來看一看,關注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打動你的。第二個階段,生活又來提醒我了:你小子聽好嘍,你也好,你關注的人也好,其實是分不開的,你們都是七廳八處的人,是一條道上的人,是一條船上的人。”南飛雁的這個有趣的表述,其實也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明了當代河南青年作家中80後作家的日漸成熟和90後作家的稍顯稚嫩。

某種程度上,南飛雁的關於找到自己一盞燈的理論也是適合李清源的。出生於1979年的李清源,應該算是70後,不過,他的成長過程,其實和出生於1980年的人差別不大。相比較南飛雁早早就出版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李清源的文學之路則顯得有些坎坷,甚至說是意外。李清源出身於農村,大學唸的也不是中文,而是學醫。醫專畢業之後,李清源還回到農村開診所謀生,後來又因為孩子教育問題進入城市。顯然,從李清源的個人經歷來看,我們如果不怕過於簡略的話,也可以將之簡單概括為一個鄉下青年的進城故事。這樣的生活經歷,顯然也對李清源的寫作構成了影響,或者說,讓他找到了自己寫作的一盞燈。李清源目前的寫作既有以縣城為故事背景的《門房裡的秘密》、《紅塵撲面》等小說,也有描述鄉下青年進城的小說,如《蘇讓的救贖》。相比較來說,這種描述鄉下青年進城的小說成就更大,也更能代表目前李清源的寫作。《蘇讓的救贖》獲得了河南省杜甫文學獎,小說描述出身農村的大學生蘇讓,自畢業之後,並沒有立刻過上美好的生活。相反,迎接他的是生活的殘酷: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得不居無定所到處流浪;美麗的女友離他而去……在這個過程中,他找到一個新女友謝春麗,但是謝春麗的面容醜陋,完全不符合他關於女友的設想,於是他對謝春麗也便有很多傷害,這又導致謝春麗離他而去。當他在城市壓抑、無奈地生活的時候,家鄉的父親又因為打人被捕。他趕緊回家營救父親。試圖賣腎,甚至自殺。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謝春麗伸出援手,給他提供經濟資助,並幫助他打贏官司。感激涕零的蘇讓回城之後求得了謝春麗的原諒,並且把父親接到城裡生活。小說關於蘇讓的描述,其實是非常準確地呈現了當下鄉下青年艱難的進城之路。顯然,相比較1980年代,當下的城鄉差別已經很小,甚至城鄉之間的人為界限已經消失——鄉下人隨時可以進城找工作。但是,城鄉之間還存在著看不見的鴻溝,這在那些從鄉下進城的鄉下青年那裡,顯然更為明顯。蘇讓的經歷,則顯然是把進城的鄉下青年的窘況非常清晰地呈現出來了。蘇讓大學畢業之後,在城市蹉跎無成。甚至連婚姻都成了問題。蘇讓工作的不順暢,婚姻的不順暢,不是蘇讓不夠努力,他其實很用心地在經營自己的生活,努力想要提升自己的階層,但是,僅僅憑藉一個不入流的大學的大學生的身份,顯然他還沒有能力迅速改變自己的經濟困境。當然,從蘇讓的身份,他的家庭環境,以及他遭遇困境時的無奈,顯然我們都可以看到鄉下進城青年的生存困境。從李清源的小說書寫來看,李清源講故事的技巧非常高明,更難得的是,李清源的寫作,也非常自覺,“寫作者首先要描寫自己熟知的領域和事物,這是一種發乎天然的本能……我小說裡有大量由鄉入城的青年,與我自己的經歷有關係……而我之所以比較多地描寫這個群體,不僅因為我熟悉他們,可能還基於某種責任‘離鄉二字說起來簡單,其所寓卻大,從中可以窺見這個時代的榮枯與得失……我堅持認為,作為一個寫作者,有責任就所處的時代發聲。寫作者可以不必為某個群體或階層代言,但一定要為所處的時代發聲。”從這個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李清源書寫的自覺。

青年小說家陳宏偉

陳宏偉的寫作,在近年來也愈發自覺與成熟。從一個小說家的角度來說,陳宏偉也非常善於講述故事,無論是他的《三角形的秘密》,還是《遠方那麼遠》,這些小說中都有一個頗為好看的故事。更為重要的是陳宏偉的寫作,在一個有趣的故事之下,往往也包裹著頗為複雜的精神意蘊。《遠方那麼遠》講述了一箇中年機關男性與他大學時期互有好感的一個女記者的婚外情。當年女記者志向遠大,而機關男性則是似乎不思進取。多年過去,志向遠大的女記者先是婚姻不順,接著是所在行業日漸困難。相比較之下,退守小城的機關男性,則似乎成了一個智者。更有意味的是,女記者一腔熱情,要救助一個小女孩,但是最終卻不過被所救助的物件騙走了十萬塊錢。其間對人性的探尋,對生命道路的思考與呈現,都盡在糾葛交錯的故事情節中呈現出來。寇洵的寫作也頗為有趣。從小說立意而言,寇洵似乎是儘量要呈現出生活的小。他的小說絕不講述世界的困境,國家的問題,他並不想進行一種宏大敘事。寇洵的很多小說都是在講述一個城市青年的生存狀態,其中,很多和情感有關,和男女兩性關係有關。在寇洵的小說中,沒有極端戲劇化的情節,某種程度上,寇洵的小說,似乎是反戲劇化的,他就只是把生活中似乎司空見慣的,或者說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狀態呈現出來,他不過是寫一個男青年的相親,喝酒,壓馬路,等等。不過,透過對這種日常瑣屑狀態的書寫,寇洵實現了對人的精神狀態、存在狀態的呈現。寇洵的小說沒有心理描寫,也沒有打斷的文學性語言的鋪排,他的小說語言細膩、準確、節制,往往在不動聲色的講述中,在對我們日常瑣屑生活狀態的呈現中,給人帶來意味深長的思考。焦作的青年作家張豔庭,近年來連續出版了《搖滾烏托邦》等長篇小說多部,另外還出版有詩集,以及散文集。張豔庭的小說,早年尚有理念化濃重的痕跡,這其實也是很多有學院背景的青年作家共有的通病,但是近年來的寫作,已經圓融自然,基本少見雕琢痕跡。洛陽的青年作家王小朋,也是同時做小說和散文,不過,相比較之下,他顯然還是在散文方面更有天分。其散文《讀城箋》,從食事、詩人、形色、風物四個方面,介紹了洛陽這座城市的現在和歷史、文化,其文字舒緩自然,徐徐道來,把一個古城的風貌、特色極為詳盡地呈現了出來。

另外。夢情的青春文學書寫也獨具特色。

河南省青作協副主席夢情

不過80後作家中,還有一個更為年輕的寒鬱頗值得注意。寒鬱出生於1988年,如果從年齡來算,其實倒是和出生於90年代初的90後作家更為接近,但是寒鬱的作品卻並沒有年少者的稚嫩之氣,這個大約也是和其生活經歷有關。寒鬱少年即輟學出外打工,經歷頗多。這些生活經歷,顯然促進了其心智的成熟,給他帶來了更多的、更深刻的關於生活的思考。寒鬱的小說中都在彰顯一種特殊的精神追求。其小說《孤步巖的黃昏》敘述了一個律師在遭遇重大人生挫折之後——事業失敗,妻子離開。反而放下一切,不被現實物慾所困擾,來到山村,追求一種純粹的精神,從而獲得了精神的平靜。小說對我們現實世界的成功與失敗,進行了深入的反思與批判。他獲得第二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短篇小說佳作獎的小說《明月愴》,講述了雲師傅有著武俠夢想,但卻只能安心於日常農耕,而且,就連自己的孫女車禍死亡,他似乎也不能幫孫女討回公道,這對他嚮往的武俠精神來說,是一個莫大的諷刺。不過,無論遭遇伺種打擊,但是雲師傅卻始終堅守著自己品質和希望。在這些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寒鬱有一種超越其年齡的成熟。能穿越紛亂的世相表象。呈現出他對生活的認知和理解。假以時日,寒鬱必將還有更大的文學成就。總之,從當下河南80後作家總體的創作來看,基本上都已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其敘事語言都頗為流暢、自然,敘事也都能表現出自己對生活頗有深度的理解。

在80後作家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文學豫軍的90後作家也已經破土而出,呈現出自己的風采,小托夫、鄭在歡、尚攀、丁奇高、智啊威、忻尚龍、牛衝等一批年輕的90後作家都已經在文壇嶄露頭角。這一批90後作家,雖然年齡尚小,但是就他們的創作時間來說來說,卻有很多人都已算的上是“老”作家了,尚攀、小托夫、忻尚龍、鄭在歡等年輕作家都已經出版過長篇小說或者中短篇小說集,在各大文學期刊上,也經常發表作品。總體來說,這批90後作家已經各具特色,鄭在歡、尚攀的小說寫作,牛衝的詩歌寫作,都已達到一定的高度。不過,相比較80後作家的成熟,90後作家就整體而言,在創作上還略顯稚嫩。具體來說,一個方面是,創作上還存在較嚴重的理念化傾向。比如智啊威的《解放動物園》這個小說,描述母親、父親相繼變成了鵝和雞。小說的書寫,的確符合陌生化的敘事理念,透過對母親變鵝過程的描述,以及父親變成一隻雞,最終自己回到家再也見不到親人的描述,能帶給讀者陌生的審美體驗,從而引導讀者去進行思考小說的主旨,比如可能有關於城鎮化時代鄉村衰敗的描述,等等,但是就小說藝術而言,缺少對父親、母親變形的充分合理的交待,就顯得是為了陌生化而陌生化。卡夫卡的《變形記》當然也有人變成甲蟲的描述,但是作為一種敘述手法,卡夫卡是直接呈現了人變成蟲子,更多的敘述則是強調在格力高爾變成蟲子之後,家人與他的關係,從而呈現小說的主旨。換言之,智啊威的《解放動物園》雖然使用了陌生化的藝術手法,但是因為所要表達的東西沒有在陌生化的過程中充分呈現,就顯得有些過於理念化了。90後小說的問題之二在於,他們顯然還缺乏對生活更為深刻的認知,從而也導致自己在小說中無法提供更為獨特的關於生活的理解。比如尚攀的小說《優雅螽斯》,就描述了一個青年男子在窮愁潦倒的情況下,被一個富家小姐看上,結婚,從而過上了幸福、體面的生活。但是這個男子並不是非常愛自己的妻子,他和岳父的公司裡具有文藝氣質的女孩子成了情人關係,而且,這個情人還懷上了自己的孩子,並且要求他和妻子離婚。小說以男主人公和妻子在山間別墅的下午茶作為開端,一層一層呈現出男主人公的生活秘密。從敘事藝術上說,尚攀顯然已經知道怎麼去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但是,就小說主題來說,顯然並沒有作家相對獨特的認知呈現出來。不過,相比較來說,鄭在歡的小說顯然頗值得注意。鄭在歡的小說《外面有什麼》寫了一個家庭中的悲劇故事。小說中的父親,以偷竊為生,還經常打罵母親。母親形象姣好,在一個飯店做服務員。母親所在飯店的店長喜歡上母親,而母親也終於厭惡了父親的打罵,決定和店長私奔。但是,就在大年夜兩人私奔的時候。正好被在外面與同學打架的母親的兒子看到,為了阻止母親,兒子被汽車撞斷了雙腿,而母親卻還並不知道。這個小說是一個關於底層生活者的悲劇,當然也可以歸於我們傳統所謂的底層文學範疇中。但是,這個小說顯然又和一般的底層文學並不一樣。小說中關於兒子學校生活的描述。關於底層生活者這種自得其樂的日常生活的描述,都呈現出作者深入的觀察和思考,和一些理念化的底層描述截然不同。從敘事技巧的角度,小說不斷採用類似電影蒙太奇式的鏡頭切換,把一家三口的不同的生活狀態同時呈現出來,也使小說更具有了悲劇的意味。從鄭在歡的小說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鄭在歡雖然年齡不大,但是他的小說中卻已少見年輕人的稚嫩之氣,而頗有滄桑之感。總之,從河南文學的90後青年作家的創作來看,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頗有實力的創作隊伍,他們的未來顯然值得期待。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豫軍稱號在中國文壇叫響。一般認為,文學豫軍是從20世紀50年代以後開始形成的。在文學豫軍的形成過程中,有四代作家撐起了河南文學發展的脊樑。為當代河南文學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第一代作家是從上世紀50、60年代開始創作的一批老作家。這批作家主要代表人物有蘇金傘、青勃、李準、何南丁、張有德、鄭克西、任訪秋、段荃法等。文學豫軍的第二代作家是出生在上世紀30、40年代,在上世紀80年代大放異彩的一批作家,代表人物有張一弓、葉文玲、田中禾、喬典運、王懷讓、張斌、葉鵬等。文學豫軍的第三代作家是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在80年代中後期成熟,代表人物是李佩甫、劉震雲、閻連科、張宇、周大新、劉慶邦等。文學豫軍的第四代家主要是出生於60年代和70年代的一批作家。這批作家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進入新世紀以來已經產生了重要影響,不斷獲得各種全國性的獎項,代表人物是何向陽、邵麗、李洱、墨白、喬葉、馮傑等一批優秀年輕作家。在文學豫軍崛起的過程中,這批80、90後作家還和文學豫軍沒有什麼關聯。但是現在,河南這批80、90後作家的強勢崛起,讓我們看到了文學豫軍第五代作家的光輝未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就將成為文學豫軍新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