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廣西男孩吃野草生活5年,樹葉當毛巾,街坊提及不禁落淚

他是一個來自廣西省隆林德峨鎮的小男孩兒,他叫楊六斤,5年來獨自一人生活,每日靠吃野草填飽肚子,捕魚解饞。

當媒體發現他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12歲的少年。

在楊六斤6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爺爺奶奶也相繼去世,每個月僅靠堂哥的500元來謀取生活費,靠吃野草充飢,用樹葉擦臉。

隆林德峨鎮,處於窮山峻嶺之中,自然風景優美,而楊六斤正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之中。

12歲,是一個小孩子正應該被父母關愛與呵護的年紀,可究竟是什麼樣的經歷,讓楊六斤再這麼小的一個年紀就過上了如此艱苦的生活。

幼年喪父,母親改嫁

原來在楊六斤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突發了一種疾病,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由於本就要靠父親一人養活一家六口人,現在突然失去了一家的頂樑柱,這讓生活上本就困難的家庭更是難上加難。

父親去世,也就意味著一家的責任重擔全部壓到了母親身上,而六斤也因為失去父親感到非常的難過。

但是沒過多久又傳來壞訊息,母親帶著幾個月的弟弟改嫁別家。

母親改嫁後,由於弟弟年幼,也隨母親離開,家裡就只剩下了楊六斤和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楊六斤突然就從父母的懷抱中掉落,變成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孩子,只能與年邁的爺爺奶奶苦苦相依,這對六斤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落差感。

可是畢竟,他也還只是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兒呀。

可現實總是殘酷的,老天是不公的,母親改嫁後不久,六斤的爺爺奶奶也相繼離世。

從此,楊六斤真的只剩下了自己一個人,他不再像別的孩子一樣,會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別的小孩子每天都能到的父母呵護的年齡,他便要開始學著自己如何生存下去。

他要學著做飯、打掃家務,還要承受著失去親人的痛苦,在一個孩子的年齡承受著甚至如此巨大的壓力。

傷心和難過一定是少不了的,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

可是楊六斤只有7歲,他還是個孩子,這樣一個年紀的小孩子,無論怎樣都很難自己靠自己生存下去。

於是在這種情形之下,堂哥決定將楊六斤暫時接到家中,讓六斤與自己一起生活。

可儘管如此,

堂哥為了維持生計,必須進城打工,所以最後楊六斤也只是暫時找到一個穩定的住所而已。

獨自生活

堂哥進城打工後,每個月會給鄰居500元來作為楊六斤的生活費,可最終還是留下了楊六斤一人獨自守在一個大空房之中。

面對這樣的生活窘境,楊六斤不得不比別的孩子更早地學會獨立。

除了獨自打掃家務外,楊六斤還要自己做飯,

可是堂哥給的500元還要用於交學費書費以及衣服,很少能再騰出錢來去買食材,於是他就去地裡挖野菜來填飽肚子,這樣的日子,足足過了5年。

在這漫長的5年裡,楊六斤吃遍了十幾種不同的野草。

在這期間,他還學會了自己製作捕魚工具到河邊進行捕魚,對於他來說,最好吃的便是靠自己的雙手在這河中捕捉到的小小魚了。

可起初,即便是這簡單的“

美味

”,也是很難吃到的,由於僅靠自己製作的捕魚工具有些撿漏,所以捉到小魚也並非易事。

儘管如此,這5年期間,楊六斤也鍛鍊了一手經驗老道的捕魚手法,在後來的日子裡,也時常能夠滿載而歸。

同時,也鍛煉出了不錯的烹飪技術,也總是自己生火做飯。

看著油鍋裡逐漸被炸至金黃的小魚,楊六斤的臉上露出了滿滿的笑容。

一碗米飯,再吃上幾天小魚,楊六斤就已經吃得滋滋有味了。

遠處的親戚不如守著的鄰居,這句話說的確實是這樣。

有的時候鄰居們感到楊六斤可憐,會給予一些食材和衣服給他,總而言之,則是能幫則幫。

畢竟,有誰會看到這樣可憐的一個孩子會不為之動容。

幫歸幫,楊六斤也從來不含糊,對於鄰居們的幫助,他總會主動去幫鄰居們放羊、放牛等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做為回報。

有一天早清晨,記者找到楊六斤的時候,他已經起床在收拾屋子,之後僅僅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就做好了早飯。

原來,

他的早飯只有半碗米飯,沒有配菜,只是伴著一些辣椒醬。

可能對於楊六斤來說,只要能填飽肚子就已經是最高的奢求了,根本談不上有沒有營養。

可是我們仔細想一想,他還是一個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呀。

吃過早飯簡單收拾過後,楊六斤便背起行李出門。

起初來到鄰居家幫忙餵豬,之後便牽起牛羊,準備要到山上去放羊,在他放羊的同時也會順便摘一些野菜,來作為自己的後備食材。

後來記者有問過六斤那些野菜好不好吃,

楊六斤當時面帶微笑地告訴記者好吃,只不過有一些酸

,記者看到小六斤這樣回答,不免眼角有些溼潤。

平時除了幫鄰居放羊、放牛之外,楊六斤也會幫鄰居幹一些農活,用鋤頭砍柴等等,他也絕不含糊。記者採訪鄰居時,鄰居曾回答道“

想到六斤就會忍不住想哭

”。

在鄰居眼裡,楊六斤畢竟還只是個幾歲的孩子,瘦骨如柴,全身上下沒有一點多餘的肉。

所以平日裡多多少少也都想,並且也都會給予六斤一些幫助。

與母親的重逢

可歸根結底,楊六斤畢竟還只是個孩子,他有的時候也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懷。

那麼為什麼楊六斤不去找他改嫁的母親和弟弟呢?原來這也是有難言之隱的。

母親改嫁後,日子過得也並不富裕,弟弟長大一點之後,母親便進城打工了,在家裡的日子也很少。

再者就是因為母親改嫁的地方離堂哥家也很遠,六斤也擔心會打擾到母親,但是也有去找過他的母親和弟弟,不過還是中途返回了。

每次提到媽媽,楊六斤都會非常的難過,於是我們決定一定要幫助六斤和他的媽媽見上一面。

後來終於在記者的幫助下,終於帶六斤來到了媽媽家裡,當楊六斤見到媽媽的那一刻,便立刻衝了上去,抱在媽媽的懷裡。

那一刻,彷彿楊六斤藏在心底好幾年的委屈和思念都隨著眼淚流了下來,母親更是止不住眼淚,滿眼心疼地看著楊六斤。

可是楊六斤終歸是不可能留在母親身邊的,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接受這個現實。

最終,只能滿懷不捨地離開,回到堂哥家那個空曠的大屋子中。

可楊六斤終歸是個懂事的孩子,就要離開母親的時候,不哭不鬧,再次將不捨壓在心底。

他向母親招一招手“

回去吧,別送了

”,可其實下次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母親,連他自己也不清楚。

我們記得,莫泊桑曾經說過,困難的極限便是幸福,當我們面對困難,咬著牙向前邁步,或許回頭再看,我們已經走了很遠很遠。

老天自然不會辜負這樣一個努力又善良的孩子,當楊六斤的故事被媒體報道後,很快引起了政府部門以及廣大愛心人士的關注。

受到社會的關愛與幫助

楊六斤的事情被媒體報道之後,短時間內引起了深圳一家學院的深切關注。

於是把楊六斤接到了書院裡,他讀書的費用由學校承擔。

不僅如此,楊六斤的事情也感動了許多愛心人士,社會各界紛紛向楊六斤籌集愛心捐款。

僅僅在楊六斤被報道期間,便獲得了幾十萬的愛心籌款。

一直到2014年6月,楊六斤已經陸陸續續地收到了全國各地的愛心捐款共計500多萬元。

從此,他不再是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在空房中,在他身後的,是千千萬萬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

上天不會辜負一個努力的人,更何況他還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我們相信,有了全國愛心人士的幫助,楊六斤的生活一定可以得到很大的改觀,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在書院讀書,也一定可以結交很多新的朋友,從此不再是孤單一人。

其實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不止楊六斤,還有很多向楊六斤一樣的孩子。

他們有的父母離異、有的家境貧寒,過著和楊六斤一樣的生活。

所以歸根結底,我們不能只靠著媒體去“

偶遇

”這樣的孩子,相關部門應重視起來,主動去“

搜尋

”,去發現,早日讓處於這種環境的孩子們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總之,從楊六斤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無論生活多麼的困難,我們都要迎難而上,這樣一個小孩子都沒有放棄生活,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熱愛生活。

最後,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茁壯地成長,都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都能夠在愛的呵護下長大。

我們也與相關部門攜手,去發掘那些還在困難中求生的孩子,幫助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