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5000字走進天生敏感者:時而情緒高漲,時而抑鬱低沉

每個情緒強烈的人的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內心極度豐富、有著巨大熱情,有很多東西可以付出的人。。。。。

你是這樣的人嗎?

●深刻、強烈且複雜的情緒

●深切的同理心及高敏感度

●高度敏感的知覺力

●豐富的內心世界,充滿了感覺、幻想及智力上的可激發性

●創造性潛能與存在焦慮

如果對以上5點感覺還不夠清晰,可以再詳細的描述一下:

●情緒很容易在兩極搖擺,體驗到的情緒深度和強度都會比一般人更要深、要高。

●有時情緒高漲欣喜若狂,有時又落入低谷,抑鬱消沉,轉換迅速。

●品過絕望的滋味,也嘗過極度的歡喜。

●是一個感知力非凡的觀察者,能體察細微之處,能看到感受到、留意到和記住更多的東西。

●大腦處理一條條資訊並作出反應,其速度之快,過程之複雜,以至於有時候嘴巴都跟不上頭腦。

●天生有一種能力,能夠感受到他人的精氣神。

●在與人的交往中天生就是一個跟著直覺走的人,飽含愛意,理想主義、富於浪漫。

●總有人說你太過了,太激烈、太敏感,太情緒化,太戲劇化,太羞怯……

寫完以上這些,我有一種半虛脫的感覺。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一個“天生敏感體質”的人,雖然沒有到達極致,但我確定自己是這一part裡面的人。所以,當我在閱讀《擁抱你的敏感情緒:療愈情緒,接納自我》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停下來楞一會神,然後再拿起來因為會有一種看到自己“前世今生”的恍惚感。所以,這篇文章,我把它送給和我一樣擁有敏感體質的人,我的“同類”們。

這原本應該是一篇中規中矩的書評,但我卻因為身處其中而不想再置身事外,我想談點別的。

01 痛苦與狂喜

總是形影不離

生命中最難過的事,怕是一個“敏感體”愛上一個“麻木體”。我就是。

我們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探討這個話題,他用欣賞和寵溺的語氣說:“你渾身長滿了觸角”,但有時也會苦惱:“為什麼你的情感就像過山車,總是大喜大悲、大愛大傷,難道擁有一條平靜穩定、微微起伏的生命線,不好麼?”

愛過我的人都很難忘記我,我毫不懷疑,即使分開,我也會是他們心頭的硃砂痣或者白蓮花這麼說並非出於單純的自戀,而是基於一定的理性分析:

●生活中,中規中矩的人太多了,所以更真誠、更純粹、更勇敢的人,會被格外銘記

●渾身長滿了觸角對於對敏感體質毫無感覺的人,也許只會覺得討厭,但對於愛過這種型別的人,這一定是吸引他的一個“點”人總是會羨慕自己缺少的部分,所以這個特質也會被格外銘記

●敏感體質的人,更具情感體驗的豐富性和深刻性,在情感世界裡,ta不但自己會有極致的體驗,也會帶領別人走近這種生命中極致的體驗,對於那些中規中矩、從未體驗過這種生命狂喜的人來說,這會是他們黑白世界裡熠熠生輝的“彩色照片”

●分手之後,傷會慢慢療愈,但對方的“好”卻會慢慢浮現,重新回到自己中規中矩的生活中的一方,會在感覺到熟悉和安穩的同時,喚醒對激情的渴望和懷念人都是矛盾的

也許有人看到以上這段話,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不適感:這個人也太自戀了吧。

是的,這正是“敏感體質”的痛苦之處一方面敏感體質的人會覺察到自己的“與眾不同”,但另一方面,身邊也從不缺乏打壓者,總有人會說“你太過了”、“太情緒化”、“太自戀”、“你沒什麼了不起”……。。

於是,敏感體質的人會經常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的自戀”與“我的特點是不是影響到了別人?我是不是應該再低調一點?”的自我懷疑中。

這一部分,在《擁抱敏感情緒》的第二部分“情緒強烈的複雜性”中,有詳細的解釋 從充當家庭環境的“替罪羊”,到外部環境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再到內心世界的“自我懷疑”,從某種意義上說,敏感體質的人也許一生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就在於“自我的同一性”上如何整合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統一?

當然,這其實不是敏感體質的獨有課題,而是每一個人的終生課題,只不過我相信對於敏感體質的人來說,這個課題更困難,也更漫長。

前兩天我發了一個微“tou條”,裡面提到一個三年未見的故人,說我比以前漂亮,有一種“內外整合之美”,這個評價讓我很安慰,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這本書的架構,也是如此:從介紹和描繪這類人的畫像,到列舉這類人在生活(尤其是早年生活)中的困境,再到自我解脫(成長)之法。我不敢說現在的自己已經整合完畢,但至少在這條道路上已經走了很遠,發生了一些肉眼可見的變化。

是的,情緒敏感的人就是這樣,情緒很容易在兩極搖擺,體驗到的情緒深度和強度都會比一般人要深、要高。所以,ta體驗過情緒高漲、欣喜若狂,也很容易跌入谷底、抑鬱消沉;ta能體察到細微之處,留意和感受到更多東西;大腦中處理資訊的速度很快,經常嘴巴跟不上腦子;

同時,在與人交往中,更跟隨直覺(而非理性分析),理想主義、富於浪漫。但與此同時,情緒敏感的人也飽受自己這個特質的煎熬,被孤立、被排斥、被不理解、被視為離經叛道、被要求按照大眾的眼光生活,同時,自我懷疑、自我苛責、自我打壓。

在我12歲的日記中,我這樣寫道:“如果非要用一個詞形容我自己,我會選擇矛盾。是的,我就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

一語成讖,12歲的我竟然完整地洞悉了自己的靈魂,同時按照這個“自我預言”不斷實現,走了一條崎嶇泥濘的道路,直到近些年,才找到人生的歸宿。

記得上心理課程的第一課“情緒管理課”的時候,教授在講臺上說:“人生最好的狀態是平和,同時帶著一點淡淡的喜悅”,坐在臺下的我,潸然淚下。對於我們這種人來說,這,太難了……。

02 敏感者的困擾

人群中有15%-20%可被歸類為高敏感度人(HSP),但同時這類人也很容易被誤貼上精神疾病的標籤,比如邊緣型人格障礙(BPD)、雙相障礙、多動症、或者抑鬱症。

“情緒敏感(強烈)”在文化中常被誤解,但其實它是一種力量(這一點在前文中已經有詳盡的闡述),但同時,情緒強烈的人也面臨一些了獨特的人際挑戰,這種深入且強烈的感受力通常起自早年,那時的自己還是一個小孩,欠缺調整情緒的能力,因此可能會遭受心理損傷,這些損傷通常與拒絕、羞恥和孤獨有關。

作為一個天才兒童,要麼被過度刺激,要麼刺激不夠,要麼被社會文化中的“得體性”打壓。作為成年人,可能常常困擾於自我懷疑中,關於生存的孤獨感也總是揮之不去。

上週我又去上心理課,在過去的幾年,幾乎我的每個週末都在上課中度過。而我在這個群體裡的表現也越來越微妙。

最開始我處於隔離狀態,據別人描述:“下課時不與別人說話,自己塞著耳機子背英語”、“很高傲”,後來熟悉後,又被別人描述“比以前接地氣”了,再後來,被一些人明確表示喜歡:剛學習心理不久,就被誤會學了很久,被人誇讚(羨慕)有悟性、表達能力好、聰明等,與此同時,也被另一些人嫌棄(嫉妒)著,最常見的反饋是:

你憑什麼那麼傲?你的配得感怎麼那麼高啊?你這麼說,是不是代表你很自戀?(學心理的人,大家都懂得,總會用心理學詞彙交流)等,而現在,我發現自己儼然成了一個異類,最明顯的表現是:分組討論的時候,我基本上落了單。

實事求是的說,落單不能單純歸罪於我“被排斥”這是一種“受害思維”的表述方法。應該說是我和大家的“共謀”,一方面我喪失了討論的慾望(從內心來說,我覺得討論的太淺),另一方面別人也對我有點敬而遠之。就像一個同學說:我在朋友圈給你點贊,你從來都不回。。。。。

可能最初我會真心的喜歡你,但是如果你遲遲不做迴應,那我也就不喜歡你了每個人都幾乎如此,我喜歡你,常常是因為你也喜歡我。如果你不喜歡我,我也會對你喪失興趣。

對於敏感者來說,孤獨似乎從來都如影隨形。對於孤獨,敏感的人會有一種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享受孤獨,在孤獨中感到自在和富有創造力,另一方面又因為孤獨,偶爾感受到自己是個異類。正如本書的作者所言:在“真實的做自己”與“天生的歸屬感”之間,總是來回擰巴。

年紀越小,認知水平越低,越擰巴。這種擰巴是一種巨大的心理能量的消耗,它可能會把高敏者的天賦消耗殆盡,讓他們泯與人群,也有可能成長為一個逆反而另類的刺蝟,當然大多數人都會帶上人格的面具,體驗著分裂的人生。

說句題外話,青春期的孩子最為敏感,所以他們也最為孤獨。

03 情緒敏感不是病

但是一種“挑戰”

說了這麼多“廢話”,也許最令情緒敏感者關心的問題,莫過於如何改變自己?在這本書的第三部分,作者做了詳盡的闡述。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療愈舊傷口

●建立情緒彈性

●瞭解真實的自己

●存身立世

●尋找真正的親密(關係)

●實現創造性潛能

基本上作者所言,也涵蓋了我個人的心路歷程。對於高度敏感者來說,探索自我是一個必要的過程,這其中包括準確、客觀地認知自己。正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個人只有深刻地認識自己,才能有清明的世界。在認知自我的過程中,我們就需要療愈舊傷,同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與真實連結”。

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真實是我誤打誤撞一直堅持的,而這一點就像複利曲線一樣,帶給我越來越多的“好處”,現在應該已經超過臨界點,到達了“躺賺”的階段。

比如說,真實表達。比如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就會找一個藉口。但是這樣做無形當中就消耗了自己的能量,因為一個謊話總需要更多的謊話來圓,而真實的表達,節約了雙方的時間成本和自己內心的內耗,經常練習真實表達的人,會明顯感覺到自己內心力量的增強。

再比如,真實認知自我。我們每個人都無時不刻的不在使用著心理防禦機制,心理防禦的作用就是幫助我們遠離痛苦的感受,但同時,也遠離真相。從小到大,我一直對認知真實的自我非常有興趣,在學習心理之後,我更對防禦非常感興趣。我喜歡不斷“扒皮”自己的過程,見到自己的醜、小、糗,然後,挑破膿瘡,才有接下來的成長。

再比如,真誠的面對別人。這裡面既包括真實的自我暴露,同時也包括對別人與自己不同的部分儘量消除防禦。比如聽見別人否定自己的時候,儘量保持開放性的態度,而不是著急的自我辯解這一點對我來說很困難,因為我很容易馬上陷入自我證白的模式,不過經過長時間的刻意訓練,已經比之前有了長足的進展。

在“存身立世”這部分,作者提到了被動攻擊、看到自己的陰影面和擁抱自己的明亮面,其實這些都與“真實”息息相關。

而在真正的親密關係中療愈自己,其實也是必要的。因為高度敏感者習慣於迴避和自我保護,就像剛才我看到一個讀者說“我感覺高度敏感者和獨生子女都像自閉症似的”,這句話雖然是評判,但也確實反應了別人眼中的高度敏感者的形象。

所有真正的美好,都是在深度“關係”中產生的親密關係無疑是最特殊的一種關係,在這種關係中,自我更容易被真實的暴露,我們也更容易感受到受傷的感受。但是我們需要勇敢真實的面對關係,既不被“壞”關係消耗,同時也需要在“關係”中錘鍊生命的韌勁不同、偏差從來都不會造就真正的分歧,只有不開放和封閉的內心才會。

最後是實現自己的創造性潛能實際上,高敏感之所以可以被稱之為天賦,就在於這類人往往更具創造性,因為他們足夠敏銳和細緻,同時又非常善於和內在世界發生深度連結,而這些都是外傾和穩定型人格的人所不及的。

仍然拿我自己舉例。在此之前我的工作是一個大型國企藥品研發部門的研究人員,那份工作也需要一定的創造力,但是更多的需要中規中矩和嚴謹科學的態度。在我辭職學習心理並從事與心理相關的工作之後,我才有一種人生重新活過來的感覺。

這項探究內心世界的工作極大地發揮了我的創造力,包括現在的寫作不管它是否能給我帶來金錢收益,都是我真正熱愛的。寫作也是需要創造力的工作,而我已經原創了超過200萬字。一方面我被掏空,另一方面我又不斷創造。

也正是在這種真正激發創造力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才真正找到了自我和內驅力。

正如本書作者所說:“對於情緒天賦異稟的人,內心的衝突與其說是有害的,不如說是發展性的,它們是一種成長痛”這句話太妙了,完全契合了我個人的成長經驗。當我們經歷一段時間的“正向失調”之後,生活會符合自己更高的價值觀,比如寬仁、真誠、有創造力等。換言之情緒強烈不再是成長的副作用,而是成長的必要組成部分。

而這一點,正是每個情緒敏感者的成長方向。

【寫在最後】

每個情緒強烈的人的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內心極度豐富、有著巨大熱情,有很多東西可以付出的人。其實情緒敏感、強烈、天賦異稟,它們都不是什麼特別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不好,而只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特質。

我們要做的,是擁抱它,發揮它的潛能。就像情緒敏感者可能天生就擁有一輛大功率的跑車,這輛車有動力非凡的引擎,但同時也需要特殊的燃油和特別的保養。

不過問題在於,很多車主並沒有學會如何駕馭它。而我們需要的,恰恰就是這個駕馭的技巧。只要駕馭得當,它可能會成為效能最好的跑車。

所以,高敏感是一種命運,也是一種天賦。

原創:有夢想的唐糖,動力學取向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多平臺的簽約作者,同時也是一名致力於心理學知識傳播的終生成長者。如果你有什麼心理困惑,歡迎在後臺私信我。責任編輯:一隻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