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聊齋志異》中聶小倩:棄惡從善,善解人意

蒲松齡大家都很熟悉,清代著名文言小說

《聊齋志異》

的作者。全書中的擁有491篇的短篇小說,其中描寫最多的是愛情主題,它們表達了作者強烈反抗封建禮教的精神所在,在這裡頭有些短篇是透過人和妖媚精靈的戀愛,來表達作者對於愛情的理想。

《聶小倩》

是蒲松齡根據金華民間傳說所創作的短篇小說,傳說

金華城西蘭溪門外西峰寺住著個女鬼聶小倩,被迫以色害人,因窮書生曾榮是真君子而動容不忍加害,依靠道士幫助跟隨曾榮回家,後曾榮中解元與還陽的聶小倩結婚。

蒲松齡對於聶小倩的傳說做些了修飾改寫,描寫出了一個

富有人性

的女鬼最終得到愛情的故事。這是一個

善惡對立

美醜對決

的故事,最終善惡有報,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動人故事。小說體現了作者極富

浪漫主義色彩

的情感,以鬼怪寄託自己超脫世俗的愛情。

一、美麗動人的聶小倩

1、棄惡從善

聶小倩作為故事的女主人公,生前只活到了18歲便殞命了。聶小倩是個具有美貌的女鬼,但是死後又被妖怪夜叉脅迫去害人。身陷蘭若寺的聶小倩無時不刻地想要得到解脫,她本性不壞但又被邪惡勢力控制,想要擺脫不幸的“鬼生”而奮起反抗,遇見寧採臣使她遠離黑暗勢力的決心更加堅定。

在初遇寧採臣時,聶小倩為引誘寧採臣說“

月夜不寐,願修燕好

”,這番談話完全沒有了婦女以往的貞潔,更多的是表現她浪蕩的一面,可見在此之前她已經被夜叉逼迫,與多個男子行了男女之歡,這便是起初我們所看到的聶小倩形象。

隨著劇情的推動,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不一樣的小倩展現在眼前。在寧採臣的正直之下,讓聶小倩將自身託付給了他,請求他帶自己離開這個痛苦之地。遠離蘭若寺的小倩在寧家住了下來,與寧家人日久生情,寧母和她關係文中所言“

親愛如己出

”,親戚們也樂於和她打交道,使她漸漸的產生了“

人性

”。

但是那個夜叉並沒有放過聶小倩,他千里迢迢從蘭若寺趕來想要謀害聶小倩和寧採臣。聶小倩從始至終都沒有擺脫夜叉的控制,她的些許寧靜則是夜叉故意給的時間罷了。

事實上,聶小倩的生活方式從未變過。當她在蘭若寺時需要聽從夜叉的命令去害人,從而換取生存之地;在寧家表面上是受到了大家的喜愛與關照,實際上初到寧家時寧母得知她是女鬼時,就顯露出了惶恐不安的表情,還有了“

不敢令有鬼偶

”的言論,可以見得對於聶小倩,寧母是不安和恐懼的,這也讓聶小倩在寧府時得處處忍讓。

想要留宿在寧採臣身邊卻被婉拒時,她變得憂心忡忡和不安,生怕寧採臣對她心生不滿。這個時候的聶小倩不再是蘭若寺那時候的女鬼了,她也沒有了當初離開的勇氣,而是變為了這世俗的一份子,她自以為地解脫,其實就是泡沫罷了。

2、用美好品德改變大家看法

美麗和賢惠是聶小倩最先表現出來的,也是最容易讓人發現的特點。透過婦媼兩者的對話就可以得知,

“婦曰:小倩何久不來?媼曰:殆好至矣。婦曰:將無向姥姥有怨言否?曰:不聞,但意似蹙蹙”

,聶小倩雖然是去害人,但是從老媽媽的話語上對她還是有些許關心的,而小倩聽了兩人的談論後也沒起什麼加害之心。

直到遇到了寧採臣,聶小倩才決定了自己的內心,將實情向寧實盤脫出,併為他指出瞭如何避免災難的途徑。她也不是簡單的一說就完了,她還事先經過假設了金華夜叉沒被消滅的後果,由此可以見得她

心思縝密

到了聶小倩跟著寧採臣回到寧家時,她願意執箕帚來報答寧採臣埋葬身骨於“安宅”的恩情,但是寧母最初因為聶小倩是女鬼而不敢答應她和寧採臣的婚事,這時的聶小倩並沒有進行報復,而是埋藏內心

默默忍受

她的行為舉止可以稱之為溫柔,剛開始受到寧母的誤會也是輕聲細語地進行解釋,和寧採臣相處的時候懂得

察言觀色

不給他難堪的處境,這些方面都可以表現出小倩的溫柔之處。

在寧母不接納她的時候,她願意和寧採臣以兄妹相稱,在寧妻久病塌下時,為減輕寧母的擔負“

即入廚下,代母尸饔

”,自此聶小倩開始操勞家務。寧母對她的態度也逐漸轉變,由原先的恐怖變為了疼愛,開始不將小倩視為女鬼,並想要讓她成為自己的兒媳婦。

聶小倩對寧家的辛勞,本身的勤勞賢惠是寧母改變態度的原因。這是聶小倩憑藉著自己一顆執著的心為了自己的自由與夢想奮鬥,這是她的努力所換來的結果。

3、小倩的性格特點

聶小倩是一個極富有人情味的女鬼,也是因為她在年方十八就去世了,保留了自身的那份純潔。

因為聶小倩本身的善良,讓她最終有了一個好的結果,與寧採臣結為連理,從她一生中可以看出,她經歷了三個階段:先是為鬼魅,然後做了寧家的傭人,最後才成為人妻。從她的生平經歷來看,她被作者塑造成了那個時代完美出色的女性,美麗善良,賢惠持家。

她遇寧採臣時所言“

此漢當是鐵石

”可以看出,她雖然是鬼卻依舊有著人類的良知,遇到正直的人也會心生敬佩。她對寧採臣

毫無保留

地說出了自己的身世,也讓寧採臣警惕夜叉的到來,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聶小倩也算是寧採臣的恩人。

爾後被救到了寧府,聶小倩能夠察覺到寧母心中的恐懼,

善解人意

的為寧母著想。在寧家生活時,無微不至地照顧寧母,為其分擔家務事。最後在嫁入寧家後還能增添子嗣,這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聶小倩的種種都是她的

不懈努力

得來的好結果。

這在當時社會,對於出色女性的要求是苛刻的,而聶小倩卻能夠完成得比人還出色,這也是作者為她塑造了一箇中國勞動婦女的

傳統美德形象

聶小倩的一生,向世人們展現了,不論你是否身陷泥潭,只要你

一心向善

,同邪惡作鬥爭,堅持到底就能改變自己

悲慘的命運

。只要能夠辛勤勞作,感恩歌頌,一定能得到身邊人的

理解和尊重

二、這樣塑造聶小倩有何意義呢

1、傳統封建思想

在傳統封建社會中,女子要遵守三從四德,古代的女性也是從儒家思想開始的,孔子所說的“

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

”。這個思想也讓男性成為了社會和家庭的主宰,女性自然是受到了各種壓制和束縛,她們沒有屬於自己的各種權益,只能是母憑子貴和夫貴妻榮,自己則成了男性的榮譽之一。

而作者所描繪的《聊齋志異》中有不少的文章寫的都是仙女或者狐女嫁入夫家後,生活中處處要為丈夫考慮,這些形象的描寫就是基於當時

男權意識

的結果,帶有明顯的

封建道德符號

和時代特徵。

而在這些中,聶小倩的形象只是社會上遺棄的一個

典型的弱小的婦女形象

,她可以說是在封建社會上的婦女代言人。作者將她塑造成了古代封建家庭中的“

賢妻良母

”,這都是在說明婚姻和家庭是女性的全部。

但是,聶小倩有著不一樣的特點,那就是擁有了反抗精神,這是難能可貴的,在受到壓迫受到拋棄的時候,她沒有放棄自己的求生慾望,敢於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而鬥爭。她代表的是年輕一代婦女的心聲,是一批具有著

反抗鬥爭

精神,為了建立美好家庭而奮鬥的青年女性的呼聲。

但是由於時代的侷限性,女性的力量還不夠大,她們的理想也就是止步在了建設美好家庭上,相夫教子的傳統還是沒有改變。而且歷代統治者制定了一系列對於女性的封建傳統來束縛女性,例如“

三從四德

”“

女子無才便是德

”等方式,在歷史的歲月中不斷消磨著女性的意志,最終達到了潛移默化的效果以此來束縛女性心靈。

雖然作者的思想有些過於迂腐,但是他

勸人向善

的想法終歸是正確的。在文章中表現得比較明顯的就是,只有像寧採臣這樣

正直自重

的人才能擁有美麗的妻子和地位較高的官職,這也是宿命論的思想。

總之,文章中雖然有著宿命論和升官發財的封建思想,但是作者對於女性反抗一面的描寫也是值得大家所稱讚的。不僅是女性對

美好生活的嚮往

,只要內心向善不做壞事,便能從泥濘中得到解脫。

2、自由愛情向傳統婚戀的妥協

這從聶小倩進入寧家時就可以看出了,因為當時寧採臣還有一妻子,所以沒有辦法只能事先和寧採臣以

“兄妹”

相稱。而且傳統的婚姻是由父母決定的,寧母初次見到聶小倩時,對於她是女鬼而心生恐懼不敢答應她嫁入寧家,聶小倩也只能小心翼翼的去服侍寧母。

當寧妻病亡的時候,聶小倩才能與寧採臣結為夫妻,又因為聶小倩誕下了子嗣才使得與正常人無異。不然在傳統道德“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的思想裡,聶小倩的婚嫁是絕不允許的。

寧妻這個角色大多數時間是不存在的,這是因為要給

自由戀愛

更多的空間,在蘭若寺時妻子的不存在,才能使得聶小倩和寧採臣有了這麼一段姻緣。寧妻的久病在床和去世,給了聶小倩婚嫁的機會,這也正是作者蒲松齡

內心矛盾衝突

,思想對撞所產生了

《聶小倩》

這個故事,因此他對於

自由愛情的嚮往

終究只能表達上的紙上感到惋惜。

三、總結

蒲松齡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比較動盪的時代,恰逢清軍入關改朝換代。漢人的思想與少數民族的思想相互碰撞,使得思想在這個時期更為的開放活躍。

他從小所接受的儒家封建思想,讓他在作品上又顧忌傳統婚姻道德。《聶小倩》的誕生,就是作者思想內心的矛盾衝突,而且又要相互妥協,最終使得作品

極富張力

,人物塑造極富感情基調,稱之為“經典”並不過分。

參考文獻:

《聊齋志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