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他被稱為“菩薩皇帝”,身為帝王卻四次出家,吃齋唸佛卻活活餓死

作者:張堯

歷史上有很多熱心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卻不務正業的帝王,南唐後主李煜對填詞作畫愛不釋手,宋徽宗趙佶則沉迷於琴棋書畫不能自拔,而明熹宗朱由校最開心的,莫過於在紫禁城內光著膀子揮汗如雨地做他的木匠活。而本文將要登場的這位,卻將自己的一生都投身於佛教事業,其崇佛禮佛之虔誠、佛學修養之深厚,讓後人佩服不已。然而,就是這麼一位“菩薩皇帝”,竟然最終落得個活活餓死的悲慘下場。這就是南朝梁代的梁武帝,蕭衍。

早年的蕭衍曾是南朝齊代的政壇大佬,當然再高階的打工人也不如自己做老闆,於是蕭衍乾脆代齊為梁,自己做了皇帝。改朝換代少不了刀光劍影,蕭衍對齊宗室大開殺戒,一時間血流成河,在屍山血海裡登上皇位的蕭衍,和後期那個虔誠的佛教徒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比。當然在南北朝時期,對前朝皇室動輒滅門滅族也是“常規操作”,蕭衍也算是犯了上位者“都會犯的錯誤”。上臺後的蕭衍其實有著一個極佳的機遇,放眼北方,昔日鐵騎百萬的北魏內部混亂不堪,不久更是分裂為東魏、西魏相互打得不亦樂乎,這樣的天賜良機,要換成桓溫、劉裕這樣的一代梟雄,早就開始北伐大業了,不過蕭衍明顯不是這樣的雄主,雖然北伐也裝模作樣的搞了幾次,也取得了一定戰果(主要還是靠那位“白袍將軍”陳慶之,可惜蕭衍給的兵和支援太少),但最終都是不了了之,顯然這位“武帝”是志不在此的。對於他來說,半壁江山也就差不多得了,因為還有更重要的事業去做呢!

我們現在已無法得知這個並不忌諱血腥和滅門的帝王是怎麼突然決定要當一名佛門弟子的(是人性的兩面性或是對過去所作所為的懺悔),但可以確定的是,蕭衍的崇佛禮佛絕對不只是說說,或是燒個香磕個頭那麼簡單。他一頂皇冠戴三年,一床舊被子縫縫補補還能再用兩年,穿的都是舊衣服,吃的都是粗茶淡飯,後宮也沒什麼美女。而對自己節儉致極的同時,在佛教方面的投入堪稱“大手筆”,他親自督工在首都南京(當時叫建康)臺城(即南朝的皇宮)僅一街之隔的雞籠山修建了同泰寺(今天的南京雞鳴寺),整個寺院依皇家規制而建,規模宏大、金碧輝煌,堪稱整個南京乃至南朝的佛教中心。不僅如此,蕭衍還在南京城大興土木、廣建寺院,數量竟超了500座之多!唐朝杜牧有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現在來看,杜牧的詩句不是誇張,而且還給人少算了。

當然,蕭衍也不僅僅只會搞“面子工程”,對於佛法他也算頗有研習。同泰寺建成後,蕭衍經常在寺內潛心研究佛經、撰寫心得,據說其每次說法都有成千上萬的信眾來聽講。雖然臺城和同泰寺不過一街之隔,可他還是嫌棄每次從宮裡去寺裡要穿過多道宮門太不方便,於是乾脆在臺城正對著寺裡的宮牆上新開個大門,這樣更便於其出宮入寺。再往後蕭衍更是變本加厲,乾脆披上袈裟住在寺裡聲稱自己“出家”,大臣們只好奉上鉅額款把皇帝給“贖回來”,這樣的把戲前後竟然達四次之多,蕭衍樂此不彼地玩“出家”,大臣們則一次又一次跟在後面“花錢贖人”(據說贖金總額高達四億錢)。當然蕭衍就是在變著法給寺裡捐點“香火錢”,不過這做法也算是也是空前絕後了。

事實證明,蕭衍的這番“神操作”沒有白費,不僅整個梁朝治下,就連東南亞的番邦小國都尊稱其為“聖主”、“是我真佛”,都以到南京來禮佛為最大的榮光。而這其中,就有慕名遠道而來的印度高僧達摩祖師。蕭衍對達摩的到來欣喜若狂,派專人專車(當然是馬車)接達摩來南京,並在同泰寺以最高規格的禮節接待。

然而崇佛的皇帝和得道的高僧的會面,不僅沒擦出什麼火花,反而無比尷尬,當蕭衍滔滔不絕向達摩“彙報”其佛教事業成果後,達摩卻對蕭衍的做法絲毫“不感冒”。達摩直言不諱地表示,佛法重在個人修行,所謂“明心見性,自能成佛”,而蕭衍的所作所為在他看來簡直是作秀,只是些皮毛而已。期待已久的會面在不歡而散中收場,蕭衍雖然感到如當頭棒喝一般,但還是希望達摩能留在南京給其“指點迷津”。不過達摩顯然是對其失望至極,於是動身北上,最終去了河南嵩山,並建立少林寺開創禪宗。此事一直成為蕭衍的終身遺憾,直到達摩圓寂後,他還親自為其寫下了悼念碑文,開篇寫道“見之不見,逢之不逢,遇之不遇,今之古之,怨之恨之”,字裡行間都透露出蕭衍對達摩的深切懷念以及無比悔恨之情。

不過總體來說,蕭衍還算是個心胸開闊、較為寬厚的帝王,達摩當眾沒給其面子也並未影響蕭衍對達摩的態度。此外作為佛教徒的蕭衍對道教也很尊重,他還曾多次邀請當時著名的道士陶弘景出山講道,在遭到婉拒後也並未怪罪,反而多次寫信向陶弘景虛心請教(因此陶弘景又被稱為“山中宰相”)。當然,從達摩、陶弘景這些宗教界“大咖”一再拒絕與蕭衍的合作可以看出,這些真正的“高人”們對蕭衍的做法其實都是不認可的。

蕭衍一心向佛、不務正業,軍國大事逐漸荒廢,然而更致命的是,他竟然收留了一個心腹大患!當東魏名將、時任吏部尚書的侯景來降時,蕭衍不僅將其收留,還對其信任有加,甚至授予大權(史稱封其為“大將軍、大行臺,如鄧禹故事”),也不知道是不是蕭衍佛經念多了連國家大事也信奉“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總覺得外面來的比本朝的能力強。這種無腦做法很快就遭到了迴應,侯景不久就掀起了叛亂,一路燒殺搶掠進了南京,昔日繁華的帝都頓時成了生靈塗炭的地獄(可笑的是,侯景自封“宇宙大將軍”)。蕭衍也成了階下囚,就連臨死之前想再喝一口蜂蜜水的小願望也沒有得到滿足(和做了兩年“土皇帝”的袁術的下場倒是一模一樣)。對於這個無比悲慘的結局,蕭衍倒是相當淡定,留下了一句“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的遺言就撒手西去了(很有禪意的感覺)。

縱觀蕭衍的一生,身為九五之尊的當朝帝王卻無心軍國大事,反而把畢生的經歷和心血都投身於佛教事業,然而,崇佛禮佛一輩子的他,最終卻也未得到神佛的庇佑,反倒是在晚年落得個活活餓死的悲劇收場,這恐怕也是一個意外又絕妙的反諷。也許真像達摩所說,蕭衍說到底還是隻得其表,未得其裡,到最後也沒有真正參悟到佛法的精髓吧!